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创新药小分子、大分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布于 2022-03-09 10:57

根据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等的不同,药品可以大致分为化学药和生物药。从整体上看,化学药的结构相对简单,其生产、仿制及纯化难度也相对较低;而生物药虽然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但复杂程度高,研发成本及生产难度更高。


小分子化学药通常是化学合成的,化学药是通过人工的工艺路线设计,在反应釜中加入基础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甲苯、醋酸、甲醇、乙醇等等)基础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出来的药物;


而大分子生物药则通常是生物合成的,指的是培养微生物菌种,并将菌种扩大化,在适宜的温度、压力、氧气等条件下,加入营养液,促使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的代谢物,这一类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就叫生物药。


回溯来看,前10年主要的研发主线是肿瘤免疫,其实更早二三十年前就有理论基础,但是真正在成药的高峰期,实际上在过去的10年之内是一个爆发期,就是以PD-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


第一代是小分子的一些靶点为EGFR,在后面到高潮是PD-1,后面还有一些靶点,像CD47等,但不管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都是围绕着着靶点来的,和这些肿瘤免疫机理去对抗肿瘤逃逸这个问题,所以过去10年确实也是爆发期。


最开始小分子靶向药物比较热,最近5年大分子比较热,无论是单抗还是双抗,还是ADC药物,但是也都是围绕这一些靶点。当然,相应的靶点其实有几百个,我刚才讲的只是随便提了几个。


但其实目前小分子大分子药物的增速都是比较高的。


未来十年的话,基于肿瘤免疫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因为PD-1只能对百分之二三十的肿瘤患者有效,还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无效的。其他靶点同样如此,就是它只能对一部分肿瘤的一部分人群,它受体这方面敏感的人群有效,还有大量的一些没有解决临床的需求。


所以在下一步的分子发现上面,还是围绕这些未满足临床需求,没有被前期机理开发的,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靶点、新的技术平台出来。


因此,未来大小分子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可能是围绕靶点的成药性去选择,并不是说现在说很多的一些技术是往大分子这边走,还是以最后的那种成药性作为标准。即适合用大分子就用大分子,适合用小分子就选小分子。


原来有一些发现的一些医学机理可能有效,但在有很多限制的情况下没做成药。现在的话由于新的研发的技术在突破,新的研发平台出来,即包括技术和分子筛选方法更新的情况下,原来过去几年不可能成药性的一些机理,最近也在发现新的分子。


那么不能说一定大分子非常快,其实最近从绝对数量看,获批的小分子数量一直还是挺多的,我觉得无论大分子还是小分子,最后在肿瘤免疫的赛道就是围绕着靶点,就哪个靶点更适合用大分子去做就用大分子去做,哪个用小分子做,用小分子来做。


总而言之,现在开发新药的方向要么是新机理新靶点,要么就是老的机理,但是前期没有成药,在新的技术和研发平台上可能可以成药,采用大分子还是小分子,还是要看与靶点结合哪个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