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交流,昨天约了一家国内著名主机厂稍微沟通下进展,倒是挺有收获。
第一是交付可期。原来以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离量产还有段距离,但聊下来到年底应该就有几十台的量产交付,客户是那家最大的国内新能源车企,到明年就能提升到百台级别。而且这个很难“吹牛”,到年底一问便知。
第二是降本顺利。现在每台大概能卖到50万,毛利率能有30%,到一定规模(可能是万台)后,价格就能降到30万,毛利率反而能提升到40%。这个高毛利说实话值得验证,而且下游如果是主机厂和代工厂(富士康等),我潜意识里觉得不会留出这么多利润空间,除非竞争格局很好,机器人似乎不符合。
第三是评价中肯。这里主要是指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进展评价,虽然明年1000台低于市场预期,但主要也是怪之前给得目标过高,导致落差。实际上,明年真能交付1000台,已经让和国内业界非常敬佩,毕竟是通用化产品,对柔性、域控和感知要求更高,不像专用化“能用就行”。
其他细节就不细聊了,总之国内整车厂对人形机器人都很感兴趣,越是单一工种越是可替代性强,等到8月北京人工智能大会,应该就能看到一些真正应用场景的演示,拭目以待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