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哪些内容值得投资者关注?

发布于 2023-01-20 23:07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每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被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为第二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方向定调。


那么,此次会议有哪些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内容?释放了什么投资信号?

 

核心看点:

  1. 12月份政治局会议纪要中,最关键的两点:1)要把消费和投资提上来,2)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 明年的投资主线会有两条:1)消费恢复,2)高质量发展和安全。

  3. 明年经济的发力重点是内需,但是防御的宽松并不立即带来居民消费的繁荣。防控政策开放后,会迎来感染时期,居民自我抑制消费,或将对明年的消费产生冲击,尤其影响上半年消费的基本面。

  4. 明年会是流动性没有那么宽裕的一年,主要凭借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推动市场。

  5. 接下来如果国内行情要继续向上,尤其港股,需要基本面的真实的转向,不是预期转向。


1、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哪些关键内容?释放了怎样的投资信号?

 

我们理解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关键内容,是通过对比7月和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纪要,看12月纪要里出现哪些主要变化。

 

7月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的是下半年的经济工作,12月研究的是2023年的经济工作,两个会议都强调要以稳为主,这是没有改变的论调。

 

不同之处有哪些?

 

第一个不同,7月的政治局会议纪要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而12月纪要的说法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换言之,7月会议强调疫情防控,但12月会议强调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7月纪要里专门有一段讲做好疫情防控,但12月纪要里只有一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其他都没提。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7月和12月的纪要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第二点不同,产业政策。这释放了哪些投资信号呢?

 

12月会议纪要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这句是今年前几次会议没有提出过的。第一次提的内容一定要重视。本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也会对促进消费有一些讨论和配套措施出来。

 

要让消费和投资都上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11月我国的进出口数据都下降:出口下降8.7%,进口同比下降10.6%。进口下跌是因为疫情防控导致内需比较弱。不过11月28日才出现彻底的政策转向,所以11月的数据都是过去时了。

 

但11月的出口数据有指导意义,11月的出口数据同比下降了8.7%,这是超预期的下降,说明外需是真的不行。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靠投资和出口顶起来的,现在出口已经完全不行了。

 

所以,抓消费和投资的原因是:内需疲软、投资已经到边界、出口不行。

 

然后还提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句是强调安全

 

由此可见,明年的投资主线会有两条:1)消费恢复,2)高质量发展和安全。

 

还有一个不同,7月纪要里说“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而12月纪要就没有再提了。这意味着可能明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比今年小。

 

在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货币宽松是有条件的:那时的出口数据比较好,支撑了人民币的汇率。但现在出口不行,这对汇率的打击比较大。叠加美联储又准备将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所以明年可能货币政策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所以12月纪要谈到货币政策只是说“稳健的”,“要精准有力”,但是流动性就没再提了。

 

我倾向于,明年会是流动性没有那么宽裕的一年,主要凭借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推动市场。

 

关于能源,12月纪要讲“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这或许意味着明年煤炭没有那么稀缺了。这句话更多是稳住预期,可能会通过新批一些开采指标、销售指标等来落实。

 

综上所述,这份纪要最大的变化在于内需。经济的发力重点是内需,但是疫情防控的宽松并不立即带来居民的消费繁荣。

 

我觉得,12月的社零数据可能比11月的好,因为12月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了一些。但是政策放开后会出现大量感染,预计最早在12月的下半月来临,且整个一季度都会是不断感染的时期。在感染时期,居民会自我抑制消费,这会对明年的消费产生冲击,所以明年上半年消费基本面的恢复还是有点问题的。

 

2、接下来资本市场的走势会如何?

 

接下来,如果要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更多看基本面的数据,不会再看政策放松了,因为政策大部分已经放开了,博弈政策这一段已经结束了。

 

从宏观周期来说,我观察过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从衰退走向复苏,要看到宏观上PMI数据、社零数据、社融数据的转好,股票市场才能继续向上。

 

第二种是通胀型的衰退,出现加息,比如美国这一轮,如果通胀成功地被抑制,那么可能不用等到PMI数据公布,市场都已经见底了。因为如果通胀过高,会把企业的真实盈利给削减掉,所以在通胀的环境下,企业的真实盈利可能是负的。

 

举个例子,企业在今年增长10%,但今年CPI 10%,则企业真实的增速是0。而在没有通胀的环境下,假设公司的盈利增速从4%涨到5%,通胀是2%,它真实的增速就从2%涨到3%,那么它的基本面也就迎来拐点了,这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的见底模式。

 

所以,接下来如果国内行情要继续向上,尤其港股,那么需要基本面的真实的转向,不是预期转向。这是目前的大概的判断。

 

今年10月份港股的底和A股的底是基于国内盈利预期非常差,海外的流动性非常差,疫情防控,地产问题,以及外资对二十大人事任免的看法,这些多重利空综合起来打出了上证和恒生指数的底。现在所有的因素都在转向,只不过基本面数据比较滞后,所以我的看法是已经见底了,可能会回撤,回撤的幅度不一定,但是已经见底了。

 

现在出口数据不太行,但出口下降是因为海外衰退,海外衰退又带来全球流动性预期的宽松,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性偏不好的数据,但它不完全是坏的,因为中国的出口可以是给全球通胀大概率见顶且持续下行的提醒。


对于专家的解答,您还有疑问或其他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如果您是某领域业内人士,愿意分享您的洞见,可以私信小助手(huxiuvip302),我们将在认证后邀请您加入专家库。

本回答由1位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