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降准不期而至,或是最后一次?|策略
2023-03-20 19:58

降准不期而至,或是最后一次?|策略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投资参考·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46

作者|张楠

头图|视觉中国


上周五市场盘中暴涨,盘后央行发布了降准的公告,宣布将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这一举措是超出了市场预期的。央行在3月15日已经进行了超量的MLF续作,当时有2000亿MLF到期,而央行选择续作了4810亿元。一般情况下央行如果选择用超量续作MLF的方式释放长期资金,短期内就不会选择降准。因此当时市场的观点都是年内仍有降准的空间,但是短期降准的概率降低。不过才隔了两天,央行就在周五释放了降准的消息。


从惯例上来看,这一次降准和以往历次降准有所不同的是MLF超量续作和降准同步,并且没有提前准备好的答记者问。一般央行惯用0.5%作为降准的幅度,不过本次降准延续了去年12月的降准幅度,仅有0.25%。不过考虑到本月15号还进行了MLF的超量续作,因此幅度较小可以理解。


除此之外,央行会和降准消息同步发出一份关于降准的答记者问,这份答记者问会以预设问题的形式回应市场关于降准目的和释放资金的一些问题。但这一次只是单独发布了降准的消息,并没有答记者问。因此市场对于此次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主流观点认为可以释放5000-6000亿的长期资金,但同样也有少数观点给出了高达9000亿的预估值。


回到这次降准的本身,以往历次降准其实我们并没有点评。但这次降准出现了几个和往常不一样的因素,所以我们重点讲一下这次不期而至的降准。


在讲之前我们先纠正市场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所有的降准都是利多股市。在一轮宽松周期里,一般前面几次降准都是利空信号。尤其是第一次降准,利空的意义几乎是确定性的,越往后利空的信号越弱,直到最后一次降准才能变成利多的信号。


这个由利空到利多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当经济一切都好的时候,央行是不可能选择降准的,反而会因为担心通胀过高的问题而收紧货币政策。而当央行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时候,一定是经济开始出现了下行的趋势。这其实就是央行在告诉大家:“我观察到了经济的疲弱趋势,所以采取了一定的逆周期政策”。而央行的政策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反复变化,所以一旦央行采取了行动,那基本上在央行的视角里,经济的压力已经非常明确。


比如上一轮周期里2018年4月第一次降准,市场后面跌了8个月。这一轮周期里2021年7月第一次降准,如果截止到去年十月份的低点,那么就是跌了一年多,当时降准的时候我们就明确跟大家说降准是利空的信号而不是利多的信号。


站在现在来看,即使大家可能没有在2018年1月以及2021年3月逃顶,如果看到第一次降准的信号立刻就跑,也是可以规避很多损失的。


同理,只有央行在观察到足够的经济回升信号之后,才会停止货币宽松的周期。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次降准其实是利多信号的原因。但鉴于第一次降准只要发生就可以观察到,但到底哪次才是最后一次降准很难说,一般只有进入强复苏,市场担心流动性收紧之后才能确认。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领取七天会员,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

本文是 每日投资参考·第二季 付费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