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并购失败,募资远超分红,万幸稀土永磁基本盘还能打
免费 2023-01-05 18:14

并购失败,募资远超分红,万幸稀土永磁基本盘还能打

文章所属专栏 公司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3:21

本文来自:市值风云APP,作者:市值风云,原文标题:《并购失败,“折翼”的正海磁材多次补充流动资金,募资远超分红,万幸稀土永磁基本盘还能打 | 稀土永磁专题四》,头图:视觉中国


稀土永磁专题的上市公司,风云君已经连载了三家,分别是中科三环英洛华、银河磁体。


风云君趁热打铁,今天推出第四篇:正海磁材(300224.SZ)


一、稀土永磁客户:从风电到汽车市场


正海磁材,2011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


上市前的2008年-2010年,风力发电和节能电梯两大市场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0.42%、91.36%和88.02%,其中风电发电占比分别为43.98%、75.33%、72.39%。


(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招股说明书)


其实上市前正海磁材客户集中度非常高,2008年-2010年第一大客户金风科技的销售额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41.98%、71.47%、67.03%。


(2008年-2010年前五大客户,招股说明书)


根据正海磁材的解释,客户集中度较高的原因是产能限制,只能优先满足金风科技和三菱电梯。


正海磁材的永磁体当时主要用在金风科技的永磁直驱风电发电机中,作为“风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占金风科技成产成本的比例约为4%。


(风电发电机机构图)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正海磁材已经从上市之初的风电主导市场,变为了如今的汽车市场收入超50%:


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正海磁材已经有九家实现量产或定点,是大众汽车、丰田汽车、日产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现代汽车、一汽红旗、长城汽车、极氪汽车等多家汽车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并已进入理想、零跑、威马等多家新势力的核心供应链。


在EPS等汽车电气化领域,正海磁材已成为日本NIDEC、德国BROSE、韩国LG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巨头的主要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尤其需要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球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21万辆,同比增长71%,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0%,呈现快速提升趋势。


除汽车行业之外,正海磁材永磁体还应用在风力发电、节能空调、消费电子等领域:


(1)风电客户:金风科技、东方电气、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等;


(2)节能空调客户:美的、格力、日系松下和三菱、韩系三星和LG、美系江森等;


(3)智能消费电子:瑞声科技、歌尔股份、鸿海科技、Bose、日本丰达等国。


正海磁材的客户100%都是通过直销的方式获取,而且大部分是国内的。



2020年-2021年,正海磁材收入分别为19.54亿、33.69亿,其中稀土永磁收入占比分别为98.96%、98.03%。



还有一部分小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这块业务属于并购失败的业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二、“折翼”的电机驱动业务


1、买不来的核心技术


2015年4月,正海磁材以3.922亿总价收购了上海大郡81.53%的股权。


(数据来源:Wind)


正海磁材宣称此次收购是实现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领域的快速切入,开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双主营业务的发展模式。


(2015年年报)


双主营业务发展模式,从2015年一直提到2019年年报,直至2020年后就在年报中消失了。


(2017年-2019年年报)


2015年正海磁材收购上海大郡时,形成了2.68亿商誉,原控股股东承诺其2015年、2016年、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000万、3500万、5000万。


上海大郡2015年和2016年达到了业绩承诺,而2017年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推荐目录重申”双重政策叠加效应的影响,业绩承诺未及预期,而且还出现亏损。



2017年上海大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72%,净利润同比下降193%,亏损4470万。


(2017年年报)


2017年商誉减值1.02亿,2018年再次计提减值1.49亿,也导致当年正海磁材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


这时候就已经宣告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业务并购的失败。



2018年上海大郡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28.55%,但净利润依然亏损4029万。



2020年上海大郡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销量为2899台,同比下降89.36%,产能利用率只有1.43%。


(2020年年报)


而且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的情况下惨败,所以风云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产品和技术不行!


(2020年公司的解释)


2020年上海大郡营业收入2046万,净利润亏损9315万;2021年上海大郡营业收入6629万,净利润亏损3665万。


(2021年年报)


2021年商誉全部减值为零,6年前的并购相当于一场竹篮打水的“黄粱美梦”。这个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业务后面大概率也没啥戏了,没有逆袭的可能……


英洛华一样是“稀土永磁+电机”双主业驱动,和正海磁材相比:


(1)英洛华的电机是微电机,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健康出行、园林机械等领域,而正海磁材的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机,体积更大;


(2)英洛华是真正的双主业驱动,2021年电机收入为13亿,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5%;而正海磁材电机业务收入寥寥几千万,占比不足2%;


(3)英洛华电机是自己的业务,正海磁材电机业务是并购过来的。


这说明核心业务和技术是买不来啊……


2、为什么热衷并购?


风云君思考了下为什么正海磁材会往下游去并购,这或许和正海磁材的股东想法有关。


截至2021年,正海磁材的控股股东是正海集团。


(2021年年报)


实际控制人为秘波海,秘波海同时是正海磁材的董事长,也是正海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其简历为:


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0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山东红旗机械厂技术员、助工,烟台钟表研究所检测研究室副主任,烟台钟表工业公司副经理,烟台木钟厂厂长,烟台电子网板厂筹建处主任、党总支书记,烟台电子网板厂厂长、党委书记,正海网板党委书记、总经理。


正海集团旗下还有很多公司:汽车内饰、化工、酒店、医疗生物、能源投资、资产管理、典当……


(招股说明书)


这就注定正海磁材的“想法”就比较多。


三、产能再次扩张


2011年,正海磁材募资8.44亿。


(募集资金用途)


2015年发行股份(2.66亿)和1.3亿现金并购上海大郡。


2017年直接募资7.55亿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2年3季报,正海磁材货币资金有8.33亿,银行理财有2.57亿,短期借款为2.16亿,长期借款为0.13亿,无应付债券,偿债风险比较小。


2022年11月,再次发行14亿可转债:其中10亿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一期),将近4亿再次补充流动资金。



正海磁材自2011年上市以来融资为34亿,现金分红仅为7.86亿。



IPO时募投的两个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



部分募集的资金用来收购上海大郡,然而又打水漂了。


根据2020年的年报,现有产能是1万吨,在建产能是2.6万吨。


(2020年年报)


截至2022年中,正海磁材已具备年产1.6万吨的生产能力,预计至2022年底将具备年产2.4万吨的生产能力,并将根据下游需求在2026年前达到3.6万吨的生产能力。


对比其他上市公司的产品,可以看出:


(1)只有银河磁体是粘结的产品,产能最小,产能扩张最慢;


(2)正海磁材产能扩张很快,幅度是最大的。


(2022年3月东莞证券研报)


从2021年正海磁材的在建工程可以看出:


(1)居然还在投入新能源驱动项目……


(2)高性能稀土永磁研发生产基地以及低重稀土永磁体生产基地项目。


(2021年重要在建工程变动情况)


2021年正海磁材的“高质量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拥有拥有正海无氧工艺(ZHOFP)、晶粒优化技术(TOPS)和重稀土扩散技术(THRED)三大核心技术。


无论是研发比例还是绝对值上,正海磁材比中科三环、英洛华、金力永磁、银河磁材都高。



但还不是行业最高,行业最高我们卖一个关子,下一篇就会分析到。


在产能和稀土产品价格双重提升的影响下,2021年和2022年正海磁材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开始突飞猛进。



2021年营业收入为33.70亿,同比增长72.4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业绩)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5.57亿,同比增长89.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4亿,同比增长62.59%。



2022年前三季度,无论是中科三环、英洛华、正海磁材,盈利都是大幅增长的,唯一的银河磁体是同比下降的:


(1)中科三环营业收入为75.07亿,同比增长52.8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11亿,同比增长199%;


(2)英洛华营业收入为35.54亿,同比增长36.7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同比增长36.78%;


(3)正海磁材营业收入为45.57亿,同比增长89.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4亿,同比增长62.59%;


(4)银河磁体营业收入为7.4亿,同比增长18.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同比下降4.33%。


从这也可以看出,银河磁体稳的背后,的确也存在产能扩张较慢的缺点。


结语


由于控股股东正海集团旗下业务和公司比较多,可能正海磁材的“想法”也比较多。


2015年正海磁材通过并购进入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开启双主营发展业务,然而最终没有做起来。


当然,正海磁材的并购始终都还是在同一行业内,并不属于多元化、跨界并购。


最终上海大郡的并购宣告失败,所幸原有的稀土永磁基本盘还在,凭借产能扩张和产品价格上涨,2021年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突飞猛进。


业绩增长背后,是正海磁材的不断募投;资产状况良好背后,是正海磁材的多次补充流动资金。


这正好和银河磁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业绩很缓慢平稳的增长,产能扩张慢,但是只有IPO募资了,多年累计的分红超过募资额;


一个是业绩有亏损波动也有爆发,产能扩张快,但要多轮融资,募资额远超分红。


你,喜欢哪个?


本文来自:市值风云APP,作者:市值风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