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第一大股东摇摇欲坠,保荐机构直接上位第二大股东!思特奇的拐点,还是劫点?
免费 2023-01-16 18:11

第一大股东摇摇欲坠,保荐机构直接上位第二大股东!思特奇的拐点,还是劫点?

文章所属专栏 公司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风云(ID:mvlegend),作者:市值风云,原文标题:《第一大股东摇摇欲坠,保荐机构直接上位第二大股东!思特奇的拐点,还是劫点?》,头图:视觉中国


保荐机构走到台前,是拐点还是劫点?


近期,思特奇(300608.SZ)的定增终于落地,磨磨蹭蹭1年多了,可把中小股东急坏了。


(注:ifind)


究其缘由,整个2022年,公司股价跌超30%,而且自4月底来,公司股价便一直被摁在地下反复摩擦,风云君好似能理解股东那颗焦急的心了。


(注: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于是,风云君对这个“临危接盘”、安抚了2万股东的“神秘人”倍感兴趣,TA和公司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华创阳安:抢座第二大股东,以前保荐机构之名


1、势在必得的二股东,被动可能的大股东

公司一共向91位投资者发送了《认购邀请书》,只有3家为有效报价,最后确定的发行对象为2家。两家机构分别为华创阳安(600155.SH)和财通基金,其中华创阳安认购5.5亿,认购比例超9成。


(注:公司公告)


最终发行价为8.03元/股,在发行底价7.15元/股的基础上溢价12%。而华创阳安在申购报价时更是报出8.1元/股的价格,透着一股势在必得的气势。


发行完成后,华创阳安持股比例蹿升至20.94%,实控人吴飞舟持股比则稀释至22.86%,两者仅差不到两个点。其余股东持股比低且较为分散。


(注:公司公告,财通基金获配股份登记在其资产管理计划名下,未进入公司前十名股东)


而根据22年7月份的公告,由于个人财产纠纷,吴老板手上3446万股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占其所持股份比重的46%。


(注:公司公告)


假设、如果、万一吴老板的冻结股份被强制执行,其实控人的身份就岌岌可危了,华创阳安则有可能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


当前华创阳安股权较为分散,属于无实控人状态。华创阳安的前身是宝硕股份,2016年宝硕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及增资方式,合计获取了华创证券97.44%的股权,随后2018年公司简称变更为华创阳安。


2019年,华创阳安以现金收购了华创证券剩余的2.56%股权,自此华创证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华创证券的收购带来了36亿巨额商誉,也带来了华创阳安业绩的增长。2016-2021年,华创阳安营收CAGR达27.6%,归母净利润则由亏损1.4亿,上升至2021年的盈利9.7亿。


然而,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危机四伏。同时,祸不单行的是华创阳安近期原定80亿的定增也仅募到30亿,缩水6成。


(注:华创阳安三季度报)


收购华创证券之前,公司营收以建材行业为主,收购完成后,建材业务营收逐年下降,2021年不及证券行业零头。因此,可以说华创阳安完全就是一家证券公司,而华创证券就是其命门所在。


(制图:市值风云App)


2、前保荐人,知根知底


正是这层证券身份,华创阳安与思特奇之间渊源颇深。2019年,思特奇计划发行可转债,华创证券成为其保荐机构。而后,2020年4月,吴老板由于个人资金需求将所持有的340万股质押给华创证券。



(注:公司公告)


随后,2020年思特奇以1620万元向华创阳安的参股子公司“云码通”进行增资,获得13.043%股权,该公司主营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数据处理与存储服务等。


2021年思特奇筹划非公开发行,保荐机构由华创证券换成财信证券,这或许为后续华创证券入局思特奇埋下了伏笔。保荐机构也叫保荐人,保荐拆开来看,就是保证和推荐的意思。所以理论上来看,华创证券对思特奇应该是”知根知底“的。


华创阳安表示,与思特奇从业务合作到股权合作的升级,能够加快推进其在数字经济生态建设、运营领域的业务发展。


思特奇的基本面如何呢?


二、题材热,业绩冷,平平无奇思特奇


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7年于深交所上市,核心业务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客户关系管理(CRM)、大数据、计费、移动互联网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为BOSS系统(电信业务运营支持系统)。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软件开发,并提供后续新需求维护和技术维护服务。


BOSS是电信运营商实现网络运营、管理、维护的重要支撑软件平台,属于核心业务支撑系统。


该领域的主要竞争者为亚信科技和华为,按2020年相关销售额统计,两者分别占据23.7%、11.9%市场份额,思特奇市场份额为9.1%。


(注:公司公告,2020年BOSS核心系统软件开发领域主要市场参与者)


思特奇身上有众多热门题材,如5G概念、边缘计算、鸿蒙概念、区块链、数据中心、云计算……但其业绩却很“冷”。


1、9成营收依赖三大运营商


具体来看,上市以来,公司整体营收规模增长缓慢,从2017年的7.4亿增至2021年的9亿,CAGR仅5%,其中技术服务规模甚至较上市之初有所萎缩。


(制图:市值风云App)


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3亿,同比下降14%,公司表示营收的下滑与业务的季节性相关。


下游电信运营商通常在上半年制定需求计划,下半年项目签约、验收和付款,而软件开发业务的收入确认原则是以签约为前提,以上线、初验、终验为节点,因此公司营收确认较集中于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业务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


从历年四季度营收表现来看,占全年营收比重在50%左右,但营收绝对值变化不大,稳定在4亿左右。若按4亿的平均营收简单估算,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8.3亿,同比下降8%。


(制图:市值风云App)


反观利润端,历年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不足1亿,规模较小,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营收增长23%,归母净利润下滑12%。同样由于季节性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0.6亿,若大致按往年四季度0.9亿利润估算,全年盈利仅0.3亿,较前一年腰斩。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公司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建有长期业务关系,主业90%左右来源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客户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弱。虽然公司在城市数字经济中台(智慧城市)等领域进行拓展,“其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当前仍不成气候,2021年营收占比仅8%。


(制图:市值风云App)


甲方爸爸的强势在毛利率上的体现是,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2021年已降至40%,净利率则常年表现平庸,2017-2021年平均不过9%。


(制图:市值风云App)


2、研发投入资本化加剧


公司所在的软件及服务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和技术更迭较快,需持续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是明显的研发驱动型企业。期间费用中,研发费用是公司主要的费用支出,但自2020年起研发费用率明显下滑。


(制图:市值风云App)


研发费用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研发投入金额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在增加,从2019年的7%的资本化升至2021年的33%。


同时,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在2021年达到89%,而2021年净利润仅0.6亿,这意味着如果这些全部费用化,公司净利润可能不足0.1亿。


(注:2021年年报)


3、账面资金有压力


由于该行业结算和回款周期较长,应收款和存货等对资金占用较大。公司的应收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均维持在180天上下,导致公司完成一轮购存销所需要的天数超过300天。


(制图:市值风云App)


由于项目结算和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处于流出状态。但纵观以前年度,公司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并不强。上市以来,公司产生的经营现金流仅3亿,而资本支出有7亿,导致自由现金流整体处于流出状态,合计净流出4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无法靠自身产生现金流,公司只能借外力融资,而公司也是将这把利器运用得炉火纯青。上市5年多,公司发行了可转债,进行了非公开发行募资,此外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都用上了,导致公司有息负债率持续走高,2022Q3达到41%。


(制图:市值风云App)


此次非公开发行中有超1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许能部分缓解公司资金方面压力。



(注:公司公告)


(注: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前保荐机构母公司华创阳安此次坐上公司第二大股东位置,与实控人持股比相差不过2个点,而当前实控人近一半股权处于冻结状态,控制权不稳定。


那么,华创阳安这次的入场,带给公司的是拐点,还是劫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风云(ID:mvlegend),作者:市值风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