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一文读懂12只猪肉股的优劣势 | 行研
2023-07-22 10:00

一文读懂12只猪肉股的优劣势 |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7:45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从供需关系来看,当前生猪供应仍是过剩的,猪肉股处于本轮下行周期的末端;

  2. 猪企资金链压力增大叠加仔猪价格回落,行业后期产能有望加速去化,周期拐点可期;

  3. 从资金安全性、成长性、估值和成本四个维度来阐述以下12家上市猪企的优劣势。


在大盘持续调整下,近期猪肉股板块表现相对乐观,7月6日至7月21日期间,猪肉概念板块累计上涨2.83%,其中华统股份、新五丰、唐人神等猪肉股领涨板块,股价涨幅分别约15%、14%、10%。

 

那么,市场不禁疑问,猪周期拐点已经出现?


妙投认为,当前周期并未反转,近期板块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7月初,涌益咨询数据显示,我国能繁母猪2023年6月环比下降1.68%,前值为0.93%,大幅提高了市场预期;二是7月14日,猪肉股披露了半年度业绩预告,成本优化幅度比较超预期;三是7月18日,发改委表示猪肉消费将逐步增加,可能推动生猪价格有所回升;四是猪肉股整体估值低,有补涨逻辑。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阐述三个问题:当前猪肉股处于周期什么位置?拐点何时出现?以及如何评判12家猪企的优劣势?

 

供过于求,处于下行周期

 

从供需关系来看,当前生猪供应仍是过剩的,猪肉股处于本轮下行周期的末端。

 

从2006年至今,我国共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第一轮:2006年5月—2010年4月,历时4年;第二轮:2010年5月—2014年4月,历时47个月;第三轮: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历时49个月。

 

2018年6月开启了第四轮超级猪周期。2018年正处上轮周期底部,环保政策收紧叠加非洲猪瘟大范围爆发,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加速去化,猪价一路涨至2019年10月份的40元/kg,2020年继续维持在30-35元/kg的范围内震荡。

 

之后伴随非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叠加各地支持复产的政策推出,生猪产能迅速恢复,2021年1月起猪价从36元/kg的高位一路下跌。

 

目前正处于本轮周期下行趋势的末端,当前供给充足。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58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9%,并高于上一轮周期低点4177万头(2022年4月)

 

因此,当下对于猪肉股而言,买的是供需格局的优化,也就是困境反转,核心逻辑就是去化。

 

虽然当前生猪产能连续去化,但去化相对偏慢,股价并未做出正反馈。

 

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1-5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去化幅度分别为0.5%、0.6%、0.87%、0.5%和0.6%,累计去化2.5%。资本市场表现上,2023年初至7月18日收盘,猪肉概念板块累计下跌约3%。

 

实际上,猪价已经连续7个多月跌破行业平均成本,为何产能却处于“微调”阶段?

 

一是市场参与者的亏损承受能力提高。环保政策以及非洲猪瘟清退了大量散户,500头以上的规模场出栏占比大幅提升,从2017年的50%提升至当前的65%。相比散户,规模场融资能力相对更强,这也是猪周期被拉长的主因(未来猪周期跨度会超过4年)

 

二是行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非洲猪瘟后,行业普遍建立起严密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同时2021年年底至2022年初,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低效母猪淘汰,当前能繁母猪生产性能处于高位水平。根据涌益咨询监测样本,2023年5月,行业平均PSY已经近22,已超过了非瘟疫情前水平行业复产能力增强;

 

三是仔猪价格高企不下。2023年以来,生猪价格加速回落,但仔猪(15kg)价格在550-600元/头的高位徘徊,远高于400-430元/头的行业平均成本线。在高盈利下,母猪淘汰缓慢。而仔猪价格持续高位,一是在于一季度疾病导致仔猪供应减少;二是养殖户看好猪价后市行情,有补栏需求。

 

总之,以上三个因素导致我国能繁母猪去化不充分,本轮周期的磨底时间被拉长,至于拐点何时来,还取决于去化幅度。后期产能去化幅度越大,拐点出现得越早,否则越晚

 

后期产能去化是否有望加速?


妙投认为,有两个因素会驱动后期产能加速去化。

 

一方面,猪价持续下跌,增加猪企资金链压力,倒逼主动去产能。

 

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说,现金流的亏损持续超过2个季度,那么企业经营活动就会出现困难,对于资产负债率很高的猪企而言,如果超过3个季度,财务危机是大概率要出现的。

 

很多猪企早在2023年一季度就开始亏损现金流,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新希望、新五丰和金新农等高资产负债率的猪企或将连续亏损现金流3个季度。

 

通过分析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生产效率以及市场行为的干预,市场认为2023年11月之前生猪供给是宽松的,即猪价会持续下探。

 

当猪价进一步下跌,行业现金流持续损耗,行业对猪价预期逐步转向悲观,产能去化速度或进一步加快。

 

另一方面,仔猪价格开始回落,驱动母猪加速去化。

 

2023年6月以来,仔猪价格出现回落。根据补栏仔猪到生猪出栏需要5-6个月时间推断,当前补栏仔猪大致对应11-12月生猪出栏,说明养殖户对年末猪价的预期较为悲观,养殖户补栏动力不足。

 

博亚数据显示,本周(7月14日-7月20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25.91元/kg,环比下跌3.12%,出售20kg仔猪亏损,本周亏损105.40元/头,环比加重18.63%。目前部分规模场出售7kg左右断奶仔猪仍有盈利,但盈利继续减少,养殖端对后市预期不乐观,仔猪补栏积极性不高,有望倒逼行业主动淘汰产能。

 

总之,猪企资金链压力增大叠加仔猪价格回落,行业后期产能有望加速去化,周期拐点可期。如果出现猪病的影响,也将会加快拐点到来。

 

也就是说,猪周期现在处于磨底中,虽晚必到,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要判断好周期位置,做好应对

 

不同阶段下的选股逻辑


当前猪周期未出现明显的反转信号,建议关注资金安全性高、估值低的标的,做滚动;当进入预期炒作阶段,优选成长弹性大的猪企,即出栏增速快,兼具成本下降空间大;并时刻谨防资金压力大、估值较高的标的。

 

妙投将从资金安全性、成长性、估值和成本四个维度来阐述以下12家上市猪企的优劣势

 

牧原股份


规模养殖浪潮下,牧原股份表现出周期成长性,从而获得市场青睐,但如今却因其生猪出栏增速降低而一直跑输板块。

 

牧原股份2023年目标出栏6120万头,仅同比增长14%;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3027万头,同比下降3.23%。

 

虽然牧原股份出栏弹性差,但具备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低估值、低成本优势

 

(1)资金压力小——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6.3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完全成本低——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已经做到了上市企业最低,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约14.6元/kg。

 

产业投资视角下,猪企合理估值取决于猪企在完整周期下的头均利润水平,而头均利润的高低取决于生猪销售价格和养殖成本的高低。也就是说,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力强的企业,其头均市值将高于行业平均,可以享受估值溢价。

 

(3)估值具备性价比——牧原股份当前头均市值约为3300元/头,位于历史估值底部区间。

 

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主营业务涵盖黄羽鸡养殖、生猪养殖、动保和肉制品等板块。2022年,温氏股份黄羽鸡和生猪养殖分别贡献42.51%和50.91%的收入。

 

在生猪养殖方面,温氏股份算是困境反转的典型

 

过去,温氏股份凭借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丰富的农户资源,其生猪出栏量从1999年8万头增长至2019年1853万头,一直领先行业,被冠以“养猪大王”的称号。

 

但非洲猪瘟在2018年8月全面爆发,复杂的外部疫情环境和模式问题,使得温氏股份的防疫压力大幅加剧,由此采用了哈兽研研发的疫苗,但疫苗发生变异导致疫苗毒出现,基本摧毁了温氏股份的核心种族群体,使其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2020年和2021年分别仅有955万头、1322万头,被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反超。

 

经历过较大打击后,2020年以来温氏股份在生产经营和内部治理上做了很多改进。2022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已恢复至1791万头。截至2022年年底,温氏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达到146万头,产能较为充足。

 

当前,温氏股份出栏弹性一般,但具备估值较低,资金压力较小的特性,风险收益比较高

 

(1)生猪出栏弹性一般——2023年,温氏股份计划出栏生猪2600万头,同比增长45%;2023年二季度,温氏股份生猪出栏619万头,同比增长55.4%;

 

(2)资金压力小——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末,温氏股份各类可用资金约有101亿元,资金充足,完全可以覆盖其33.54亿元的短期借款,即温氏股份不存在短期偿债压力;

 

且从长期偿债能力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温氏股份资产负债率为59.2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其偿债压力较小。

 

(3)估值相对较低——对应2023年出栏目标,当前温氏股份头均市值约为3400元/头,处于历史分位数的20%。

 

巨星农牧


巨星农牧始创于1993年,原主营业务为中高端皮革的制造和销售,于2020年7月完成对巨星农牧有限公司的重组后,增加了生猪养殖业务。

 

目前,生猪养殖业务是巨星农牧的业绩支柱。2022年,巨星农牧生猪养殖业务实现收入29.9亿元,占比达75.5%;实现经营利润5.41亿元,为巨星农牧贡献主要利润。

 

巨星农牧因具2023年生猪出栏弹性高,成本控制能力强,叠加低负债率的特性,而备受市场青睐,多次领涨板块。

 

(1)出栏弹性较高——2022年,巨星农牧生猪出栏153万头,同比增长75.66%;2023年,巨星农牧目标出栏300万头,同比增速为96%;2024年目标出栏500万头,同比增速为67%,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2)成本控制力强——因生猪养殖业是重资产模式,成本控制能力成为行业的核心壁垒。2023年二季度,预计巨星农牧育肥猪完全成本为16元/公斤,环比下降约0.7元/公斤;

 

(3)资金安全性较高——截至2023年一季度,巨星农牧资产负债率为54.13%,远低于同业,且不存在资金缺口,这有利于提高其出栏的确定性。

 

但震荡上涨之后,巨星农牧当前的估值不低。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巨星农牧当前的头均市值达到5500为元/头。


新五丰


新五丰是湖南省一家从生猪出口转型到生猪养殖的国资企业,目前主营业务覆盖生猪养殖业务、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饲料业务和原料贸易,湖南省国资委是其实际控制人。

 

2022年12月,新五丰宣布以股票和现金形式总价14.98亿元收购天心种业100%股权,两家公司生产数据合并后生猪出栏量跃居湖南省第二位(第一位是唐人神,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215.79万头)。

 

2023年以来,新五丰股价涨幅高达43%,主要是其具备出栏弹性高,兼具估值低的特性

 

(1)出栏弹性高——2023年,新五丰计划出栏350万头,同比增长91%;

 

(2)估值具备性价比——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新五丰当前的头均市值约为3000元/头,处于历史低位。

 

但当前新五丰资产负债率较高。截至2023年一季度,新五丰资产负债率达75.37%,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不过,6月29日,新五丰披露,本次募集配套资金已经完成,募资总额达15.51亿元,资金到位会降低其资产负债率。


华统股份

 

华统股份前身为浙江义乌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禽畜屠宰龙头企业。2017年于深交所上市,借助募集所得资金,华统股份在加速推进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务扩张的同时,开始逐步布局上游养殖产业。

 

但目前屠宰及肉类加工仍是华统股份最大的营收源,2022年,屠宰及肉类加工、饲料和生猪养殖收入占比分别为91%、0.4%和4.65%。虽然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比较低,但却是影响华统股份股价波动的关键业务。

 

虽然华统股份在生猪养殖方面属于后来者,但具备成长弹性大、估值低和资金优势

 

(1)成长弹性大——2023年,华统股份计划出栏250万头,同比增长108%;2023年二季度,华统股份生猪出栏62万头,同比增长91.2%;

 

(2)估值具备性价比——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华统股份当前的头均市值约为3100元/头。

 

(3)资金优势——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华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68.78%,虽然不低,但浙江省政府为华统股份提供养殖补贴支持,以及屠宰主业现金流稳定,为华统股份养殖扩张提供资金安全垫。

 

唐人神


唐人神1988年起家于饲料业务, 后逐步涉足生猪养殖、肉品加工等行业,形成“品种改良、饲料营养、健康养殖、 肉品加工、价值服务”五大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饲料业务是唐人神的最大营收源,但生猪养殖业是影响唐人神股价波动的关键业务。

 

整体而言,唐人神出栏弹性较高,估值较低,资金安全度尚可

 

(1)出栏弹性较高——2023年,唐人神目标生猪出栏350万头,同比增长62%;2023年二季度,唐人神生猪出栏88万头,同比增长82.5%;

 

(2)估值较低——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当前唐人神的头均市值约为约2000元/头,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间;

 

(3)资金压力尚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唐人神的资产负债率为60.83%,处于行业中低水平,且其账面资金累计19.77亿元,可以覆盖13.99亿元的短期借款。

 

天康生物

 

天康生物起家于饲料业务,后来逐步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天康生物涵盖饲料、玉米收储、油脂加工、生猪养殖和动物疫苗等业务。

 

天康生物因负债率较低,估值低,曾成为券商极力推荐的标的之一。天康生物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55%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长期偿债压力并不大。

 

(1)资产负债率低——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天康生物的资产负债率为52.0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其账面资金累计38.91亿元,可以覆盖38.18亿元的短期借款,意味着天康生物资金压力较小;

 

(2)估值性价比高——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天康生物当前头均市值约为2000元/头,处于低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天康生物的生猪出栏弹性不高

 

2023年以来,天康生物已经2次下调生猪出栏目标。在4月接受调研时,天康生物将2023年出栏目标500万预计调整为300-350万(减少的主要为收购兼并的计划产能)。在4月财报中显示,出栏目标再次下降至280-300万。根据2022年203万头的出栏,天康生物2023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速为38%-48%。

 

金新农


金新农以饲料业务起家,主要产品为猪用饲料,其中教槽料、保育料、预混料和浓缩料为其核心饲料产品。

 

2011年上市之前,金新农重点发展高毛利率的教槽料、浓缩料等产品,上市以后,为适应市场需要,金新农重点发展市场容量数十倍于高端料的配合料产品,形成了高端料和配合料为核心,同时覆盖其他品种的全品类格局。

 

为了应对饲料业务下降带来的冲击,金新农于2015年进军生猪养殖领域,以并购、自建和产 业链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布局,形成饲料、电信增值服务、生猪养殖、动保等多元化业务形态。

 

不过,2021年11月,金新农剥离了电信业务盈华讯方已于出售;2022年3月,金新农又将所持有的51%华扬动保股权全部出售,开始聚焦猪料和生猪养殖业务。

 

2023年5月中旬以来,金新农股价累计上涨约40%,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有两个:一是大股东增资,提高了其资金安全性;二是当时金新农估值较低。具体可以看妙解公司《金新农为何能领涨猪肉股板块?| 牛熊榜

 

金新农的瑕疵也有两个:

 

(1)成长性低——2022年,金新农累计销售生猪125.64万头,同比增长17.54%。2023年目标为出栏130-140万头,照此计算的增幅约为3.47%-11.43%;2023年二季度,金新农生猪出栏27万头,同比下降20%;

 

(2)存在资金压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金新农资产负债率为69.23%,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且金新农已于2023年一季度出现现金流亏损。

 

神农集团


神农集团起家于饲料业务,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开始拓展生猪养殖与生猪屠宰业务。2022年,神农集团养殖、屠宰、饲料收入占比分别为52.96%、25.97%、17.24%。

 

在生猪养殖方面,神农集团具备三大优势:

 

(1)成长性较高——2023年,神农集团生猪出栏目标150万头,同比增长61.46%;

 

(2)养殖成本较低——神农集团2022年育肥猪完全成本为16.7元/公斤、养殖成本为15.4元/公斤,仅次于牧原股份,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3)无资金压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神农集团资产负债率仅有13.48%,且其账面资金累计6.6亿元,可以覆盖3.7亿元的短期借款,即意味着神农集团不存在资金压力。

 

但问题是神农集团当前估值不便宜。对应2023年预估出栏量,神农集团头均市值约为7000元/头,远高于其他猪企。详情可以参看妙解公司《这家集三大优势于一身的猪企,为何不值得看好?| 牛熊榜

 

傲农生物


傲农生物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饲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4年,傲农生物开始涉足养猪业务,期初主要为了配合饲料业务销售种猪和仔猪。2015年,受环保限产和大量南方养殖散户被清退影响,傲农生物逐渐转型向生猪育肥端延伸,并于2019年开始加速产能扩张。

 

2019年至2022年,傲农生物生猪出栏量分别为65.9万头、134.6万头、324.6万头和519万头,2020年至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04.25%、141.16%和60%。

 

在上一轮上行周期中,傲农生物因高成长性而受到市场认可,但如今已然成了成长性低、资金压力大和成本高的典型代表了,正被市场抛弃

 

(1)出栏弹性低——2023年以来,傲农生物出栏增速开始放缓。傲农生物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将2023年生猪出栏目标定在600万头左右,相比2022年的519万头仅同比增长15.6%。

 

此外,为了回笼资金,傲农生物加大仔猪出栏,2023年一季度育肥出栏仅占比46.52%。2023年二季度,傲农生物生猪出栏154万头,同比增长18.5%;

 

(2)资金压力大——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傲农生物资产负债率高达83.15%,基本上是除正邦科技以外资产负债率最高的猪企。高负债率背后是利息支出高企不下,2021年和2022年,傲农生物利息支出分别为4.407亿元和5.258亿元;

 

(3)养殖成本高——2022Q4,傲农生物育肥成本大约是19元/kg,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包括仔猪落地成本和育肥成本,仔猪落地成本大约是2-3元/kg,因此,我们可以粗略估算出傲农生物的完全成本在21-22元/kg左右,远高于行业17元/kg的成本线。

 

傲农生物养殖成本高企,意味着其头均市值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高成本还会影响其现金流。

 

傲农生物完全成本大约是21-22元/kg,现金成本大约是19元/kg。2023年以来,猪价就持续跌破傲农生物的生猪养殖现金成本。但因为饲料业务能够补充一定的现金流,傲农生物2023年一季度未出现现金流亏损,但2023年二季度起,猪价进一步下探,傲农生物有可能开始亏损现金流,进一步加大其资金压力。


新希望


新希望起家于饲料业务,但饲料行业增速放缓,微利成为新常态,倒逼新希望于2013年就开始布局生猪养殖业。

 

2018年6月,非洲猪瘟全面爆发,行业产能遭受巨大冲击,猪价大幅上涨,并在2019年和2020年高位徘徊。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新希望加大产能扩张,2019年至2022年生猪出栏分别为355万头、829万头、998万头和1461万头。

 

但激进扩张必然留下了“后遗症”——新希望的资金面高度紧张。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新希望资产负债率高达70.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新希望已经在2023年一季度开始亏损现金流,如果连续亏损三个季度,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为缓解资金压力,新希望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4月售卖猪场来回笼资金。

 

此外,新希望也放慢了扩张的脚步。2023年,新希望目标出栏1850万头,同比增速仅有27%。

 

虽然新希望当前头均市值仅有约1400元/头,处于历史分位数的1%以下,但因资金紧张以及成长性变差,使其投资性价比不高

 

天邦食品


天邦食品成立于1996年,以饲料业务起家,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天邦食品在2013年12月成功收购艾格菲实业,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现代化与规模养猪业。2015年12月成立上海拾分味道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进行生猪产品销售。

 

当前生猪养殖业已成为天邦食品的营收大头。2022年,天邦食品生猪养殖业、食品加工和饲料业务收入贡献比分别为72.43%、23.01%和4.48%。

 

从成长性和确定性两方面看,天邦食品属于成长弹性变高,但资金压力也较大的标的

 

(1)出栏弹性变大——2022年,天邦食品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2023年目标出栏650万头,同比增长47%;2023年二季度,天邦食品生猪出栏174万头,同比增长105%;

 

(2)资金压力大——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天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6.4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总之,当前猪周期未出现明显的反转信号,建议关注资金安全性高、估值低的标的,并采取高抛低吸的策略;当进入预期炒作阶段,优选成长弹性大的猪企,即出栏增速快,兼具成本下降空间大;谨防资金压力大、估值较高的标的,如新希望、傲农生物、神农集团和天邦食品等。(注:以上估值时间截至2023年7月21日收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如果看完文章有收获,希望点击的点赞按钮,或者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以免费读哦,有问题也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