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在海外建设工厂。2022年9月23日,宁德时代称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三家电池工厂。蜂巢能源9月9日宣布,公司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
另外,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公司均加快了“出海”建厂步伐。9月6日,宁德时代正式宣布,已于近日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签署预购地协议。此举标志着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项目正式启动。
为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有何优势?又存在哪些挑战?出海是否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必经之路?为解答上述问题,妙投邀请到某动力电池产业研究院工程师齐先生,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核心看点:
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前景广阔,催生出庞大的动力电池需求,产销就近可以降本增效,外国政府的本土产能保护政策也迫使动力电池企业布局海外市场。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欧美车企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多年的内部竞争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极为优秀,且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从内卷转向外卷,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布局海外是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必经之路,二三线企业会聚焦国内。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时,在资金、海外法律法规、政策性歧视和日韩电池企业的竞争方面存在挑战。
为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海外?
专家认为:首先,在地域上看,欧洲和美国这两大海外市场都很集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速也很快。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欧美市场就相当于两块肥肉,尤其是欧洲,无论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是政策的支持上,未来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一定很快,有机构预测说欧洲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复合增速接近30%,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催生大量的动力电池采购需求。
在汽车供应链中,销售地区和生产地区靠近是最节省成本,也是效率最高的,给欧洲车企做就近配套在成本上也有优势。像宁德和国轩的海外市场毛利率均大幅度高于国内,足以证明海外市场的效益。海外市场量大利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岂能不插手。
其次,近几年海外的地区保护主义开始重新抬头,很多国家制定了本土产业链的保护政策,对于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产能的产业对于海外新能源车企来说也属于海外本土产能,是免受海外地域保护政策影响的。
最后就是一些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选择了和老牌车企深度绑定的路线,对于这些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海外布局产能是为了响应自己大客户的需求,需要在海外布局产能。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有何竞争优势?
专家认为:首先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海外车企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产能释放后产品导入欧美本土车企的速度会很快。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欧美车企在中国布局了大量的整车生产产能,像动力电池这种零部件也大多是由中国本土动力电池Tier 1供应,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与欧美车企构建了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互相利益存在一定的绑定关系。
其次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内卷,能活下来的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更是一流,在多年的内卷中国内电池企业建立一套成熟、先进的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这一点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差得很远,日韩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相比,在成本上毫无优势。
最后就是技术,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对于欧美本土的那些不成气候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基本是碾压的姿态,欧美本土企业毫无技术优势可言。
目前只有日韩的松下和LG有能力在技术上和中国企业较量,目前很难说中国和日韩企业在技术上孰强孰弱,但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胜过日韩只是个时间问题,欧美动力电池市场将是中国动力电池和日韩动力电池正面较量的战场。
出海是否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必经之路?
专家认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从内卷转向外卷,这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必然会发生的,对于有追求的一线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会是必经之路,对于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可能更多地会聚焦国内市场。
出海这件事对于资本的需求非常高,在欧洲的建厂成本大概在国内的2-3倍,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管理层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精力用于海外产能的建设。
恐怕只有一流的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出海的资金实力,同时还具备和下游车企的良好关系,能顺利导入海外供应链。海外市场在未来几年时间里,也会成为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主要增量市场。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会存在哪些挑战?
专家认为:海外建厂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尤其是设计产能较高的超级工厂或是产业链集群,在欧洲的投资额动辄数十亿欧元,甚至上百亿,如此规模的资本投入哪怕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对于如此大额的资本支出来说,资金成本也就是利息是至关重要的。
然后就是海外政策上的挑战,比如欧盟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制度、电池生命周期碳排放、碳足迹、电池安全性要求,以及将在2024年实施的动力电池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的要求,再就是欧美当时工会、劳动者保护法等一系列法案和地区特色组织。
这些要求,在国内市场中基本上是没有的,或者是要求没那么严格。国内企业在海外建厂对于这些政策性合规要付出很大精力和巨大的成本,组织管理模式也要进行一定的重构。
此外,海外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政策倾斜也是不容忽视的点,政策倾斜往往会给当地本土企业带来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宽容的政策要求。
最后,像松下、LG等老牌日韩厂家在欧美也颇具势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的主要对手就是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日韩企业可能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优势,与欧美车企也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的竞争对手就是日韩系电池企业。面对日韩企业,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如何保持竞争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