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头图|视觉中国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2009年-2010年的以智能手机普及为代表的成长牛市,今天我们继续往后看。虽然市场在聊起2013年-2015年的行情时,往往统称为创业板三年大牛市,但其实这三年间的成长牛是两轮完全不同的行情,推动因素也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将这段行情分为2013年和2014年-2015年两段来讲,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2013年发生了什么。按照惯例,我们先看一下2013年之前的情况是什么。
自从2009年中美同步刺激之后,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快速进入了新一轮的复苏、过热、滞胀和衰退,因此,我们看到市场从2011年滞胀期开始就进入到了普跌的局面,直到2012年末衰退基本结束,市场才重新开启了新一轮的经济复苏。
我们之前讲过2005年-2007年的经济上行周期是最标准的,也是最符合理论的,因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和外部干扰。但是到了2013年这一轮经济上行周期,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很多。这也是我们每次都跟大家强调一般规律是一般规律,但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做分析。
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影子银行。
在4万亿的天量信贷刺激之后,刺激出了大量的基建和地产项目。而随着监管的放宽,银行和券商、信托公司开启了更加密切的“合作”,这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影子银行。
我们以前的银行监管体系主要是针对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银行发放贷款的规模会明确的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且监管对于贷款的投向也有很严格的限制。但是随着银行资金的逐利行为和监管的放松,很多银行资金借道券商资管计划、信托产品流向了一些高风险和监管禁止的方向。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全文为 2367 字,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