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销量腰斩,传统啤酒产销量持续下降,一部分需求转移到了低度酒行业。近两年低度酒需求激增,低度酒新兴品牌涌现,如江小白旗下青梅酒“梅见”品牌已完成C轮融资,“冰青” 完成A+轮融资;“贝瑞甜心”甚至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四次融资。
这些新兴品牌是否会对低度酒行业已有品牌如百润股份的RIO,以及啤酒行业的高端化发展形成直接竞争?当下低度酒行业的痛点和制胜关键又是什么,投资者应该以什么评判标准来寻找合适标的?针对以上问题,妙投邀请了白酒行业内资深人士,来看看他是如何回答这些投资者很关心的问题的。
1、百润股份的RIO鸡尾酒大单品能否对新兴低度酒品牌形成压制?
我认为中国低度酒的消费场景才刚刚打开,RIO只是为国内低度酒的市场教育做了一个示范。低度酒的细分品类很多,果酒、米酒等等。
这些新生的低度酒品牌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色,总会有一部分消费群是契合它们特质的。新生代酒饮人群也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比如有些消费者倾向于高粱酒与原酿果汁做出来的酒,有些就喜欢洋酒加香精、香料做出来的酒。
再加上现在产业链和流量平台的成熟化运作,是能够助推低度酒迎来一波爆发期的。对比日本低度酒市场的发展过程,我们国内低度酒行业还在发展早期,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所以说RIO一点都不妨碍其他低度酒品牌的发展和崛起。
2、如何看当下果酒的竞争格局?有没有在产品或供应链有明显优势的企业?
其实新兴的低度酒同质化非常严重,还没有出现能在产品品质或者口味上有绝对优势的企业。
因为目前大多数的果酒品牌都是贴牌生产,业内有专门的代生产企业能够迅速为新生品牌提供它们想要的产品和配方。产业内只有几个深耕的低度酒品牌比如百润的RIO,“梅见”等有自有生产供应链。
另外,当前多数品牌的重心还停留于线上渠道的获客引流,提升品牌知名度上面。竞争很松散,量也还没起来,还需要时间去检验品牌的生命力和商业模式。
3、想在低度酒竞争中跑出来制胜关键是什么?
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不要局限于“女性饮酒”、“一个人的微醺”这种休闲场景,这是把路走窄了。
二是必须要跑通线下渠道,因为品牌真正生成的土壤一定是和消费场景结合起来的。而现在低度酒品牌都只侧重线上渠道,注定只能满足家庭消费场景的客户群。
但是餐饮渠道的酒饮消费频次比居家饮酒频次高得多,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冲动消费性质,过去餐饮渠道养活了多少白酒企业。所以说如果未来有哪家低度酒品牌能够抢占餐饮渠道,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4、啤酒行业的高端化前景如何?与果酒品牌比有什么竞争优势?
啤酒企业已在业内深耕多年,渠道优势非常明显,比如华润。渠道优势能够帮助新产品快速触达消费者,快速起量,这也是啤酒品牌在低度酒竞争中最明显的优势。
啤酒有非常坚实的消费基础,重庆啤酒、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等通过股权投资将知名的国外啤酒引入到自有产品矩阵中,通过口味的提升、多元不但能巩固原有消费群的黏性,包装的时尚、精致也能吸引一部分年轻的消费者尝鲜。
另外,目前啤酒的高端化产品中表现比较好的是精酿啤酒,尤其鲜酿啤酒的保质期端,运输半径短,这是它的劣势,另外利口性、口味的多元化上可能也不如果酒等品类丰富。
所以,目前中高端啤酒消费群还是原有的啤酒消费群,并不会因为果酒、预调酒的竞争而导致客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