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8:42:05
A股年内首家非ST股面值退市!监管发威,这类ST股数量逐年增加,“自由身”该如何恢复
- A股出清劣质上市公司的速度正在加快。
- 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诞生”。5月30日晚间,正源股份公告称已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2024年4月30日至2024年5月30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第9.2.1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 年内超百家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在监管重拳出击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触碰监管红线而遭到风险警示,“披星戴帽”“退市警报”频频出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3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ST或*ST。
- 财务类退市成“披星戴帽”主因从。被实施的风险警示原因来看,多家上市公司触及财务红线,据数据宝统计,2024年以来因财务类因素被实施ST的公司占比超过半数。
- “一元退市”成主流退市渠道。今年以来,*ST世茂、ST华铁、st中南等多家企业均是“1元退市”。除了正源股份之外,鹏都农牧、中银绒业、华闻集团等非ST公司,也同样面对类似情形。
-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退市制度威力尽显,明确“1元退市”标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投资者,让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感;二是退市监管趋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和花式“保壳”行为,使劣质公司原形毕露;三是面值退市的公司普遍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内部治理失控,已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出清。
- 恢复“自由身”需提高自身经营水平。一家公司被ST后并非意味这家公司再无翻身可能。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摘星脱帽”的200余家公司中,曾属于财务类问题的公司占比超过六成,意味着,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如果公司在后期的经营中能扭亏,或重新符合其它的财务要求,撤销ST恢复“自由身”指日可待。(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