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有消息称通威预中标华润电力光伏组件订单,通威股份逆势大涨超8%。早在2021年12月,通威于滁州的30GW高效组件项目便已开建。
6月29日,TCL中环宣布向控股子公司环晟江苏增资10亿元,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向产业链下游布局组件产能。
2019年开始,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垂直整合的现象就已经出现,作为行业龙头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在硅片、电池、组件这三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原本专攻组件端的东方日升也布局了上游环节。
那么垂直一体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哪些企业更有动力布局垂直一体化?布局一体化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专业化和一体化哪个更具优势?专业化联盟和一体化是否是光伏企业的必经之路?
为解答投资者对光伏行业未来商业道路变化所产生的疑问,妙投邀请到某上市公司高管以及某基金公司资深基金经理王硕,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本文核心观点:
1、垂直一体化可以在目前利润分配不均的市场环境下,为企业带来相对稳定、可观的利润。也可以实现光伏行业的核心逻辑:降本增效。垂直一体化可以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稳固自身的优势。
2、组件端和各环节龙头更有动力布局垂直一体化,用以稳定自身的收益和市场地位。
3、垂直一体化会给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上的风险,一体化的龙头容易故步自封,不利于行业发展。
4、垂直一体化和产业联盟是光伏企业必须要选择的路线,但对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为重要。
5、垂直一体化的重点不在于布局,而在于技术和经营能力不掉队,否则只能成为累赘。
2022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中下游硅料、硅片环节持续涨价,隆基、中环也先后上调了旗下各尺寸硅片的报价,涨幅达到6%。受此影响组件环节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市场也有消息传出组件出现了部分停产或减产。
业内预计在2022年4季度之前,硅料、硅片的价格将逐渐下探,行业利润流向组件环节。那么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光伏垂直一体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
李先生认为:由于这些年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市场由多晶向单晶切换的过程中,导致整个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整个产业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所赚取。所以在早期的时候,主要的利润会在硅片端,然后这两年由于整个硅料端的紧缺,又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向硅料转移。
所以这个时候从企业本身来讲的话,为了更好地在这个行业里面发展下去,或者为了获得一个合理化的利润,所以下游企业必然会向上游去延伸,通过把自己的产业链延伸之后,可以实现从内部降低甚至消除整个生产环节的不均衡以及利润分配失衡的问题。
在未来的话,还是要着眼于未来光伏的长远发展,整个国内的大趋势认为未来光伏的发展将会比风电好得多,所以说光伏未来可容纳的资金空间会更大。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去走这种专业分工化,可能会没有办法去整合全产业力量。
实际光伏它是个能源产品,所以还是追求更低成本的,垂直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降本。光伏对成本的追求是永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大家对于光伏产品的预期就是它每年成本都要下降,作为终端下游电站企业主的话,会不停地期望成本进一步下降。
王硕认为:现在的一体化和之前的一体化完全不同,之前的一体化是隆基、晶科他们不想在硅片尺寸上革新,意图通过一体化的策略实现垄断,然后就是自产自销的策略去形成市占率。目前的一体化是因为下游企业受供应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在原本的环节无法盈利,在其他环节布局就能改善这种情况。
下游组件端的企业是否更有动力布局垂直一体化?
李先生认为:现在确实是下游组件企业更有动力布局垂直一体化,不管是晶科也好,还是天合也好,包括东方日升都是在往上游布局,因为他们作为企业去面向终端实际客户的时候,它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品,很难去卖出溢价和附加值,其实to B的企业都会有这种困扰。
在组件这方面,产品的同质化让溢价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强如隆基一样的一线厂家,它的溢价都是在每瓦两分钱,而两分钱的溢价它不一定能满足这种头部企业的需求,所以它会从他的角度出发,它会去做产品企划,来提升自己的产业利润,提升自己对整个行业、全链条的掌控能力。
再一点就是下游企业布局上游材料端,在供应和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可以降低这种事情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王硕认为:一般行业龙头更有动力做垂直一体化,目的就是确保其在整个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从最早的单晶硅、多晶硅之争,到近期的硅片尺寸之争,以及目前马上要发生的电池片技术之争,原本的龙头都希望通过布局一体化抵制技术的变革。
布局光伏垂直一体化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李先生认为:负面影响其实真的也很多,第一个点是企业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地大,这个时候如果遭遇到意外风险,企业可能因为庞大的资金压力导致它瞬间陷入困境。
再一个就是在全产业链布局之后,会导致资产属性变重,当整个行业发生一些技术黑天鹅或者政策黑天鹅的时候,庞大的资产也会让企业一瞬间倒掉。
过去中国光伏行业也发生过这种事情,其实都是由于企业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或者是错误判断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的时候进入了垂直整合,然后导致在受到行业危机的时候,企业由于资产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导致整个船没有办法快速掉头,所以他们就倒下了。
尤其是现在正处于电池片技术的变革期,现在行业内对于ABC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孰优孰劣都还有争论,也难以达成共识,这次电池片技术变革不像上次那样,大家都认为perc电池更优秀,一旦在技术路线上选择失误,很多的资源就会在瞬间成为无效资产。
光伏产业是一个横跨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产业,比如说光伏组件纯粹地就是一个制造业,它是一个材料应用的再利用,然后实现产品的可靠性的过程。电池片环节实际上属于半导体,它的工艺流程其实跟半导体是非常类似的。
硅片环节也是半导体,但是跟电池片不一样,因为电池片有专业化的设备厂家去帮做,企业只需要去做各种工艺优化,然后去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硅片掌握不到核心技术的话比较难做,所以它跟电池片的跨度还是比较大,硅料环节会有更大的差距。
光伏不同产业链环节属于不同的领域,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难度和对于技术整合能力的要求都会更高。光伏产业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点类似于一个期货行业,所以企业不单单是要去把技术整合好。
更多的是研究怎样在4个产业环节里面,都要去做这种类似于金融化的管理,所以现在去看一体化光伏企业或者专注于某一环节的光伏企业也好,它都会把供应链的管理作为一个非常重点的步骤,所以这块会对企业带来一个新的挑战。
王硕认为: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看,龙头进行一体化布局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其故步自封,一旦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技术与一体化企业的方向不同,一体化企业就会本能的抵制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隆基和中环属于光伏硅片的两大龙头,但两家选择的完全不同的战略方向,隆基是垂直整合一体化发展,而中环选择了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企业组成联盟。不同产业链环节组成的产业联盟(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链垂直整合(一体化)哪个会更具有优势?
李先生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高度理想化,社会的这种高度的分工,必然是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机制效率更高,运营效率会更高。因为它会促使各环节企业自己去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最优。
但是在目前这种产业供给失衡,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处于一个不合理阶段下,大家为了寻求自保都去做一体化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也是一种大趋势,因为只有这样的话企业才有可能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
今年上半年到今年下半年硅料涨价为例来看,很多签订在上半年的中标合同往往在下半年才交付。企业在交付的时候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因为企业没有这些相关的环节去吸收这些涨价,最后就陷入了一种接一单亏一单的泥潭。
去年包括东方日升在内很多企业都亏损,其实就是因为上半年的订单拿了很多,下半年交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盈利空间。未来3~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依然还会去保持往垂直整合的方面发展。
王硕认为:所谓的一体化和专业化不是未来决定光伏企业未来表现的重点,重点在于无论是联盟也好、一体化也好他们所做的事对不对,他们所做的事在于如何选择布局的硅片尺寸、电池片技术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技术变革。
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或者企业间产业联盟是否会成为光伏企业必须选择的路线?
李先生认为:这些年发展下来,组件这个环节已经到了洗牌阶段,在目前这个市场洗牌的大环境下,大家必须要通过要么自己足够强大,自己去上游整合,要么就通过这种产业联盟的形式,让自己能在整个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尽量活下去,不被淘汰掉,所以垂直一体化或者产业联盟一定是必须选择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