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居民的“天量”存款从何而来?|策略
2023-03-03 16:22

居民的“天量”存款从何而来?|策略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投资参考·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41

作者|张楠

头图|视觉中国


在这一轮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里,居民的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同时不断上涨的居民存款却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

 

刨除那些质疑数据造假的观点外,对于居民存款大幅上涨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除了一些明显不靠谱的说法外,最受大家认可的是居民收入减少,因此减少消费和投资,更多的选择存钱以应对未来的风险,甚至有很多人基于这种认知建议居民将存款拿出来消费和买房来支撑经济。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居民“超额存款”可能的成因。


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存款是居民收入扣除消费和投资之后的剩余部分,所以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存款的增加必然是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如果收入减少了,存款还增加,那必然代表着居民的消费和投资都在大幅减少。

 

但这种观点用通俗的例子来打个比方,就好像某国的人口超过了4亿的天花板,必然吃不饱饭。这种观点放在农业社会这种技术进步缓慢的环境里可能成立,但是放在现代社会,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把这个天花板抬高到20亿。

 

现代社会货币体系和农业时代货币体系的核心差距在于两个字:信用。在脱离了金本位之后,货币的数量早已经不是由贵金属的数量决定,而是由信用的总量来决定。这句话可能很难懂,让我们复习一个之前讲过很多次的简单案例来理解这种现代货币体系。

 

假设一个非常简单的社会,这个社会里只有居民A和居民B,两个人都没有存款。当居民A自食其力建了一栋房子,居民B想要购买这栋房子,居民A开价100万。那居民B需要通过银行的30年贷款透支自己的信用获得这100万的资金。当交易完成的时候,居民A获得了100万的存款,居民B获得了这栋房子的所有权。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B的购房行为,让全社会的存款多了100万。这和我们在文章最开始讲的购房会减少存款的观点完全不同。

 

当然真实的金融体系比这个还要复杂,不过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理解现代金融运行的本质。说白了只要有人不停的借钱,社会总的存款就会增加。这个借钱的人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普通人。


增加的存款也不是凭空增加的,只是这些借钱的人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提前使用了未来的收入,这就是“信用”二字的本义。当这个环节逆着来的时候,比如居民提前还房贷,企业减少借贷的时候都会减少存款,本质是减少了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

 

实际上,不涉及到未来收入使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其实不会对存款总量造成影响,只会影响结构。


假设上面的例子里,居民B最开始有100万的现金,那么初始条件就是两个居民A、B以及100万总现金。居民B买房子的时候没有贷款,使用了自有资金100万。那么居民A得到了100万现金,居民B得到了房子。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总存款依然是100万,居民B的购房行为并没有影响全社会的存款总量。当然如果居民B和一个企业进行交易,那这100万就会转移到企业存款账户上,这会改变存款的结构。

 

在理解了“透支未来信用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才能创造存款”以及“不透支未来信用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只会改变存款的结构”这两个观点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最近几年居民存款大幅增长的两个原因。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领取七天会员,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

本文是 每日投资参考·第二季 付费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