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为何半导体企业密集扩产?将利好哪些产业?

发布于 2022-08-16 11:27

2022年8月5日,存储大厂镁光在其官网上表示,将在美国建立晶圆厂。除镁光外,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代工厂商及IDM也公布了新一轮扩产计划,投资金额达百亿级别。与此同时,国内芯片大厂也迎来加速扩产,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及华润微、士兰微等IDM厂均已开始加速12英寸厂的扩产。

 

然而,近期有市场观点认为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景气度将逐渐下滑。那么当前半导体行业是否处于周期下行阶段?为何半导体企业们密集扩产?扩产又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为解答上述问题,妙投邀请到某硅片企业市场部高管,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核心看点:

  1. 目前半导体行业从全面短缺转向结构性短缺,消费电子类处于下行周期,车规、工控、数据中心等芯片的景气度依然旺盛。

  2. NAND、DRAM等传统半导体有逆周期扩产的习惯,车规、工控类芯片供应不足也是企业扩产的原因之一,国内半导体企业扩产是为了满足国产化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

  3. 半导体扩产首先利好光刻设备、蚀刻设备、检测设备等半导体设备,后续将利好半导体材料,尤其是制造材料中的硅片和稀有气体。


 2022年7月以来,市场端陆续传出半导体供应链“大幅砍单”的消息,涉及到三星、LG、戴尔、台积电等头部大厂,覆盖了驱动IC、TDDI、PMIC、MCU等关键芯片/元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那么当前是否属于供大于求的半导体下行周期?

 

不完全是,目前半导体行业是从全面紧缺转向了结构性紧缺,部分消费类芯片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随着疫情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降低,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民用消费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大幅度下滑。


世界各大主打消费芯片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都在不断上涨,以及台积电的大客户苹果、AMD、NVIDIA砍单,也能证明消费电子类芯片的供需关系出现了反转,目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

 

在车规、工控、数据中心等领域使用的芯片目前还是处于短缺的状态,这部分芯片业务的景气度依然很高,尤其是车规芯片,智能化、新能源化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单车芯片使用量会越来越高,短时间估计很难进入到下行周期。

 

综合来看,这次半导体周期和过去的半导体周期有很大的不同,消费电子类芯片已经进入了下行周期,新兴的车规、工控等领域的芯片依然处于周期顶端,需求还是大于供给,但随着更多产能的释放,新需求也会在未来2-3年内被满足,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趋势来回比以往更慢,不同定位的芯片在供需扭转的时间上会有一些差异。

 

通常企业在周期下行时或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都会节源开流,尽量避免大额资本支出,为何半导体企业在下行周期还要扩产?

 

大概有3个原因导致目前半导体企业出现扩产。

 

第一点,NAND、DRAM以及民用CPU、GPU这些传统半导体一直都是在下行周期或者经济下行的时候逆周期扩产,NAND和DRAM这种周期性格外明显的细分行业逆周期扩产的例子格外多,甚至可以说周期下行必扩产。

 

英飞凌刚从西门子拆分出来的时候的动作就是一个非常经典案例,受当时经济波动的影响,英飞凌在周期下行的时期实行了裁员,削减资本支出等方式减少了企业成本,但是依然保持对未来工厂的投资,维持扩产用的支出,保持未来实现盈利的驱动力。


现在镁光的扩产操作就和英飞凌当年的动作极为类似,尤其是经济下行时逆周期扩产通常会选择债务性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周期回暖后,建成的产能可以带来丰厚的效益。

 

第二点,前面也说到了,车规、工控、数据中心等场景对芯片的有增无减,当前产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半导体企业扩产满足市场需求是理所当然的。一些功率半导体IDM大厂为了抢占快速发展的车规市场,也开始不局限于自产产能,开始把订单交给晶圆代工厂,这也刺激了代工厂进行扩产。

 

第三点,国产化趋势,国产化不单单限于目前大热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在产能上更是如此,以后芯片国产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海外产能被国内所替代,但就目前国内的综合产能来看,中国自有产能可以说完全无法满足内部需求,所以扩产是必然的。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加速扩产,也是可以在下行周期扩产实现赶超的,历史上也存在很著名的例子,韩国的三星在当前就是凭借逆周期投资扩产以及一些政治因素的推波助澜,实现了反超日本半导体产业,据说国内也有类似的上层规划。

 

半导体企业扩产将会利好哪些企业?

 

首先一定是半导体设备,尤其是用于14纳米以上的先进制程(3nm、5nm、7nm等14nm以上的制程为先进制程,14nm、16nm、28nm等14nm以下的制程为成熟制程)的半导体设备,比如中微公司的蚀刻机,中微的蚀刻机不但能用于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之路,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还有耳熟能详的光刻机,目前国产光刻机的主要客户还是国内厂商,海外代工厂基本不会采购国产光刻机。尽管目前国内设备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基本可以满足成熟制程芯片的代工,尤其是光刻设备的国产化率是所有半导体设备中最低的,国产化的空间非常大。其次就是代工完成后的检测环节,检测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很低,但市场规模可观。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的话,扩产的同时会利好设备,产能释放后会利好材料中的制造材料,首先利好的就是硅片,因为硅片是材料中市场规模最大的,而且硅片的国产化率不是很高。其次就是材料中市场规模第二大的特种气体,之前有一部分特种气体由乌克兰供应,现在这部分市场也可以逐渐加速国产化。

本回答由1位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