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军队改革表述从十九大“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转变为二十大“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
那么,二十大后军工赛道的投资逻辑变了吗?现在是否是布局军工的好时机呢?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军工标的?热门的军工信息化前景如何?
核心看点:
二十大将国防军工的重要程度提高,军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较强的确定性,尤其是核心装备领域。
军工行业的波动性很大,整个行业会处在下有底、上有顶的过程:向上因为它的增速不会特别快而有顶,向下因为它是核心行业而有底。
军工产业链上,上游和中游的弹性更大,下游的确定性更强。布局军工比较好的策略,一个是找核心标的,另一个是配置军工ETF或者空天装备ETF。
筛选军工标的,有大趋势的装备值得关注,给空天装备做配套的空间会很大,比如给三大主机厂做配套。俄乌战场上正在使用的新技术可能会是大力发展的方向。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很好,值得关注。
相较于军工信息化,军工核心装备的投资会更容易把握。海陆空军的信息化需求不同,往往需要定制化。军工信息化相对比较好把握的是在实战中能够用到的,比如电磁对抗等领域。军工的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对于承接项目订单的信息化企业,技术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1、二十大后,军工赛道的景气度和之前相比如何?
二十大报告用了重点篇幅介绍国防军工,并且特别重视国防安全,把国防军工提到非常高的高度。
二十大报告出来后,军工股的表现也是非常稳健、强硬,尤其是核心装备。这两天市场出现比较大幅的下跌,但军工在其中是很稳定的,这与它以前作为放大器,跟随市场波动是不同的,也说明有很多资金进入到这个领域。
2、二十大后,军工的投资逻辑变了吗?现在是否是布局军工的好时机?
虽然有二十大报告的投资逻辑支持,但我认为军工的波动性还是很大。
首先,军工企业的订单量是确定的。比如某一新型战斗机,就要生产这么多,不会因为政策鼓励了,就突然放大两倍,它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的特征。不像新能源车、光伏行业一瞬间出现很多需求,随后需要大量设备上游设备和材料。
不过,军工属于计划经济的好处是,行业门槛非常高。下游主机厂全部牢牢地掌握在央企手里,中游央企、国企都有,民企开始有,上游央企、国企、民营企业都有。因为军工产业跟地方没什么关系,是国家的意志,所以军工行业整体增速会比较稳。预计军工未来2~3年增速大概在15%以上,甚至20%以上,但是有一个超高增速挺难的。
军工现在的估值也不是特别低,我记得中位数估值大概在40~50。只靠信仰支撑是不够的。以成长股的眼光来看,军工增速还不是那么高,所以在阶段性信仰失去优势的时候就会有巨大的波动,这是迟早的事。
虽然最近市场抱团在军工板块,但如果出现连续下跌,军工也逃不开下行趋势,它是整个市场的估值代表。整个行业就会处在下有底、上有顶的过程:向上因为它的增速不会特别快而有顶,向下因为它是核心行业而有底。
还有一个问题是,军工赛道的信息不透明。上市公司不可能是主机厂商,因为涉及到国防信息的披露。信息不透明导致大家的预期不明确,进而导致军工股的走势上上下下。
我觉得现在可以布局军工,比较好的策略,一个可能是找核心标的,比如主机厂,因为它最确定,它是垄断,别人代替不了。但它的增速可能低,估值也很高,它的估值溢价在二十大之后可能比原来还高。
如果有耐心,可配置军工ETF或者空天装备ETF。空天装备ETF的持仓更集中,军工ETF相对分散一点,但是波动差不多。空天装备ETF的流动性要差一点,军工ETF要好很多。其实,军工ETF的波动也很大,做好了一个季度30%、40%左右的收益都可能有。
军工产业的备货需要时间。产业链上,上游的材料,中游的零部件,下游的整机,制造都要有个过程。从增速来看,上游优于中游,中游优于下游。下游计划生产多少飞机、导弹等都是确定的,很难有特别快的跨越。而制造备件的中游和上游则相对灵活。比如对于某些机型,要为一架飞机准备4个发动机用来更换,所以中游和上游的弹性明显更大。目前看中游会更好一些。
但下游的确定性是最强,下游像航发动力、沈飞、西飞,这些标的做好了,波动比军工ETF还大一点。因为军工ETF里的公司分散,做军工半导体的紫光国威、景嘉微等都在指数里,现在半导体周期下行,这些公司就拖累军工指数。还有一些目前增长不太快的涉及陆军的公司,也会拖累军工ETF,所以可能核心的军工企业会更好一些。
3、军工企业的公开信息少,是否有筛选军工标的方法可以分享?
总体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都不太透明;如果是非常核心标的,像航发、沈飞、西飞就比较容易了解。比如,成飞是做歼20的,全市场都知道。比较难判断的主要是中游和上游公司,要从年报、招股说明书、合同负债等资料和信息渠道去看业务构成,去看哪些必需的东西该企业能做。比如中复神鹰,业务介绍得很清楚。
不过,有些上游材料公司自己都不知道给什么型号做配套。比如,我看过的一个一级项目,做导弹推进器的零件。这家企业给部件厂商供货,部件厂商给整机厂商供货,它不知道给谁供的什么型号,也是靠猜。所以,这不仅是投资者的问题,对厂商或许也一样。
4、为核心装备做配套往往是有天花板的,如何判断企业是否有天花板?
首先,应该从海陆空做判断,当务之急是空天力量的加强,因此给空天做配套,尤其是给飞机和导弹做配套的,空间都会很大。导弹打完就没了,需要重新制造;飞机的价值量高,近年来供给不足,于是增速加快。所以市场会更加集中在空天领域,它的确定性更强。
陆军,比如给坦克做履带,成长不会那么好,因为咱们的陆军力量还可以,没太大必要把各种资源存在这。海军,更多看海航军舰、航母下水,但给海航做配套的市场更分散。
第二,看配套装备是否符合大趋势。可能因为技术换代,配套装备不生产了,做配套的公司也没了,其中包括给导弹做配套的一些公司。所以,应该关注有大趋势的装备。比如,中航无人机是一个重点发展的对象,给它做配套就很好。
第三,俄乌战场正在采用的新技术可能是大力发展的方向。比如,用低成本(几万美金或几千美金)的无人机,形成无人机蜂群,可能会是未来战争中常用的系统。那么怎么对付无人机?发展电磁干扰等。以前大家印象中的无人机大多是大型的载子弹的,现在的无人机倾向于小型化,以低成本给目的地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毁。目前国内无人机还是做得挺好的,无论民用还是军用,我觉得无人机会成为比较核心的技术,值得关注。
5、近期热度很高的军工信息化领域的前景怎么样?有哪些投资机会?
信息化、电子化是军工产业的一大趋势。陆、海、空军的信息化需求完全不一样,很多是定制化,不是很好把握。相对比较好把握的是在实战中能够用到的,确定性会更强,比如电磁对抗。
即便如此,研究军工信息化也很难,因为现在的研究资料不够充分,甚至市场空间都难以测算。我们无法以美国做对标,因为我们的发展阶段、步伐、国力和美国的都不太一样。比如,模拟训练在美国的渗透率很高,但如果认为中国市场也很大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我们不是必须配备。所以,相较于军工信息化,军工核心装备的投资更容易把握。
而且,军工的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对于承接项目订单的信息化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技术不是衡量其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定制化程度很高,所以来做这个项目的企业,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可能是关系最好的,这不同于我们分析其他行业时研究企业的护城河。只能是如果企业在这个阶段非常好,那么就多买点它,把这段阿尔法吃完,等市场空间差不多到顶了,就该卖了。
阅读本文后如果您有感受或疑问,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如果您是某领域业内人士,愿意分享您的洞见,可以私信小助手,我们将在认证后邀请您加入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