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如何根据11月美联储加息优化当下的投资策略?

发布于 2022-11-04 19:15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75%至4.00%之间,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也是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

 

那么,如何理解本次美联储加息及随后的市场反应?在此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如何优化投资策略?

 

核心看点:

  1. 11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坚持非常鹰派的立场,他认为现在放缓加息的时机不成熟,加息的最终利率可能会高于市场预期。

  2. 目前市场对于加息路径的预期是,大概率12月加50bp,1月加50bp,2月和3月各加25bp,然后停止加息,直到明年9月份开始降息。

  3. 随着G20的到来、俄乌冲突的变化等因素影响,明年做多的环境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提振。

  4. 目前美股可能没跌完,如果美股的流动性有所缓和,那么就比较利好利率敏感型的资产。如果同时经济也能够缓和,那就利率敏感型资产和EPS敏感型资产都有好机会。

  5. 现在港股的估值已经很低了,只要国内管控政策、美联储流动性、中美关系这三者中任何一个出现缓和,港股都会大幅上升,但不排除有新低。

  6. 由内资定价的信、军、医板块大概率会是一波一波地向上走,因为如果外资定价的沪深300成分股和上证50成分股的估值受到压制,这些板块也走不长,因为大幅升高会形成估值差。


1、如何理解美联储11月加息75bp?

 

11月美联储加息75bp符合市场主流预期。大家从9月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鲍威尔发表讲话后就这样预期了。

 

那么在分析加息之前,先来回顾一下本次议息会议前的背景。

 

首先,上上周五美联储官员尼克汤玛斯向市场透露,美联储考虑从12月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可能12月的加息不是50bp。于是市场对12月的加息预期从50bp降到25bp,认为加息快结束了,美股顺势反弹一波。直到议息会议之前,美股走势都很好。

 

之后一周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先是美国三季度GDP环比超预期,主要贡献量来自能源和军工出口,尤其是能源,简单说就是发战争财。而美国的消费和投资都是向下的。所以虽然三季度GDP环比超预期,但是并没有那么好。

 

这周发布了美国10月PMI、空缺职位数、营建房屋数量,这些数据全部是超预期的好。尼克汤马斯在数据发布后写文章表示,美联储希望不仅看到通胀下降,还有空缺职位数下降,这样才会去考虑放松通胀。随后市场出现波动,开始下行。

 

然后看美联储11月议息会。

 

11月议息会后的简报与9月的最大不同在于:美联储打算在加息的同时,开始统筹考虑经济情况、市场情况。可以理解成,美联储从要不计代价地抗通胀,转变成抗通胀兼顾经济情况、市场情况。市场将它理解为一个鸽派信号。在鲍威尔记者发布会前美股都一路上扬,因为市场认为鸽派信号要发布了。结果是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是非常鹰派的。他强调几点:

 

1)不认为现在放缓加息是时机成熟的。

 

2)加息的最终利率可能高于之前预期。之前美联储对利率终点的预期是4.6%左右,但这次鲍威尔说可能高于这个值,那就可能奔着5%去了。具体点阵图要在20天后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上公布。

 

3)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过早放松加息的步伐会使通胀卷土重来。

 

既然鲍威尔做了这样的表态,我觉得美联储至少不会轻易去降息。换言之,即使美联储放缓加息,但高利率的持续时长可能比之前预期要长。所以本次会议前大家看到的是鸽派信号,但是鲍威尔的发言是非常鹰派的。

 

尤其是在记者会后,市场已经大跌了,有位记者误导了鲍威尔,鲍威尔以为市场还在涨,他说他不愿意看到金融过早放松,过早放松会使通胀预期再度提升,那么控制通胀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回顾美国70~80年代的滞涨时期,因为有政治利益上的干扰,所以美联储在没有把通胀完全控制住时就开始降息,一加息通胀就好转,反复好几次。直到沃尔克上任,他通过铁腕加息才把通胀压制住。

 

我相信美联储这次不会重蹈覆辙,但这次会议纪要里说会统筹目前经济和市场情况,就变成“既要”“又要”“还要”。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内部开始产生了分歧——关于加息要到什么程度,高利率持续多久。因为除了尼克汤玛斯,还有其他联储官员陆续表态转向鸽派,而鲍盖尔非常鹰派,这像我在之前访谈中提过的鲍威尔“做符合市场预期的事情+放狠话”。而且这次非常狠,因为他们不愿看到市场预期放松,或者边际放缓。

 

我倾向于认为美联储目前是中性态度,仍然取决于市场数据。如果市场数据下来,他们就鸽一点;如果市场数据上去了,他们就鹰一点。具体来说,如果PMI下行,经济走向衰退,或者空缺职位数大幅(职位的供给)降低,那我倾向于他们会比较鸽派;如果市场数据很好,PMI上升,不缺劳动力(职位的需求),可能美联储就会偏向鹰派。

 

但是我认为加息的利率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因为已经加到3.75%~4%了,即使再加两次,加到5%以上,就比较乏力了。通胀里有很多选项,其中的租金项在CPI和核心CPI里都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加息传导到租金项需要经过6~12个月,所以很难看到加息后,租金立刻降低。要等到比较好的趋势出来,市场才能真正预期加息的最终路径,才能彻底转向鸽派,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明年还是会加息。

 

目前两年期美债利率大概涨到了4.6%~4.7%,隐含着12月加50bp,1月加50bp,2月和3月各加25bp,然后停止加息,这是目前市场对于加息路径的预期。直到明年9月份,开始降息。这是目前美债两年期利率蕴含的假设预期,我觉得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而且,随着G20的到来、俄乌冲突的变化,我倾向于认为明年全球的政治紧张趋势会出现一些缓和。叠加对国内疫情放开政策的预期越来越强,直到最终落地,全球的供给面也会有比较好的缓和,这些对明年做多的环境会有比较好的提振。

 

2、如何看待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对接下来市场走势有何预期?在此背景下,国内投资者如何优化投资策略?对当前市场正火的信创、军工、医疗怎么看?

 

美股可能没跌完,因为利率向上走,而且EPS是向下走的。如果美股的流动性有所缓和,那么就比较利好利率敏感型的资产。如果同时经济也能够缓和,那么利率敏感型资产和EPS敏感型资产都会有好机会,但是现在这两个都没见到拐点。

 

港股的情况比较复杂。流动性收紧下行,因为美联储的态度还是比较鹰派。风险偏好要等到G20后看中美之间是否有缓和的信号。EPS由国内管控政策来定,目前转向还不明朗。我倾向于,因为现在港股的估值已经很低了,只要国内疫情管控政策、美联储流动性、中美关系这三者中任何一个出现缓和,港股都会大幅上升,但不排除有新低,因为下跌见底是一个挺长的过程,起码要以月去衡量。

 

A股也比较复杂。现在市场里比较火的信创、军工、医疗,很多是内资来定价,尤其科创板,那么国内是比较宽松的状态。这些板块大概率会是一波一波地向上走,因为如果外资定价的沪深300成分股和上证50成分股的估值受到压制,这些内资定价的信、军、医板块也走不长,大幅升高会形成估值差。

 

业绩方面,信创板块里主要是软件和半导体,软件没业绩,就炒一波,走不长,而且软件的问题比较多,比如盗版、替代性强、非刚需等;半导体在下行,目前还没见底,不过长期行业趋势一定是向上的。

 

军工板块有业绩,但是三季度业绩参差不齐,而且军工本身整体估值就不低,目前大概在上证3200点的位置,所以有估值差,没法一下上去。

 

医疗板块估值更低,目前只有个别细分赛道有业绩,大概率是见底了,但现在买入就指望它立刻上去也很难。


对于专家的解答,您还有疑问或其他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如果您是某领域业内人士,愿意分享您的洞见,可以私信小助手,我们将在认证后邀请您加入专家库。


本回答由1位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