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小市值乳企率先拉升,乳制品板块要来行情吗?| 行研
2023-08-10 20:57

小市值乳企率先拉升,乳制品板块要来行情吗?|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06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李昱佳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国内乳制品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上游抗风险能力弱,中游差异化竞争,投资机会多;

  2. 乳制品中低温奶赛道景气度更高,最值得关注;

  3. 值得关注的乳企梳理。


周一开盘,白酒、厨电里上涨较多的个股增长已经有点乏力了,接下来消费品中还有哪些赛道有可能迎来提升呢?

 

妙投认为乳制品板块有很大概率接力,原因有三个:

 

一是行业处于向上修复阶段,不少乳制品企业中报业绩应该都不错;二是8月4日收盘后,中信乳制品指数PE-TTM仅有26.31倍,刚刚超过历史最低值(24.59倍),又离历史25%分位估值(31.75倍)空间大;三是乳制品板块近两周已发起第一次向上突破走势,中信乳制品指数周涨幅最高超5%(突破未果正在回调趋势中),不少小市值乳企已率先反弹拉升。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接下来本文将梳理乳制品行业的短中期投资逻辑,及当下值得关注的重点公司。

 

一、产业链发展极度不平衡,中游乳企投资机会最多

 

乳制品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及零售分销。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特点是中游加工强、养殖相对薄弱,产业链自下而上并购延伸,因此投资机会集中于中游乳企。

 

 

(1)上游养殖周期性强,未形成规模化,抗风险和盈利能力低

 

牧场属于养殖行业,周期性强,由于国内平原草场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奶源分布“北多南少”,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是我国牛奶产量最多的地区。

 

而且上游产奶的质、量跟不上国内对优质原奶的需求。

 

2021年国内原奶产量仅为0.38 亿吨(全球产奶量约5.44亿吨),有两点限制了未来优质原奶供给短期仍难以大幅提升:一方面国内奶牛单产已提升至8.7吨/头/年,与发达国家奶牛单产接近,短时间难以继续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国内草场资源使得牧场扩张有限,近年来奶牛存栏量趋稳。

 

另外,国内牧场相较于澳洲、欧美等国成熟的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精细化管理不足,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中游乳企的话语权弱。

 

2021年上游牧场CR5市占率仅有14.6%(中国奶业统计资料),集中化程度低导致各牧场抗风险及盈利能力都比较低。例如A股两家奶牛养殖公司西部牧业和庄园牧场,2022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仅有3.47%、5.81%,归母净利润分别仅有0.13亿、0.61亿元。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2)中游乳制品竞争充分,乳企盈利能力比拼的是成本把控力和渠道力

 

中游乳制品细分赛道多,企业规模化程度高,集中度高,利润率较高。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保障原奶供给、控制成本需求下,头部乳企通过自建及股权投资持续向上整合奶源,在产业链中话语权高。

 


 

中游乳企的盈利能力,一是比拼对原奶成本的把控力,二是比拼渠道力。

 

以液态奶为例,主要上市乳企毛利率约在25%~40%之间,原奶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70%,所以乳企对原奶价格十分敏感。

 

虽然从根本上决定原奶长期价格走势的是奶牛存栏量(供给)和原奶需求,但国内奶牛存栏量趋稳,原奶供给缓和上升,中短期原奶价格变动的决定者实则是需求端。

 

去年疫情之下乳制品需求受损,导致供过于求,原奶价格开始下行,因此今年中游乳企的盈利能力开始修复,逐渐在报表端兑现。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观测、预判原奶价格变动趋势继续预判乳企的盈利能力,不过对于自有牧场占比较高的乳企,饲草料价格为影响其盈利的关键,而外购原奶比例较高的乳企,直接观测中国生鲜乳价格和 GDT拍卖价更直观。

 

(1)直接指标:中国生鲜乳价格。

(2)指导指标:GDT 奶粉拍卖价格;豆粕、玉米、进口苜蓿等饲草料价格。

(3)参考指标:奶牛存栏量。

 

渠道力同样影响乳企的盈利能力。

 

虽然现在乳企对奶源地的依赖随着运输条件提升越来越小,但由于乳制品竞争相对充分,产品力和营销对消费者的拉动作用,远不如渠道的可得性高,因此相比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才是当前乳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二、不同细分乳制品企业渠道力的重点不同

 

乳制品目前仍然以线下渠道为主,但由于常温奶、低温奶、奶粉品类的特性不同,背后乳企的渠道竞争力差异化明显。

 


(1)常温奶渠道力的差异化竞争体现在铺市率上

 

常温奶兼具自用与送礼需求,运输与保存均无需冷链,基本可以实现全国化销售。而且常温奶是乳制品中竞争最充分的品类,所以毛利率水平较低,只有高周转率才能驱动高ROE,因此最高的铺市率能最大化高周转率的优势。

 

如伊利、蒙牛凭借强大的渠道体系,铺市率高,市占率形成垄断地位,其他品牌难以突围。

 

(2)低温奶的渠道力体现在渠道的精细化运营上

 

低温奶全程需要冷链运输,卖点是“鲜”,保质期7天的牛奶一般为送奶入户产品,保质期15 天以上的牛奶一般在商超便利店陈列销售,且生产日期在当日前 2~3 天为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因此低温奶企业的配送能力虽是关键,平衡好上架产品数量,减少货损率,渠道的精细化运营更是重中之重。

 

(3)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力体现在渠道的推力上

 

婴配粉关乎婴幼儿的健康安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低,决策周期长。因此渠道推力非常关键,优秀的地推队伍和密集全面的地推活动能够增进消费者认知,提高品牌“说服力”,如飞鹤市占率的逆袭就与其优秀的营销能力密不可分。

 

 

总结看,中小乳企在常温奶、婴幼儿奶粉领域比较优势很小,伊利、蒙牛、中国飞鹤这些龙头乳企,渠道体系更强大、铺市率更高,营销队伍规模大且推力强,已经形成垄断地位,中小乳企已经难以突围。而且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婴幼儿市场竞争趋于饱和,能再跑出黑马乳企的可能性很小。

 

只有考验渠道精细化运营能力的低温奶领域格局未定,是目前景气度高、投资机会最多的细分赛道。

 

三、低温奶区域龙头乳企有望获得更高业绩增速

 

之所以说区域乳企有望在低温鲜奶领域获得更多业绩增量,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低温鲜奶景气度高,中期渗透率提升空间还很大。

 

低温奶“营养”属性更重,溢价能力更强,根据头豹研究院,2020年低温奶平均售价约为常温奶的2倍,且单价高端化趋势正在加快,迎合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

 

对比海外国家如英国,2020年英国人均低温巴氏奶消费量是中国的43倍。根据Euromonitor,2022年中国低温鲜奶占白奶的比例仅有30%,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更不用提未来广阔的农村市场了。

 

 

北京乳企龙头三元股份目前正发力低温奶,构建了液态奶、送奶到户、特殊渠道、奶粉四大事业部及核心子公司,提出2023年自营低温鲜奶增长率不低于70%的目标。

 

第二,区域乳企在奶源和本地渠道有先发优势。

 

低温奶需全程冷链运输,销售半径约在奶源地周围300-500公里,一般最多能辐射至奶源附近省份市场。而区域龙头乳企在本地牧场、工厂与运输上有先发优势和壁垒,外地乳企难以进入,本地中小乳企扩张又受限,因而中游乳企的比较优势很明显。

 

在渠道的差异化竞争力也是如此。

 

低温奶渠道以便利店(31%)、送奶入户(27%)、大卖场(20%)、电商平台(16%)为主,送奶入户渠道正成为高端低温奶最倚重的渠道。而区域龙头乳企把控了当地学生奶渠道、经销商渠道,利于送奶入户渠道的开拓。且深耕当地市场,熟知当地消费习惯,对渠道库存新鲜度、货损率把控较好。

 

例如西南乳企龙头新乳业,24小时产品货架周期仅一天,严苛要求下打磨出精细运营能力,当前公司成都市场24小时产品货损率不足5%。根据华创证券渠道调研数据,预计低温货损率为光明乳业<新乳业<蒙牛<伊利。

 

相比之下,全国性乳企在当地的低温资源不足,中短期内难以下沉,小乳企又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与之竞争,因此送奶入户渠道市场占比奠定了区域乳企的市场份额下限。

 

另外,区域龙头在当地市场深耕多年,品牌认知度不输伊利和蒙牛等头部品牌,消费者忠诚度高,粘性高。

 

第三,低温奶竞争分散,格局未定。

 

低温鲜奶受制于销售半径,扩张速度较慢,前期龙头企业蒙牛、伊利的经营重点均不在此,因此低温奶发展为目前以区域性乳企为主的格局。

 

如华东的光明、北京三元、西南新乳业均在其主要市场占据优势,市占率分别为13.9%、7.8%、6.7%,竞争格局分散,而且由于渠道壁垒,龙头乳企短期难以抢夺区域乳企的市场份额。

 

 

四、乳制品中游投资机会梳理

 

乳企第一梯队的伊利、蒙牛、中国飞鹤,目前的估值也很低,短期受益于原奶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大概率缓慢提升,估值也将随之向上,属于低估值稳增长的白马股。

 

第二梯队的区域龙头光明乳业、新乳业、三元股份三家公司,正在发力低温奶,成长性更高。但光明乳业应该管理层频繁,公司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新乳业和三元股份与之相比成长性更大一些(两家公司具体信息可参照专栏《打法生猛,区域龙头新乳业2023年值得关注 | 牛熊榜》净利10年无起色,今年翻倍涨,三元股份要爆发?》)

 

光明乳业、新乳业、三元股份预计半年报披露时间分别为8月29日、8月29日、8月26日,当前动态PE分别为20倍、55倍、49倍,光明乳业估值合理,新乳业和三元股份刚刚走出一波强势拉升,估值偏高正在回落调整中,后续待回调至支撑位附近后可持续把握下半年的结构性机会。

 

第三梯队的小市值乳企,如熊猫乳品、麦趣尔等,股性强、波动大,估值低的、有业绩驱动的公司可以短期关注。中期这些小乳企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低,不确定性偏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若对您有帮助,点赞收藏支持一下好吗?)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