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本轮大金融板块行情能持续多久?地产股还可以投吗?

发布于 2023-08-02 10:09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在稳增长、化风险等方面做出政策指引。受此消息影响,大金融板块大涨,券商股掀起涨停潮。此外,政治局会议纪要明确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通稿未提“房住不炒”。

 

那么,支撑券商股走强的逻辑有哪些?行情能够持续多久?后续如何布局大金融板块呢?房地产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吗?

 

核心看点:

  1. 本轮大金融板块上涨行情源于经历超跌,存在强烈反弹欲望,叠加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等政策利好。

  2. 券商股接下来可能是一个震荡的过程,可能再有一波冲高行情就结束了,预计应该不会超过八月中旬。

  3. 本轮券商股涨幅达到30%时,建议及时止盈。如果长期投资大金融板块,可以留意一些股息率较高的银行股。下半年的机会应该是股份制银行,可以抓对公业务、零售业务两条线。对公业务突出的如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突出的如招商银行。

  4. 银、保、地的投资,建议三年以上。未来可以做地产股投资,前提是选择股东背景强、拿地优势明显、融资成本低、现金流充裕、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更广阔的央国企地产,比如招商蛇口、保利发展。

 

Q:本轮大金融板块全线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本轮大金融的全线上涨,我们认为是因为某些以银保地为代表的权重板块经历了2-3年的超跌,存在强烈反弹欲望。叠加近期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释放稳经济、稳地产的利好,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这些使个人投资者信心明显提升。而在机构投资者的认知里,活跃资本市场采用的调控手段包含三个方面:大力引入增量资金、降低股票的交易成本、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权益化的交易工具,期待这些手段后续实施。

 

Q:大金融板块中券商、银行、保险的上涨节奏是怎样的?

 

我认为受益者首先是券商,其次是银行,然后是保险。

 

纵观A股的历史行情,券商最容易点燃市场。券商股走的是掐头去尾的行情。也就是说,在市场从冰点开始回暖的那一小段时间,券商股会动一动;等到市场走到了一个相对高热、人声鼎沸的时刻,券商股又会动一动。券商股的异动是在开始启动阶段和最后收尾阶段,中间接力的是银行和保险。银行的持续性最强,上涨幅度最小但最稳当。当保险股和券商股都疯狂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一波行情的尾声。

 

Q:预计大金融板块的持续程度如何?

 

结合现在指数所处的这个位置,我认为,本轮大金融上涨的持续程度可能比前两年要弱一些,至少比不了2020年6月那一波券商股的行情。因为下半年IPO排队数量多,对股市抽血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预计,这轮大金融行情的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可能指数在3450点附近就会比较承压。

 

如果是乐观预期,周期大概贯穿到8月中旬左右;如果是谨慎预期,大约到八月初,如果大盘成交量不能在万亿以上的级别持续推进,那么在八月的第一个交易周就可能降温。关键是看成交量能否持续。现在成交量刚刚突破万亿,七月以来只有两次成交量过万亿。回顾2020年6、7月那一次券商股行情,市场有连续十几个交易日成交量过万亿。个人感觉,今年七月底这一波大金融的行情不是很理想,因为市场成交量没有绽放到一个高度。

 

成交量没有起来的原因应该是场外还有大量投资者在观望。现在公开市场观点分歧比较大,大部分资金还没有跑步入场。从公开数据上看,资金的净流入和净流出不是非常乐观。

 

而且,在这一波大金融上涨的过程中,很多成长股票明显出现了抽血效应,说明市场是存量资金在博弈。当前这几个板块上涨,前期比较火爆的AI或有过一定反弹的医药就跌幅较大,就是所谓的“跷跷板”。这样的盘面信号佐证了目前市场还暂时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我认为,至少连续五个交易日以上的成交量过万亿,才敢有冲击前期3731高点的乐观预期。

 

在我们的交易体系里,无论券商股处于无论是掐头阶段还是去尾阶段,上涨幅度超过30个点,就要清仓券商股。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这一波进了券商股,手里有了二三十个点的利润,就要走,不要想着翻倍,否则如果没有及时止盈,未来就有可能坐电梯滑下去,甚至被套2到3年。

 

当然,如果没到30个点,15个点就熄火了怎么办?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在盈利的情况下,分批陆续减仓。假设你100W的资金,盈利了15个百分点,可以减掉1/4,再上涨五个点,你再减1/4或者1/3。根据你闲置资金的预期和你的实际情况分批陆续减仓。

 

总结一下,纵观A股历史,券商股很难出现波澜壮阔的持续上涨,往往是异动一下就熄火,所以被广大的投资者戏称为“渣男”。银行股在四月以来的中特估行情中已经出现了较大涨幅,很多已经翻倍了,预计在近期掀起的这一波大金融的异动中,银行股很难持续。保险股被认为是定海神针,盘子更大,影响面更广,动一动它指数容易飞,跌一跌天容易塌掉,所以波动也不大。所以,比较活跃的券商冲在前面,银行推波助澜,保险稳定盘面。

 

券商股现在处于冰点转暖的时期,它率先举起旗帜,把氛围调动起来,水烧了后要撤退,把接力棒交给其他品种,有可能是地产。当然,银行地产不分家,联袂上涨在这一波也比较明显,主要是对于基本面上一些复苏性的预期。

 

券商股接下来可能是一个震荡的过程。在不断震荡中,很多不坚定的筹码会被洗掉。洗掉之后,可能再有一波冲高行情就结束了。我觉得这一波小行情应该不会超过八月中旬,上证指数的3450点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Q:券商板块被称为牛市旗手,您觉得本次它有望开启牛市吗?

 

在行情比较悲观的时候,券商股被大家称作“渣男”;在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券商股又被赋予“牛市舵手”的美誉。

 

我对未来行情做预判并不是基于牛市的行情。综合过往20年的投资经验,称得上波澜壮阔的牛市的时期只有2005年和2014~2015年,那时A股市场宏观调控的烙印比较重。这两轮牛市的形成都有一个关键前提,即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刺激。2005年推出股权分置改革;2014、2015年发布“新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而且这两项政策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年。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到今日都没干完。也就是,系统性、延续性、传递性的政策才能催生牛市。而当前A股市场不具备这样的前提,现在上面只是喊了一句话“要活跃资本市场”,从哪些方面去活跃,尚未看到细则。

 

我前面提到,活跃资本市场可用的手段包括:第一,引入增量资金;第二,降低股票的交易成本;第三,引入更多的对冲交易工具。现在从这三方面入手,受益的只能是以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并不是各行各业都受益。而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和2014年“新国九条”,那是三百六十行所有实体都受益的。现在缺一个强有力、覆盖范围非常广、可传递、可延续的利好。

 

所以,站在当前时点,我不认为本轮券商股上涨意味着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将出现。

 

Q:有人分析,本轮券商板块上涨有望对标2012年(流动性宽松+券商创新大会)和2019年1季度(股票质押纾困+科创板注册制)较大级别行情机会,您怎么看?

 

我认为,2012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券商板块上涨是相对小的反弹。当下也是小反弹。

 

2012年,市场资金充裕,券商创新是一个崭新的事物,站在政策风口上,当年的券商股有点类似于2021年、2022年的新能源。

 

2019年一季度的背景是,2018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质押困境。比如质押的银行类股票跌到几近把系统性风险传导到银行层面。贸易战、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刺激了科技股的行情。

 

而当前券商板块的上涨幅度、持续周期大概率会小于这两波。

 

Q:您觉得当前个人投资者,如果他要是布局大金融板块的话,关注哪些投资机会比较好呢?

 

个人投资者如果以长期投资的视角锁定大金融板块,可以多去留意一些股息率较高的银行股。银行股这几年出现了很多股息率比较高的品种,股息率达到了7个百分点(公开数据可以查到),比如兴业银行。可以简单理解为,100万存进去,一年有7万的回报。不是说现在买进去,未来一年就一定能拿到这个钱,而是以3-5年的周期持有,股息率平均能达到7个百分点。可能今年没有什么利润,后年没有什么利润,某一年的利润回报比较大。

 

银行股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工、农、中、建、交、邮储,股息率基本上都在四五个点以上;第二梯队是13家股份制银行;第三梯队是由以前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转型改制过来的城农商行。

 

个人投资者可以做第二梯队的比较好的股份制银行的投资。因为在今年4月中特估的那一波行情中,第一梯队的涨幅已经比较大了。下半年的机会应该是股份制银行,可以对公业务抓一条线,零售业务抓一条线。对公业务的比较突出的有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比较突出的有招商银行,它们都已经成为了头部。

 

券商股的投资,前面提过,到30个点的涨幅时要清干净。举个例子,假设这一波中信银行从10元开始涨,涨到13元,最好就要清仓,无论是掐头行情还是去尾行情。

 

保险股真正受益的时候应该是在利率的上行期。咱们现在处于利率单边缓慢下行时期。保险股的流通盘比较大,它不会轻易异动。个人投资者如果投资保险股,我觉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视野,如果做短线就比较费劲,波动很小。

 

所以,求稳买银行,激进买券商,骨灰级保守买保险股。个人投资者如果实在不明白,不如买主题基金。

 

Q:现在很多投资者认为,地产只可以做短线,长期不太看好。您认为房地产行业有投资机会吗?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5%,未来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空间,我们认为还是大有作为的。

 

经过本轮长达五年的宏观调控后,尤其是三道红线推出以来,那些存在问题的地产上市公司,该退市的退市,该破产的破产,未来这30%的地产行业的存量空间之内,十家央企干就绰绰有余。

 

我们的观点是,可以大力做地产股,但前提是做股东背景强的、拿地优势明显的、融资成本比较低的、现金流充足的央国企地产。它们享受“剩者为王”的红利。

 

如同之前手机行业、家电行业的竞争和出清,地产行业经历洗牌后,在30%-40%的房地产行业的存量中,有十家央国企地产股来做就非常好。

 

所以投资地产股,应该锁定那十家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洗牌过程中能存活下来,成长为top5的企业,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土地储备量比较充足的央国企。我们认为,招商蛇口和保利发展的股东背景更强,拿地优势更明显,融资成本更低,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更广阔。相比之下,万科在地产行业高周转、打品牌的十五年高歌猛进,将物业、销售做得很好;但是现在到了拼股东背景、拼现金流、拼融资优势的年代,万科未必是更好的投资标的。

 

如果是短线投资者,需要谨慎,我认为3450点以上就不要再进了,可能有一个幅度稍微大的回撤。如果是以价值投资体系为主的中长期投资者,随时可以上车。银、保、地的长期投资最好拉长到三年以上,因为它们的下跌、阴跌、超跌周期太长了。

本回答由1位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