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药企与临床前CRO的合作紧密度逐步提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临床前CRO企业进一步展示了其帮助药企做一部分新药研发环节以加快新药研发进程的优势。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美迪西等企业为代表的临床前CRO企业快速发展。
但在临床前CRO不愁订单的情况下,试验用的猴子却供给不足,猴价一涨再涨,从2017年约1万元/只涨到超10万元/只。为此,我们邀请一位临床前CRO企业的专家解读猴子供应紧张的原因,临床前CRO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否受其影响,以及猴供应以外的竞争壁垒。
1、临床前CRO业务开展的壁垒有哪些?
临床前CRO主要是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实验研究,开展壁垒主要包括项目经验积累带来的品牌价值、员工和产能供应保障订单推进的壁垒,试验用猴的稳定供应也是短期的一个壁垒。
1)项目经验积累所带来的品牌价值。从公司层面来看,核心壁垒为企业业务开展的年限和项目经验的积累;再进一步拆分,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研发人员的经验积累,是一个软性壁垒。类似中医,是一个时间的积累,你看的越多,年限越长,经验越丰富,就逐渐有品牌价值。
2)项目交付所涉及的员工和产能供应。订单承接推进后,药物的药效药理分析、药物代谢途径分析和半衰期检测、以及安全性评价的推进均离不开的技术人员;而这些实验进行所在的实验室、及实验用的动物房以及安全性评价需要用的GLP资质实验室均是临床前CRO订单推进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3)试验用猴的稳定供应也是短期的一个壁垒。如果药企想要用猴子去做试验,但CRO企业不能稳定供应试验用猴,可能下次药企就不再选择这家CRO去合作,会影响后续的订单承接。近期猴子供应紧张,全世界都在找猴子,价格也涨得很快,现在已经差不多15万/只了。
妙投补充:①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规范药物;②临床前安全评价是新药研发中关键的一环。在我国,只有通过GLP认证的实验室才有资格出具报批用的药物毒性试验报告,GLP认证资质及项目类型是GLP实验室实力的重要体现;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和昭衍新药均通过了国内、欧盟和美国的GLP认证,竞争优势较强。美迪西通过了国内和美国的GLP认证,欧盟认证暂未看到,后续跟踪。
2、近期猴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1) 猴子较弱的繁殖能力限制了其族群数量的快速增长。猴子属于哺乳类的灵长类动物,和人是远亲,严格来说都是一胎一只的,母猴的怀孕期是6个月,而猴子从出生到成年一般需要3-4年时间,即3-4岁的猴子才能供试验用。
2)近年来,由于国内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实验动物的需求逐年增加。
3)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猴子供应紧张的局面。由于猴子和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所以两者在身体结构和基因上的相似度更高的缘故,能用猴子身上做实验的效果是最好的,最能够贴切的反映人类用药的安全性,所以全世界的企业都在找猴子,猴子的资源就更加紧缺。
妙投总结:对于临床前CRO企业来说,未来谁能掌握足够多的实验猴资源,则意味着在一众创新药企面前拥有更强的话语权。通过公开资料梳理,昭衍新药、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的竞争优势较强。
昭衍新药在广西梧州的猴舍具备1.5万只饲养能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及繁殖设施已于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实现销售、贡献业绩增量。
康龙化成于2021年度收购了新日本科学旗下肇庆创药50.01%的控股股权,肇庆创药是新日本科学的大型前临床研究基地,主要经营范围是驯养繁殖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猕猴和食蟹猴;
药明康德于2020年通过全资孙公司完成对广东春盛(猴场)的收购。
3、猴子价格上涨,对临床前CRO的盈利能力会不会有影响?
面对猴子价格的上涨,临床前CRO在项目报价时会参考市场情况对报价进行合理调整。即关于猴子价格的提升基本都传导给药企了。
妙投补充:虽然临床前CRO将猴子价格传导给了药企,但在毛利不变,收入金额增加的情况下,毛利率会有所降低。如昭衍新药2017年-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56.27%、53.02%、52.64%、57.38%;2021年1-9月毛利率为49.71%。
4、随着新冠疫情可控,猴子需求少了,价格会不会降下来?
应该会的。随着猴子的大幅度涨价,5年价格涨了将近10倍,在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更多的猴子养殖企业开始涌入。当猴子供应变多,而未来随着新冠疫情可控,猴子需求没那么多的情况下,猴子的价格可能会下降。
妙投总结: 猴子价格下降后,临床前CRO的毛利率可能会提升。
5、新冠相应订单具有一过性,之后临床前CRO企业的业绩下滑?
以我所在的企业为例,2020年公司新冠订单占推进中订单比重1/5左右,2021年以后新冠的订单就很少了,但公司2021年的新签订单总金额创下历史新高,所以未来新冠逐步可控后预计对临床前CRO的业绩影响有限(临床前CRO目前还是处于订单相对充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