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ChatGPT 能否拯救搜索引擎|AI内参
2023-02-10 10:00

ChatGPT 能否拯救搜索引擎|AI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9:01

作者|赵赛坡

头图|视觉中国


在“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将重构搜索体验”的行业共识下,三大搜索公司——Google、Bing(微软)、百度——本周都在抢占科技新闻与财经新闻的头条,本期将首先为您解读为何搜索引擎公司拥抱大语言模型,以及有哪些不确定性。


新年伊始,主要云计算公司的财报并不理想,如何降低成本与扩展客户正在成为产业共识,更进一步,生成式 AI 公司会和云计算公司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本期将提供几个线索。


本期还将关注:


  • 大规模语言是搜索引擎的救星吗?

  • 云上的故事;

  • 算力;

 

大规模语言是搜索引擎的救星吗?


在“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将重构搜索体验”的行业共识下,三大搜索公司——Google、Bing(微软)、百度——都在抢占新闻头条:


  • Google 宣布,基于该公司大规模语言模型 LaMDA,即将推出一个名为“Bard”的聊天机器人;

  • 微软正式宣布将 ChatGPT 等 AI 技术集成到 Edge 浏览器和 Bing 搜索里,并开启内测

  • 百度公布类 ChatGPT 产品的名称为“文心一言”,并确定将在 3 月份上线。


几乎一夜间,搜索引擎市场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浪财经”的独家报道指出,李彦宏为百度设置的一季度 OKR 里,关键任务是“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理解上述新闻的一个背景是,过去二十多年时间,搜索引擎的体验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无论是海外的 Google、Bing 还是占据中国市场的百度,即便经历了从 Web 到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变革,但用户使用“搜索”的过程和二十年前没有本质区别:


  • 打开搜索引擎,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

  • 在一堆夹杂广告、标题党、恶意(善意)SEO 的链接里寻找若干个网页链接;

  • 打开这些网页链接,再去匹配需求与这些网页内容之间的关系,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匹配,于是只能重复前面的步骤;


对于 Google、百度等搜索公司来说,通过售卖网页排名、关键词或置顶广告,构成了搜索引擎的基本商业模式,也是 Google、百度的主要收入来源,比如在刚刚发布的 2022 年第四季度财报里,搜索广告为 Google 贡献了 56% 的营收。


过去几年,基于算法推荐的内容分发、发现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用户对于“搜索”行为的习惯。通过社交媒体搜索或者在短视频社区发现感兴趣的内容,显然比在一大堆文本网页里检索内容更“高效”,这也可以从 TikTok(抖音)的广告营收增长里找到端倪,FT 此前的报道称,TikTok 预计 2022 年的广告营收超过 100 亿美元——这还是在考虑经济下行的潜在影响后给出的保守估计。


自 ChatGPT 发布以来,在大量用户的“自发测试”之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通过“文本聊天”,不仅可以实现文本内容生成,还可以作为文本内容发现的新途径,这构成了此次三大搜索引擎公司相继宣布推出所谓“聊天机器人”的行业背景。


但这番考量依然有诸多不确定性。


其一,此番搜索产品的所谓“代际变革”到底是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还有待观察,在生成式 AI 被疯狂追捧的时候,某些上市公司通过释放相关信息或推出一些简单产品,从而拉动股价与市值甚至产品下载量(比如 Bing 已跻身全美 10 大下载最大的 App),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策略,各位最近应该听到所谓“ChatGPT 概念股”了吧。


其二,现阶段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还无法实现文本内容之外的其他对话形式,而且各家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体验或 Demo 大同小异,接下来如何在诸如图像、视频搜索等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会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其三,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根本变化吗?最近几年已经有一众搜索创业公司希望摆脱广告,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不过并没有太大突破。接下来,基于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内容生成能力,搜索引擎展示的内容不再依赖网页排名或 SEO,这对网站从业者(包括新闻网站)、广告代理商等传统搜索引擎产业链上的公司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是一个小调查:如果可以更快速获取到信息,你愿意为搜索引擎提供的“聊天机器人”付费吗?

 

云上的故事


美国主要云计算公司新一季度的财报并不理想:


  • AWS:2022 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0% 至 210 亿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 27.5%;

  • 微软: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长 18% 至 215 亿美元,Azure 公有云业务增长 31%(无具体业务规模),低于市场预期;

  •  Google:云计算业务增长 32%,不及上一季度的 38%。


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下行经济环境带来的悲观预期,导致云计算客户不同程度地削减支出。此前 AWS CEO亚当塞利普斯基已经公开表示,他们确实看到了客户在减少投入。


2023 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云计算公司,都会在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来自市场的压力:


  • 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包括业务成本与产品成本,前者可能会通过裁员或整合的方式进行,而后者则会通过诸如自研芯片、数据库等云计算基础产品的形式展开,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宜的云计算服务;


  • 如何进一步拓展客户。中国云计算公司对“下沉市场”的挖掘与开拓会成为左右阿里、华为、腾讯今年发展的关键;对于大客户,利用“多年巨额合同的巨额折扣”能够最大限度留住客户;新客户方面,新能源汽车半导体Web3 等热门领域的上云与云上创新,会变得非常有趣。


除此之外,云计算公司也会在生成式 AI 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结合 a16z 对于生成式 AI 的分析框架,云计算公司已经成为生成式 AI 的重要基础设施,接下来通过底层架构的创新、推出更多适用于生成式 AI 的计算实例或解决方案,也能够开拓出一些新客户。


其二,美国多家云计算公司都在加快与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结盟,这是微软与 OpenAI 合作带来的潮流,通过母公司入股明星创业公司,并让自家的云计算部门支撑创业公司的发展:


  • Google:为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 Anthropic 投资 3 亿美元,占股 10%,并将为这家创业公司提供一份云计算合同;

  • 亚马逊:Stability AI 公司将 AWS 作为“首选云计算合作伙伴”,后者将为 Stability AI 的大模型训练提供更多算力支持。


FT 援引行业人士的话称,除了已经公开的合作,还有一众 AI 创业公司(主要是生成式 AI 相关的公司)在和云计算巨头们商谈合作和结盟事宜,这凸显出两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 AI 创业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特别是生成式 AI 所需要的巨大算力需求,极大提升了创业的门槛,这也一定程度上“迫使”创业公司以股份换取云计算巨头的廉价算力或基础设施;

  • 云计算巨头与新一代 AI 创业公司的双向绑定,将对 AI 领域的创业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参考只能在微软 Azure 才能获取 GPT-3 的能力的行业现实,未来 Google、AWS 上是否也会出现“独家 API”?

 

算力


芯片产业的下行周期还在持续影响行业,先看两份财报数字:


  • 英特尔上月末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 年第四季度总营收 140.42 亿美元,同比下滑31.6%,净利润为 -6.61 亿美元,同比下滑 114.3%,股价一度暴跌 10%,管理层发布降薪措施

  • 韩国三星电子上月底的财报中,2022 年第四季度半导体业务营收 20.07 万亿韩元(约合 16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利润下降 96.9% 至 2700亿韩元(约合2.2 亿美元)。


随着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普及,汽车产业对于芯片的需求正在显著增加,ARM 也在押注汽车芯片的增长,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增加软件研发投资,目前 ARM 软硬件研发投入各占 50%。



中国是近期半导体领域的另一个关键词。1 月底,多家媒体披露,美国和日本、荷兰两国达成协议,日荷两国将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或相关设备。


这份协议的细节目前还尚未有更一步的信息跟进,不过结合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I)最近的表态来看,即便美、日、荷三国达成了协议,但如果其他国家没有采取像美国一样严厉的出口限制措施,这些对中国的“封锁或制裁”不会有多大作用。


SEMI 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面前,由于美国的出口限制,自去年 10 月开始,大量订单涌向中国本土公司以及其他不受限制的其他国家公司。


而对于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来说,新的一年,国内外的两大挑战摆在面前:


  • 采购海外设备、芯片变得越来越难,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会挤压中国本土芯片创业公司的利润空间;

  • 国家政策的潜在调整风险,此前有报道称,决策层正在考虑放弃通过补贴的形式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


更进一步来看,未来一年,主打“先进制程”的芯片公司会变得更加困难,比如一众要做“中国英伟达”的公司,而在另一些诸如汽车芯片等可以实现产业链国产化的领域,竞争将变得越发惨烈。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