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市值缩水1700亿,东财缺什么?
免费 2022-09-20 22:47

市值缩水1700亿,东财缺什么?

文章所属专栏 公司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乔令(ID:qiaoling1978),作者:乔令,原文标题:《市值缩水1700亿,东财缺什么?》头图:视觉中国


券商跟一般周期行业不同,券商业绩虽说跟资本市场景气度息息相关,但是券商是标准的牛市赚钱多,熊市赚钱少。


东财自高位下来市值缩水了近40%,最核心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之前估值炒太高;二是预期出了问题。


不管是收佣金还是两融业务,这都需要一个景气度好的市场,这两块业务也是东财核心业务,而当前市场大到宏观层面,小到交易市场,短期都没有太强烈的做多信号。


整个券商领域,证券公司指数的估值已经跌至15倍左右,头部中信估值也仅有12倍左右,而东财估值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数,本质上并不是赚钱能力上的差异,而是东财的商业模式。


东财最早只是一个门户网站,于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获取证券经纪牌照后,彼时的东财同时拥有了流量和牌照。


券商本身就是流量的需求方,C端业务需要大量的股民投资者,而东财作为流量需求方,又同时是流量供给方,不仅券商业务做的风生水起,还干起了互联网生意,代销基金,即把流量卖给基金公司。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抱团迎来飞速发展。截至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已经飙升至26.79万亿元,作为代销平台的东财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最重点的是"居民财富转移"这条长期逻辑,赋予了东财更高的想象力(估值)。


一、日活用户下滑


到了2022年上半年,随着公募抱团普遍亏损,基金市场销售遇冷,基民的投资热情锐减,原本支撑估值的长期逻辑出现了裂缝。


上半年,东财金融电子商务服务类收入22.02亿元,同比下滑8.16%,广告服务业务收入0.30亿元,同比下滑20.86%,金融数据服务收入1.18亿元,同比下滑3.31%,除了自身的证券服务板块,其他具有高估值属性的业务全面下滑。


细节到数据上,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从上年末的6739亿下滑至6695亿元,同时天天基金服务平台的日活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日活用户下滑至232.85万,交易日日活下滑至301.47万,非交易日日活下滑至107.41万。


数据来源:IFind


从数据中也不难发现,天天基金日活数据高速增长阶段,峰值的日活高达337.99万,也是核心资产抱团巅峰时期,那会的白酒、消费、矿泉水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YYDS。


在市场景气度高涨时期,不仅投资者日常使用时长高,而且非交易日的日活数据也能达到175.68万户,说明在非交易日的情况下,社区生态的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停留(都喜欢复盘)。


要做基金代销这门生意,社区的内容生态极其重要,因为基金投资者大多数都是风险偏好较低的理财客户,这类客户更重视逻辑性,而大量的投资者并没有太强的研究能力,所以容易对社区的内容产生依赖。


比如雪球,应该是价投内容生态里做得最好的一家了,不论是聊股票,还是聊基金,基本都以价值逻辑为主。


而手握6亿用户的同花顺,其根本问题还是短线用户太多,社区里聊得最多的就是MACD金叉,死叉,量能,等等等等。


作为行业代销第二的支付宝,直接在搜索端口链接了社区内容,而且还找了一大批大V入驻分享,可见对社区内容的重视。


对于东财来说,非交易日的日活快速下滑,也就意味着在社区内容生态上的建设还不够,加上越来越多的平台切蛋糕,未来这块业务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上半年天天基金收入22.07亿元,贡献了东财34.99%的收入,净利润1.02亿元,占比较低。


二、还是融资赚钱


东财上半年证券服务收入39.58亿元,同比增长22.81%,这块业务中主要是C端业务。


关于佣金业务很难给出高估值,因为业务同质化太严重,很多券商已经开始亏本揽客了。


其实关于佣金费率问题,自2015年4月13日放开一人多户后,整个券商的佣金价格战就异常激烈,从千三到万三,甚至更低,只要你资金足够大,或者是两融用户,费率可谈。


东财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C端用户基础,除了交易佣金收入以外,大头是两融,也就是你找券商借钱炒股,券商收取利息。


根据财报来看,上半年东财融出资金科目金额为380.39亿元,尽管相比上年末减少了53.68亿元(主要是市场一直在跌),但利息收入依然高达11.84亿元(比房贷赚钱多了)。


从两融的客户类型来看,个人客户余额为371.82亿元,相比期初减少了49.82亿元,机构余额为5.71亿元,期初是8.76亿元,可见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投资者正在纷纷降杠杆。


三、写在最后


为什么每一次大行情启动之前券商都会异动,就是因为券商本质上是看天吃饭行业,因此券商的底部,其实也就是股市的底部。


所以对于东财来说(包括整个行业),估值数字没有参考意义,什么时候市场能正式回暖才是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乔令(ID:qiaoling1978),作者:乔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