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中船系持续大跌,船“漏”了?| 行研
2023-08-13 20:00

中船系持续大跌,船“漏”了?|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16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就当前信息来看,造船板块投资逻辑没有变化,资本市场之所以给予如此悲观的反馈,主要是短线资金获利出逃;

  2. 三季度业绩拐点一旦确认,造船板块也将迎来乐观的市场行情。但在业绩兑现之前,市场分歧仍在,板块震荡幅度较大,非常考验持有人的忍耐力。

 

7月以来,船舶制造板块进入下跌通道,截至8月11日收盘,板块跌幅累计13.21%,其中中国船舶近期领跌板块,8月以来股价下跌超13%。

 

但妙投曾推出三篇专栏——《造船大周期来临,中国船舶成长空间有多大? | 牛熊榜》、《买造船业,究竟买的是什么?| 行研》和《造船板块为何值得看好?| 行研》,表示造船板块中长期存在业绩兑现逻辑。

 

而当前造船板块大幅调整,市场不禁恐慌,造船板块的投资逻辑变了吗?

 

板块的基本面没有变


就当前信息来看,造船板块的投资逻辑并没有被证伪。

 

造船板块与一般周期股不一样的是,上涨行情主要在业绩兑现阶段。

 

这是因为,造船业的订单交付周期较长,从订单签约到最后交船,时间跨度一般在1-2年(根据中国船舶公司公告,从开工到交船,散货船大约10-12个月,集装箱船大约14-20个月,原油轮12-14个月时间,大型LNG运输船建造周期约为2年)

 

市场担忧,在交付期间,若订单不能顺利交付,或造船板价格上涨,或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均会影响最终利润的兑现。因此,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造船业需要持续的业绩验证,来提高确定性。

 

因而造船板块后市资本市场表现,主要取决于业绩兑现的确定性,确定性越大,市场投资情绪越高涨,反之就该谨慎。

 

这就需要我们跟踪影响业绩确定性的因素,短期维度——造船板价格变化、汇率波动;中期维度——订单有无接力、新造船价格变动;长期维度——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全球船队的平均船龄和环保政策等。

 

短期维度,首先,近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略有下降,但波动较小;其次,2023年7月,上海20mm造船板平均价格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0.2%。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中长期维度则是影响造船企业利润的核心影响。

 

中期维度,中国当前新接造船订单仍处于量价齐升阶段。

 

2023年7月,全球船舶新接订单333.6万CGT,同比增长22.2%;截至7月底,全球在手订单11777.3万CGT,同比增长5.0%。单7月中国份额继续提升,新签订单载重吨口径113.4万CGT,同比增长36.3%,金额口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在手订单载重吨口径5535.7万CGT,同比增长12.6%。

 

2023年7月,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172.3点,环比上涨0.8%,其中油轮/集装箱/散货/气体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7.7%/+1.0%/-2.8%/+11.0%,环比+0.3%/+0.7%/+0.2%/+1.2%。

 

长期维度下,影响造船企业业绩的长期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全球船队的平均船龄和环保政策,目前来看未出现利空因素。

 

整体来看,造船板块基本面是向好的,尤其是其船价与钢价剪刀差继续拉大,有利于板块盈利持续向上。

 

既然造船板块投资逻辑没变,为何资本市场却给予如此悲观的反馈?主要是市场出现分歧,短线资金出逃:

 

(1)重组预期的延后。妙投曾表示,造船板块短期有事件驱动——资产重组预期、央企并购重组以及中特估催化。有部分资金博弈7-8月会有超预期的重组方案发布,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预期大概率要被证伪,因此这部分资金选择离场;

 

(2)估值定价的分歧。以中国船舶为例,市场预期中国船舶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在100-150亿元,有资金按照周期股10倍PE估值,给予中国船舶最高市值1500亿元,因此在这个位置选择获利了结。

 

但实际上,造船板块估值层面按照10倍PE估值来定价不合理,PB估值更合适,高景气阶段可以给到5倍PB。

 

(3)涨幅“过高”的恐慌。本轮造船行情启动于2022年5月,截至2023年7月底,船舶制造板块上涨近70%,其中中国船舶股价上涨100%,市场不免担忧造船板块是不是估值高了。

 

但一旦周期确立,板块上涨空间远不止此。以中国船舶为例,2000年以来的三次上涨行情的涨幅分别为1500%、225%和160%。

 

总之,就当前信息来看,板块投资逻辑并没有变。近期造船板块大幅调整,主要是短线资金获利出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周期股是能够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实现利润翻倍,但前提是要了解背后的底层逻辑,认清周期所在的位置

 

板块当前处于周期什么位置?


造船板块当前处于周期拐点确立,但业绩还未兑现的阶段。

 

造船大周期于2020年末就启动了。

 

2020年10月,海外防控放宽以及贸易复苏,全球运力出现较大的缺口,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力的订单开始大幅增长。

 

船东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就会增加当前运力,向造船厂签订新的订单的意愿变强,造船企业的新船订单数量就开始大幅增加。

 

据统计,2021年末,全球船舶新签散货船订单量为454艘,同比增长约145%,占比达35%;集装箱船新签订单量为548艘,同比增长约502%,占比达29%。

 

2022年,全球油船和集装箱船订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是因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成品油被禁运,全球油轮新订单创25年新低;二是2022年2月以来,集装箱景气度开始下行。但LNG船订单大幅增加。2022年新签LNG订单量为219艘,签订数量创近6年来新高,同比增长约18%,占比达14%。

 

整体而言,新订单量是大幅扩张的,但全球造船产能基本出清,呈现偏紧状态。供不应求带动新造船价格上涨,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CNPI)自2020年11月开始持续攀升。

 

虽然造船大周期早已启动,但造船企的业绩却迟迟未得到释放。

 

以中国船舶为例,中国船舶2022年四季度、202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业绩并不及预期。

 

一方面,按照平均1.5年的交付周期,这三个季度交付的订单大多为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下半年的订单,这时候的中国新接造船价格指数刚刚启动,还处于低位;

 

另一方面,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下半年,造船板价格高企不下,这必然会压缩中国船舶的利润空间。造船企业成本可分为设备、原材料和劳务费三大部分,三者之比约为2:1:1,其中原材料主要由造船板构成(占原材料成本65%-70%),因此可计算出造船板占总成本的20%左右。

 

我们预判,造船企业的利润拐点有望出现在2023年三季度

 

首先,造船板价格自2016年一路攀升,在2021年5月达到峰值,截至目前,20mm造船板价格自高点已下降约37%,其中,自2022年初以来已下降约18%。且从供需关系看,造船板价格中长期维持下降的态势是大概率事件,这有望进一步提高造船企业利润兑现的确定性;

 

其次,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一直维持在1000点以上。按照平均1.5年的交付周期,高价订单将在2023年三季度交付。

 

最后,中国船舶大多情况下是以美元结算,美元升值有利于利润的释放。2022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增加12%左右。

 

三季度业绩拐点一旦确认,造船板块也将迎来乐观的市场行情,但在业绩还未兑现之前,市场分歧仍在,板块震荡幅度较大,非常考验持有人的忍耐力。当然,如果投资偏保守,可以等业绩拐点确认再上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如果看完文章有收获,希望点击下面的点赞按钮,或者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以免费读哦,有问题也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