综合
专栏 · 更新中
查看全部
专栏
专栏 · 更新中
查看全部
行话
专栏 · 更新中
查看全部
直播
专栏 · 更新中
查看全部
专家回答
专栏 · 更新中
查看全部
去搜搜
回顶部
#AI
154次交流
16.87w人在看
关注
AI成为撬动世界科技的支点,同样也是牛市关键的生力军。关注AI板块,关注妙投行话,带你快速进入AI的世界
查看更多 >
威廉硕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有人问我你觉这做投资最难的是什么,我觉着是噪音,当然对于很多小白和散户朋友噪音这一步都到不了,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噪音指的是你在拥有强大认知后对于细分子行业甚至是孙行业不同的涨幅所给你带来的干扰,即只要是人就会都有情绪。 根本还是ai行业随着美国ai龙头行业趋势进行行情演绎 鸣志电器 禾川科技 柯力传感 伟创电气 双环传动 兆龙互联
收起
SH
柯力传感
2024-12-06 20:50
2
1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职业投资人
AI方面OpenAI o1发布了,也就是之前说的草莓。o1只是这个系列的第一个,后续还会迭代。从报道来看,这更像是一个专门面向数理化生物这种学科的垂直模型。你问他,他要思考,建立链路,然后回答。测评结果是优于GPT-4o,但目前还不支持喂给他文件或者图片,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商用的标准。外围市场会对这种应用抱以耐心,等看下一个版本如何。国内市场主要的问题是,AI的核心其实是光模块这种,这次光博会实在是太多企业进来卷了,看过的朋友都说,这种卷法是价值毁灭。当这么多企业卷进来后,很难再坚持光模块的毛利率会长期稳定,所以昨天盘中好多人是借着这版块反弹走人的。这是二级的问题,更多是产业的问题。也有朋友说,做供应链,最大的问题不在甲方爸爸,而在于抢爸爸的同行。
收起
2024-09-13 11:09
3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职业投资人
海外也有一些重要的财报披露。NV是28号,之前调整的已经基本修复回去了,所以财报对于后续200出货的预期,就比较重要。对于A股来说,做供应链的也要看是否存在增速或者增量。就目前NV自身披露,26日将在场演讲中重点介绍Blackwell的架构细节,并演示如何在Blackwell上运行生成式AI模型。按以往惯性,会有一轮价值量重新摁计算器。 AI这块,A股我个人的屁股还是在算力上,没怎么变过。但中报后,在算力内部调调仓也是必要的。
收起
US
英伟达
2024-08-26 14:32
2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职业投资人
我个人认为核心是“AI大模型赋能终端,而非终端赋能AI大模型”。这个和当年消费电子智能化下沉到汽车,赋能汽车到L2+、L3是一样的。我们人类不认识一朵花,问AI眼镜这是啥,然后大模型回答了这是什么花。这个过程中,大模型一直能认识这个花,是大模型赋能了眼镜,让他和普通眼镜有区别,更贴合人类的需求。 所以,之后不管是看眼镜还是看其他终端,要清楚意识到,这是AI赋能了终端。所以关键就不在终端哪个设备好,而在于哪个设备便于赋能。比如说从复杂程度上看,AI赋能农机具,远不如AI赋能运营汽车。但借用上面结论,AI赋能农机更便捷。因为农机作业场景都是固定的大田,且场景里没有人,没有其他车辆,没有复杂交通信号。 后续我们可以持续跟踪,核心因子是“复杂程度低的,AI赋能更直接”。
收起
2024-08-19 14:30
2
1
荒谬-西西弗斯©
财经博主
要想理解巴菲特的卖出,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今年苹果的上涨逻辑。苹果今年上涨的核心原因很简单:苹果入局AI,投资者相信新款AI iPhone会带动新的换机潮,而且AI行情蔓延到端侧,苹果是最佳的端侧标的。在AI故事的加持下,大量投资机构前赴后继买入了苹果。 而巴菲特的卖出,可以推测他对AI故事的态度也很明确,说不相信可能太武断,但他一定不认为AI给苹果带来的增长能够支撑股价的上涨,目前的苹果股价大幅透支了未来的增长,因此选择了大规模卖出。 这一操作不免让人想起巴菲特在世纪相交时对于科网泡沫的态度,历史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如果AI始终无法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纳斯达克目前这10%的回撤只是开始,后续可能还要迎接估值回归的疾风。
收起
US
苹果
2024-08-06 10:35
8
2
荒谬-西西弗斯©
财经博主
NVDA的大反弹,主要原因是AMD业绩超预期+微软的Capex超预期。但AI帝国最大的裂缝在于,既然AI的商业化仍然迟缓,那么这种不断超预期的互联网大厂Capex总会有Miss的一天,这种Miss的戴维斯N杀就类似于国内这两年的风光储,言尽于此。
收起
US
英伟达
2024-08-01 11:59
1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职业投资人
AI方面主要还是GPT5没有出来,导致对AI成本以及资本开支预期的混乱。粗暴一点的话,如果GPT5继续迟滞发布,那么资本开支的进度也会放缓,AI投入会从当前军备竞赛的强度下降为考量成本和效率的理性竞争,那么自研和横向合作都会纳入资本开支的考量范围。我个人觉得至少在未来两个季度的资本开支能见度还是很高的,但如果2025年GPT5还是不及预期或者说无法出现现象级应用,那么资本开支趋于理性是正常的。至于国内AI,没有资本开支,就不要太期待应用了,国产算力25、26年都会很缺,千卡就很缺,万卡会更缺。
收起
2024-07-31 10:55
1
1
叶秋的投资哲学©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市场认为AI最大的矛盾是投入过多跟产出太少之间的矛盾; 金主谷歌微软等认为AI最大的矛盾是投资不足的风险远大于过度投资; 随着谷歌微软等金主表态AI开支还会持续加大,今晚Meta估计也是这个调性,市场的质疑可以告一段落了。 花钱的金主都不怕过度投资,最怕的是投资不足被竞争对手打败,市场整体瞎操心这些有毛用,不如老老实实看产业趋势和业绩兑现,等到转向了再跑也不迟。 微软资本开支超预期,AMD业绩和指引超预期,盘后美股AI股英伟达、台积电、博通、AMD等股价都是大涨,调整了那么久,也该好好反弹一下了吧。 MAKE AI GREAT AGAIN!
收起
2024-07-31 09:41
3
1
2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职业投资人
AI方面有零零碎碎的进展,但在NV大批量出货或者GPT5发布之前,形不成大的催化,只能等着。倒是国产算力这块《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出来了,刚性要求2025年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到2025年底,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25以内,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项目电能利用效率不得高于1.2。也就是说大型投资指向的国家枢纽节点卡在1.2。卖方讨论这个比较少,PUE 1.2这个控制指标还是需要重视的。
收起
2024-07-24 16:54
1
公子豹©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前OpenAI研究员发文展望未来的AI发展: 24年:年底发布下一代ChatGPT,较前代在任务完成及决策方面将有很大进步; 25年:AI成为私人助手,可以使用复杂的工具; 26年:超级通用AI可在30天内达到一百个人类专家的多领域问题解决水平; 27年:超级AI能够解决全世界的难题; 28年:微型机器人能够革新医药行业、制造业并恢复被破坏的环境; 29年: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能够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其与超级AI的结合可以迅速加速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展望,马斯克回复【明年将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并有望在26年为其他公司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 此前614特斯拉股东大会马斯克宣称25年小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预计将有1000台甚至小几千台Optimus在特斯拉工作,当时市场多反映1k到小几千的量级低于预期。今日信息面更新点在于:明确26年Optimus大规模外售。 26年外售背后的意义是Optimus性能和价格达标,大规模外售才是真正意义上人形机器人兑现,此进展更新超预期。
收起
2024-07-23 09:49
3
1
叶秋的投资哲学©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台积电二季度业绩预期; 三季度业绩指引超预期, 24年资本支出指引超预期,从 280 亿至 320 亿美元上调为 300 亿-320 亿美元,市场预估为 295.5 亿美元; 全年增长指引上调至以美元计>25%的水平; 2025年CoWoS封装产能将比2024年翻一番,2025年CoWoS封装产能将持续紧张。 AI景气度继续炸裂,继续供不应求,继续业绩超预期。
收起
2024-07-18 14:49
3
1
江南快刀
关注医药、消费
现在也就高股息的银行、水电、海油等抱团的还可以,其中长江电力的股息已经不高了,市盈率也不低了,可能是最早成为被抢跑的那个。 另一端AI算力芯片,业绩将会有所体现,还是有资金关注。 其它的,现在只能是温水煮青蛙。
收起
2024-07-08 20:08
1
围棋投研©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同样是芯片投入,AI芯片排序会更靠前。早上看有分析师给出数据,2023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2.5%,预计2024~2028年国内智能算力的年复合增长有望达到52.3%,显著高于同期通用算力18.5%的复合增长率。 市场预计2024Q3国产AI芯片的供应链将得到改善,AI这场硬仗是必须要接的,毕竟会影响到各行各业,也包括我所覆盖的制造业。
收起
SZ
海康威视
SH
金山办公
2024-07-08 10:42
1
1
荒谬-西西弗斯©
财经博主
(接上条) 3. 现在我不认为我们能声称完全独立,特别是半导体制造的独立性,台湾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暴露点,我认为这里的人们非常希望看到美国国内关键节点制造能力的重新开发。因此,这是硅谷非常非常热的话题。 点评:逆全球化格局下,Fab厂回归北美是时代主题,但北美这种服务业主导的市场结构下,制造业真的能回归吗?
收起
2024-07-02 11:05
1
荒谬-西西弗斯©
财经博主
红杉美国管理合伙人Roelof Botha这一期对谈内容很有价值,主题也很简单粗暴:硅谷的中立时代结束了,AI 是新一代太空竞争。梳理并点评一下对谈中有价值的内容。 1. 硅谷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数十年的历史。我认为人们并不总是能理解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样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在基础研究和开发上的大量投入,例如半导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等。 点评:这一条其实了解美国科技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大量的新技术是军方或者政府资助研发的,在强点科技树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参与度不比现在的CN政府低。 2. 我确实认为我们在与中国进行新的军备竞赛。我在 2020 年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硅谷不能在美中冷战中保持中立,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认为我们已经转变了方向,我认为总体来说,今天硅谷普遍认为美中关系需要公司以不那么模棱两可的方式站队。因此,我很高兴看到,我认为今天硅谷的中立时代已经结束。 点评:美国精英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达成了共识,现在就是冷战2.0,硅谷从中立转向坚决站队美国(比如英伟达GPU禁售中国)。
收起
2024-07-02 10:55
2
1
荒谬-西西弗斯©
财经博主
AIGC应用落地现状
收起
2024-07-01 10:58
淡淡的相思林©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服务器散热吹了两年了没看到啥业绩,现在又开始吹手机散热 ai手机核心是散热吗,不是SOC 存储 上游代工 这能挣几个钱 Ai手机对消费电子厂和普通手机有啥区别吗
收起
2024-06-28 10:37
1
围棋投研©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昨天在讨论AI赛道,有个现象挺有意思。 如果看天孚通信的23年年报,里面提到第一大客户,是美国的Fabrinet,天孚通信有50%收入来自这家公司。我看一眼软件,Fabrinet的股价最近刚新高过,为啥那么强呢,因为英伟达是她的客户,她有20%营收来自于英伟达。 有趣的是,F这家公司,净利润很少,市值也不大(88亿美元)。天孚通信的净利润已经快赶上自己的第一大客户,市值也差不多。 问了下团队TMT研究员老师,他说,很多海外公司都是这样,小而美,海外扩产啥的也都很慢,公司边界比较清晰,也不追求一定要赚多少钱。 再反观国内,如果国内公司能直接给英伟达供货的话,类似于立讯之于苹果,肯定是拼着命把生意全都做出来。能够做都做,最后就是大而不强。
收起
SZ
天孚通信
SZ
立讯精密
2024-06-27 14:12
1
郑峻©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赵明:我们一直想找到一种新技术,让用户在刷手机的时候不仅不伤视力,还能进行眼部保健。AI模拟离焦镜技术就是我们在新手机屏幕引入的设计,为此我们还和国内眼科专家进行合作,可以让近视减少13-75度。当然这不是视力矫正,但可以让用户刷手机不伤眼。 magic v3就是采用新技术的首款产品。
收起
2024-06-27 10:42
1
茅洪斌©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OpenAI停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肯定会对中国的AI行业产生冲击,有人自我安慰说这也可能成为推动国内AI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一个契机,国内的开发者和企业可能更多地转向国产大模型,以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那岂不是自我封闭吗?没有国外技术的交流那不成了闭门造车吗?自主创新与学习国外技术并不矛盾,你只有在借鉴学习应用国外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上才能谈自主创新,才有真正的进步。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国外特别是美国不向我们开放。这可咋整? 目前国内使用OpenAI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主流渠道: 第一,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目前在国内使用可能会被随时封禁) 第二,对接微软Azure提供的OpenAI技术。(目前国内唯一合规渠道,申请需企业资质) 6月21日,美财政部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拟议规则,旨在限制美国实体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个高科技领域对华投资。
收起
2024-06-26 14:51
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