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大通提高了对减肥药的销售额预测,预计到2030年这种GLP-1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诺和诺德、礼来总市值不断刷新新高。A股相关公司金凯生科、常山药业、圣诺生物、蓝晓科技、昊帆生物、诺泰生物等的股价纷纷冲高。
那么,GLP-1减肥药的效果和副作用如何?在海外和国内目前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如何?参与该药物的哪些公司将能获得更大收益?
核心看点:
GLP-1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是2014年以来美国药物监管机构首次批准用于肥胖症的药物。其减肥效果比过往减肥药的效果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GLP-1减肥药产业链上更具投资价值的是下游创新药企和中游CXO企业。
GLP-1减肥药赛道国内企业纷纷涌入,将迎来激烈竞争,领先者受益,双靶点进展最快的是信达、恒瑞、豪森;单靶点的是华东。
目前医疗板块还处于低估值,减肥药可能成为导火索,但行情反转需要刚性触发条件,有待观察。
Q:GLP-1减肥药火爆,您认为有哪些原因?这类药比如司美格鲁肽已经在海外和国内上市,其效果、原理、副作用等情况,根据您掌握的信息,是怎样的?
近来,减肥药市场异常火爆,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司美格鲁肽是2014年以来美国药物监管机构首次批准用于肥胖症的药物。过去的一些减肥药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并且减肥效果并不显著。例如,有一种名叫阿杜卡玛单抗的药物,减重效果大约只有体重的5%,而且伴随着许多副作用。而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预计可以减轻体重超过10%,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
第二个原因,目前在美国等全球多地,肥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肥胖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肥胖不仅影响外貌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甚至包括癌症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较为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肥胖的药物问世,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一个体重200斤的人,如果减重20%,也就是减去40斤,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对于一个体重120斤的人,特别是身高1米6左右的女性来说,减去20%的体重,意味着体重会降至90多斤,这已经非常理想了。因此,一款像司美格鲁肽这样的药有望成为追求健康和美丽的人士的理想选择。
这款药通过抑制食欲,使人感到饱腹,同时降低血糖水平,有治疗糖尿病和减轻体重的效果。不像市面上一些减肥药物那样导致腹泻等不适。
当然,它并非没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相对较轻,主要是食欲不振,胃排空减缓引起的如胃胀气等消化系统的毛病。然而,对于那些面临生命威胁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肥胖患者来说,这些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Q:这类药物目前在海外、国内的销售情况如何?预计接下来GLP-1药物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如何?(考虑到中国人对减肥药物的接受程度)
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88%,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诺和诺德在财报中提到的,中国GLP-1药物市场在2022年达到58亿元左右;而2021年的时候才20多个亿,就是说一年就翻倍了,增速是非常快的。
预计会大卖,我们医院的很多内科医生都用,他们都没有糖尿病,用来减重。
Q:此类药物此前用于治疗糖尿病,而治疗减重属于超范围适应症状。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对于体重正常的人,是否也会有如同数据的效果?停药以后,体重是否会反弹?如果存在这些问题,还能否像券商预测的销售额那么好?
对于体重基数大的人,减重效果肯定更加明显;对于体重基数小的人群,也还是有效果。毕竟这款减肥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食欲,吃的少,吸收少,当然就瘦了。
停药以后,食欲有可能恢复,因为这款药的效果相当于节食。不过,反弹到原体重,可能也不太容易。
今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有望超过200亿美元,而礼来前不久上市一款双靶点减肥药替尔帕肽,效果比司美格鲁肽更好,券商预测这款减肥药的销售峰值甚至可以卖到300亿美元以上。3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2022年全球销售最好的一款药叫修美乐,它的销售额也才212亿美元。换言之,这款减肥药一经上市,峰值就会超过当下的全球药王,所以药企们纷纷涌入这款减肥药研制。
研发GLP-1减重药的礼来的市值现在很高,一度都超越辉瑞。辉瑞当初凭借新冠药和疫苗是赚足了风头和钱,还被誉为宇宙第一大药厂。但它现在的市值却还不如礼来,就是因为礼来有这款神药在手,以后峰值可以卖到300亿美元以上。国内也有众多药企在布局GLP-1减肥药。
Q:目前这款药物是属于处方内药物,如果变成处方外药物,销量扩大的空间能有多大?
现在国内获批减肥适应症的GLP-1药很少。因为这些药最早用来治疗糖尿病,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现可以降低体重,于是药企去做临床试验,才有一部分药获批减肥适应症上市。
现在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就是明明没有糖尿病,但为了减肥去开这个药。这种灰色操作也是有的,只是市场没有很大。
今年华东医药的这款药的减肥适应症获批了,它的市场肯定会大很多。
Q:产业链上哪个环节更具有投资价值?
我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是下游创新药企和中游CXO企业。
下游国内布局GLP-1药物进度,做单靶点企业中,华东医药的进度比较快;做双靶点的企业中,信达、恒瑞、豪森比较快。
给药企代工的CXO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不会遇到集采的问题。今年年中药明康德在投资者交流中说,公司新业务有70%以上的增长,包括一个GLP-1双靶点重磅药的生产项目,这几乎是直接点名礼来。
礼来除了将大单给了药明康德,应该也是将一部分给凯莱英的。之前新冠药物也是药明康德和凯莱英。所以,头部CXO企业的优势在于,无论什么靶点火爆,无论哪款药物大卖,最后单子都砸到它们手上。我一直都觉得,头部CXO比下游药企的机会好很多。
下游药企,PD-1、GLP-1、ADC、双抗等等,不同靶点,不停地火,但很难有一个药企能一直出爆品,基本上是风水轮流转。一款药卖好后,需要有后面的管线去接替,这就是药企业绩有所波动的原因,也是头部的位置并不稳定的原因。但CXO就没有这个问题,不管是谁,卖出了重磅产品,基本上都要去找几个头部CXO合作。
所以可以看到,头部 CXO的业绩都是稳定增长的。即便这两年全球投融资放缓,但头部的几个CXO的业绩都还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速慢了一些,而且是今年上半年才开始慢下来的。全球投融资放缓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传导到上游却是今年上半年。欧美今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恢复,这时CXO之前攒的订单还没做完,新订单又来了。
当然,这不限于CXO,其他行业也是。比如服装,这两年阿迪不是很好,国产的安踏、李宁崛起,其实上游给它们代工是同一家企业,神州国际。无论下游是谁,神州国际的单子是稳的。
所以,药企能获取创新药产业链上最多的利润,但是确定性差一点; CXO的爆发性和弹性没有那么强,但是确定性更强一点。
创新药产业链上,越往上游能够攫取的蛋糕就越小,越往下游蛋糕就越大。不过,这款减肥药这么大的市场一旦爆发,上游还是有不少的新增订单的,就它们目前的体量而言,这个增量还是可以的。
Q:这类药物目前国内有哪些创新药企正在研发?研发、商业化进度如何?
国内目前GLP-1药物,双靶点进展最快的是信达生物。信达这款药,玛氏度肽,有三个适应症: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款药其实是礼来转让的,已经进入III期临床,领跑国内赛道。紧随其后,恒瑞和豪森,进展到II期临床。再往后,正大天晴,博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华东医药等都在I期。
单靶点的GLP-1药物,华东医药是最快的,已经上市了。还有很多药企都有布局,其中包括爱美客。
Q: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研发、生产这类药物,是否将有很大的降价空间?是否会遇到类似于PD-1那样的激烈竞争?哪些企业能获得更大收益?GLP-1多肽类减重药是否会被集采?
有确切靶点、可以爆卖的药物每隔几年才会出一个,因此,好不容易出现一个爆款药物,大家就会一拥而上。之前PD-1是这样,现在减肥药市场也会是。
涌入赛道后,速度领先的企业吃肉,后来者汤都喝不到。比如PD-1,国内只有四五家企业吃到肉了,恒瑞、信达、君实、百济神州、复星,再后面的企业就很难了。所以就看谁跑得快。
一般来说,无论是药品还是器械,无论是疫苗还是消费医疗,前三个上市的基本就就很好。第三名之外就有点难度了,第五名之外就别上市了,上市相当于给集采送人头。
集采,糖尿病适应症的药物我觉得还是有可能,肥胖症就不太可能了。目前国家不太会去为肥胖症集采。不过,如果治疗糖尿病的药集采了,那减肥适应症药物(自费)也会随之降价。
Q:二级市场上,近期医药走强,您认为医疗板块将要结束调整了吗?现在是否是布局的机会?
暂且不论是否有减肥药,现在医疗行业的估值都是“地板”,已经到跌无可跌的程度了。但医疗是刚需且永续性增长的行业。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钱是要交给医院的,所以即便医疗跌下去,未来会涨起来的。医疗行业跌下来,就是黄金坑。
医疗企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终端医疗,整体恢复特别好。终端的医疗服务比如爱尔眼科、国际医学都恢复得很好,比消费赛道好很多。
但我也认为,医疗板块的反转需要一些触发条件,不是跌了就一定要涨。在跌到一定程度、积蓄一定向上力量的基础上,有事件引爆大家的情绪才能上涨,上一波是新冠疫情。也许减肥药成为一个引爆点,但也仅仅是导火索,核心还是要看刚性需求,所以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