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国内创新药企的License-Out模式市场关注度较高,这种模式您怎么看?

发布于 2022-03-09 15:03

License-Out(授权合作)是帮助国内企业产品出海的模式。通过与海外药企的合作,既能在研发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又能在销售端借助国际大药企的销售网络,使国产创新药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并获得丰厚的现金流回报。


因为国内企业在国外要是没有销售渠道和研发团队,临床推进是非常难的,所以一定要跟大的BigPharma进行合作,然后在那边做临床,以及到后面的销售等,像传奇生物跟强生,然后天境生物跟艾伯维等等都是这样的。


但是也一定要真的做出来这种非常新的药物。如前段时间信达生物将PD-1授权给礼来,礼来还没做就面临很大的争议,美国药监局的有一个官员就说我们已经那么多PD-1,干嘛还要再从中国引进一个PD-1,所以License-Out产品在欧美市场还是要有很强的领先性或者独特性才行。


不过,如果药企真的将这条路走通了的话,反而后续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License-out无疑是国内药企快速走向全球化的有效策略,既对抗了创新药“内卷”、突破国内市场盈利天花板,又能开辟海外市场,顺应了加速全球化的趋势。


国内市场以PD-1为例,国内市场PD-1大概仅卖到三四万人民币,然后欧美市场大概1年是十几万美金,价格差了很多倍,所以在欧美市场如果能够销售的话,其实倒是有非常大的空间。


如果是国内有很内卷的产品的话,基本上就是利润会越来越薄,但是在国内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就是国内如果你做出来的药物是领先的或差异化的也是可以的,核心还是取决于你的产品领先性和独特性。


而国内跟国外它价格相差这么大,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当时做的不是真创新,我们做的其实就是fast follow,即跟随者,一窝蜂去追一个热点,所以价格较低;第二个原因就是支付主体不同,带来定价机制上不太一样。


国内为社会医保,美国市场是商业保险,所以我们的定价其实偏重于整体来去谈的,社保来负担大部分费用;美国商业保险的话,定价可以定得很贵。美国老百姓在这块压力非常大,中产每年要交很高的商业保险去购买这保险,然后这保险等到了晚年的时候再去购付,医药费非常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