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国内光伏装机量略超预期,国内光伏出口不及预期,喜忧参半;
国内地面电站加速出货,利好率先布局POE胶膜、EPE胶膜的企业;
光伏利空出尽,硅片存在预期差的观点不改。
今年以来,光伏板块持续低迷,资本市场对光伏等新能源赛道的情绪悲观到极点,甚至出现了“中国新能源指挥总部劝降Chatgpt、数字经济”的段子。
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净零工业法案》,旨在提升本土新能源制造业的竞争力,并降低对其他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再次让资本市场对海外市场产生担忧,整个光伏板块再次下跌。好在,最近光伏板块跌速放缓,有止跌企稳的迹象。
那么,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又是怎样的呢?光伏产业链还有值得关注的环节吗?
一、光伏需求喜忧参半
妙投认为,光伏持续低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硅料降价带动硅片、电池、组件降价,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2. 2023年光伏下游装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需求;
3. 光伏主产业链环节竞争者增多,竞争格局恶化,各产业链环节扩产力度较大,资本市场担心产能过剩。
由于硅料降价、竞争格局恶化已经逐步兑现,光伏板块的持续低迷对其已经有所反应。而2023年光伏下游装机需求量成为当下最大的悬念,资本市场对此颇为担忧。
从国内、海外披露的下游光伏装机数据来看,可谓“喜忧参半”。
1.国内光伏装机量略超预期
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30.8%。2023年1-2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0.37GW,同比增长87.6%,已接近2022年1-5月累计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CPIA)
由于1-2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已达20.37GW,若延续1-2月装机态势,2023年国内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20-130GW,将超出CPIA乐观预计120GW的新增装机量。
(数据来源:CPIA)
截至目前,国内光伏招标规模已超80GW,超过去年全年规模的一半。近日,硅料价格开启新的一轮下跌,装机成本有望继续下降,将进一步激发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积极性。对此,东北证券预计全年地面电站新增装机量有望达60GW,同比增长65.33%。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对装机成本的敏感度较低且去年基数高,增速将不如地面电站。
妙投认为,受国家政策引导和装机成本下降的驱动,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120-130GW,略超出市场预期。
2.光伏出口不及预期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1-2月我国组件出口数据。1-2月我国太阳能电池(含组件)累计出口536.45亿元,同比增加14.8%。据盖锡咨询统计,1-2月我国组件累计出口27.6GW,同比增加2.9%。1-2月出口数据增速下降,主要受印度市场的拖累。
若海外市场需求延续1-2月的态势,预计2023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将达到168GW。而据CPIA显示,2022年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53.6GW。这样测算下来,2023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仅9.37%,并不乐观。
从1-2月单月的出口数据来看,1月我国组件单月出口规模为14.3GW,同比增长19.4%,环比增长43.4%;2月我国组件单月出口规模为13.3GW,同比降低10.4%,环比降低6.6%。有观点认为,2月光伏组件出口环比下降是因硅料价格反弹,装机成本提升,下游装机积极性下降所致。
目前,硅料价格再次下行,若3月光伏组件出口环比提升,海外市场需求仍可期待。因此,3月份光伏组件出口数据,将成为判断今年海外光伏市场的重要依据,需持续跟踪。
综合1-2月国内装机量略超预期、出口数据不及预期来看,妙投认为CPIA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量280GW-330GW更为合理,而机构预测的350GW的装机量太乐观了。
随着国内装机数据、光伏出口数据的公布,光伏的利空已经出尽,最后一个让资本市场提心吊胆的靴子也落地了,光伏赛道在资本市场的低迷表现也反映了这部分利空。
若3月份出口数据开始回暖,光伏赛道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望重新被资本市场关注;若3月出口数据没有回暖或延续2月份的态势,投资性价比较低,光伏板块整体没有上涨的理由,仍有可能持续低迷。
那么,当下光伏产业链哪些环节可以关注呢?让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
二、硅片、辅材仍可持续关注
根据前面的分析,国内光伏下游需求略超预期,主要因硅料降价导致装机成本下降,刺激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
而双面发电组件的发电增益高于单面发电组件,更受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青睐。据CPIA数据显示,2022年,随着下游应用端对于双面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双面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预计到2024年,双面组件将超过单面组件成为市场主流。
在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积极装机的背景下,双玻组件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双玻组件封装材料中,POE胶膜、EPE胶膜(EVA-POE-EVA)具有高抗PID的性能和高阻水性能,更适用于双玻组件。根据赛伍技术2022年半年报显示,2022年由于硅料价格上升,造成以地面电站为主要用途的双玻组件的占比渗透率上涨放缓。伴随2023年TOPCon电池放量以及硅料价格下降,POE胶膜可能迎来增长。
妙投认为,2023年国内集中式地面站加速装机,将利好率先布局POE、EPE胶膜的企业,如福斯特、赛伍技术等。
此外,近3周硅料价格下行,硅片价格涨价也是光伏产业链值得关注的重要动态。妙投曾于3月5日提出硅片环节将成为2023年最大的预期差的观点。虽然光伏组件出口数据不及预期、国内装机量略超预期,但不改硅片存在预期差的观点。
究其原因,硅料、硅片的价格波动是市场形成所致,已经充分反映了1-2月下游需求情况。而硅片的涨价主要原因为石英坩埚紧缺所致,而非下游需求推动,且1月至今石英坩埚的价格处于上涨的状态。据券商测算,高纯度石英砂制作的石英坩埚紧缺会持续到2024年。
3月硅料、电池、组件价格再次下行,海外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更好,同样会利好硅片环节及整个产业链。这里,妙投认为具备高纯度石英砂保供能力的硅片企业(如:TCL中环、双良节能等)的业绩有望超出预期。
三、小结
随着国内装机数据、光伏出口数据的公布,资本市场担心光伏下游不及预期的靴子已经落地,利空已经出尽。
目前,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放量的确定性高,而3月光伏出口数据有望回暖,需要等待3月份的数据进一步确认。若3月份数据回暖,资本市场对光伏的关注度有望回升,硅片和辅材(如:胶膜等)赛道仍可持续关注。
当下光伏已是“至暗时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