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食饮板块反复走强,回调就是机会?| 行研
2023-02-06 15:00

食饮板块反复走强,回调就是机会?|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31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李昱佳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三点理由认为,食品饮料爆发行情可能反复上演;

  2. 两个维度类比,得出食品饮料估值仍有较大概率进一步提升空间;

  3. 各细分赛道投资逻辑及重点关注公司。

 

市场对2023年消费修复的乐观预期,带动食品饮料板块近期走出漂亮的上扬趋势,申万食品饮料指数已从2022年10月底的17596点低位涨超37%(至2023.2.2日收盘),2月2日板块内燕京啤酒、千味央厨、味知香、香飘飘等多股涨停的火爆行情更是看的人心痒痒。

 

“已经涨了这么多,食品饮料还有行情吗,空间还有多少?”是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接下来妙投就先从中宏观基本面探讨食饮板块行情的可持续性;其次从估值角度类比2020年板块的小牛走势过程,探讨2023年食饮板块估值所剩空间,为大家的投资节奏提供参考;最后梳理了食品饮料细分赛道2023年的投资逻辑和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

 

一、基本面向好支撑强势行情有望反复上演

 

在讨论之前,妙投要先跟大家明确持续和继续的差别:妙投认为2023年食品饮料行情具备持续性并不是说板块会一直涨不回头,而是会断断续续地反复走强。

 

妙投下此判断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理由一:过年消费场景修复超预期,带动后续修复乐观预期进一步抬升,也就是这波行情的主因。

 

根据哗啦啦大数据,春节假期中小酒席及乡宴订单火爆,餐饮企业店均营收同比2022年和2019年都有15%-20%的增长。同时返乡人群积攒了三年的走亲访友需求也带动礼赠场景修复超预期,牛奶、零食等礼盒品类出现缺货、断货,渠道库存降至低位,终端补货积极性高。

 

加上我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类比国外疫情发展节奏,至少在4月中旬前国内消费场景都将加速修复,受疫情干扰的可能性小。

 

 

理由二:政策支持+消费意愿提升,带动主动消费需求进一步修复,企业成本端压力也正缓解。

 

今年政策多次提及要把促消费摆在第一要位,多省也是陆续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妙投认为春节社交虽有被动成分,但超预期的增长有望被节后的主动社交承接,如宴席的回补和节后复工仍有望带动餐饮产业链企业2月份增速继续超预期。

 

另外,不论是社零数据还是消费者信心指数,都表明消费需求修复空间仍然很大。

 

 

从成本端,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大宗、包材等原材料价格逐步进入下降通道,同时也出清了不少小企业,竞争格局、成本压力都在改善,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得到释放。

 

理由三:业绩真空期市场关于消费复苏的乐观预期难以被证伪。

 

节后至一季报前的业绩真空期给了市场预期炒作充足的时间,整体行情有进一步炒作的可能。并且当下的板块轮动属于良性轮动,板块热度轮动后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但绝不是2022年涨完就跌回解放前的恶性轮动,持有收益会更凸显。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既然食品饮料行情有望持续,那估值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呢?

 

二、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春节前后这一波行情主要靠北上资金(外资居多)狂买拉动,食品饮料板块也因其持续买入而不断走强。

 

如果以2019年以来(至2023.2.3日)的历史估值为参考标准,当前食品饮料各细分行业的估值都已在历史均值线附近,以历史均值偏离值高低排序依次为:休闲食品>食品加工>饮料乳品>非白酒>白酒>调味发酵品。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因此不少投资者担心北上资金已建仓完毕,行情很难持续。但妙投从以下两点判断今年食品饮料板块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条件。

 

(1)机构配置食品饮料行业比例。

 

至2022年12月31日,公募机构持有食品饮料行业4809.96亿元市值,是第一大持仓板块,处于历史行业配置比例的75%分位 (历史统计周期为2017年3月17日至今)抱团条件基本形成,接下来随着消费复苏延续带来的业绩支撑,内资的博弈有望再次变成抱团合力,拉动估值上升。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再来看外资占比较大的陆股通数据。

 

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外资的交易逻辑很稳定,它们认定看好的策略会稳定按照计划推进和执行,不会今天买下个月卖这样投机。而过去五六年外资平均每年加仓A股2000-3000亿,是最稳定的做多力量。

 

今年一月份外资跑步加仓A股有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看好中国2023年经济复苏,二是认定美国通胀会迅速降温,美元货币政策会宽松,一升一降才促使他们用美元购买人民币资产,如加仓A股。

 

截止1月31日,陆股通持有食品饮料3587.54亿元市值,是其第二大持仓板块。但行业配比为14.06%,与2019年8月份的22.34%、2020年12月的18.99%仍有差距,仅处于历史配比持仓的11.11%分位。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上周五美国就业旺盛数据公布,非常强劲。若美国继续加大加息幅度或其消费拉动通胀数据反弹的话,形势就会变得对A股不利(也是2月6日A股大幅回调的根本原因),近期要密切跟踪。

 

(2)从2020年小牛行情过程类比。

 

2020年4月武汉全面解封,当时在“疫情已过”乐观预期下经济生活快速回归正常,前期遭遇短暂压制的食饮板块走出了长达11个月的估值拔高小牛行情板块估值从2020.3.19日的27.83倍提升至2021.2.10日的61.35倍,涨幅超120%。

 

 

对比本轮行情,自2022年四季度就频繁有“防控将全面放开”的消息传出,政策落实后在真正的“疫情已过”乐观预期下,食饮板块估值从2022.10.31日的27.85倍提升至2023.2.3日的37.68倍,涨幅约35%历时3个月,不论目前的时长还是估值涨幅都仅为2020年行情的四分之一。

 

既然基本面和板块历史走势、估值两个角度都有了支撑,食饮板块继续享有行业β行情的概率是较大的。退一步讲,即使没有行业β行情,我们也能在食饮企业业绩加速修复的确定性下,筛选享有α行情的优质公司。

 

三、细分行业投资逻辑及重点关注公司梳理

 

就像1月初发布的投资锦囊《妙投答2023: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十大关键问题》里的观点一样,妙投认为2023开年我们要着重高端白酒、中高端白酒、乳品及餐饮供应链上的投资机会。

 

二季度后随着商务宴请修复关注次高端白酒机会,以及渠道库存消化后的大众调味品机会。啤酒、休闲食品板块已在2022年取得领先涨幅,2023年更要挖掘有渠道改革及爆品放量红利的公司来支撑高估值。

 

(1)白酒:春节动销“两头旺中间平”,关注受益品牌升级明显的酒企。

 

今年春节白酒行业在“返乡人流增加+红白乡宴集中+走亲访友场景快速修复”带动下,动销超出节前预期,渠道库存去化明显。并且结构上出现了分化:礼赠需求带动高端白酒在春节前率先启动恢复,返乡人群带动的大众白酒也显著受益,次高端动销一般。区域上徽酒、苏酒得益于春节返乡人群聚餐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展望后市,短期参考历史消费上行周期(2016、2017、2019)2月、3月白酒指数均上涨的规律,妙投预计白酒板块整体仍有一些上升空间,尤其“二会”、“春糖”将是重要的事件观察窗口期,要着重关注受益过年行情明显且涨幅低于板块均值的大众酒企。次高端白酒的机会还需进一步观察。

 

 

而从中长线角度看,其实白酒这轮从2016年开始的上行周期至2021年已基本结束,在“少喝酒、喝好酒”驱使下白酒行业增长动力主要靠提价,竞争逻辑变为控量提价与品牌价值提升。

 

比如高端品牌中的五粮液,低端酒中的老白干酒等在产品升级和品牌力提升上效果明显,以及妙投多次提及正处在白酒升级窗口的安徽市场酒企,这类有望享有更高业绩弹性的酒企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跟踪。

 

 

(2)啤酒:短期表现可能偏弱,等待后续旺季现饮场景需求回升。

 

2022年12月世界杯曾短暂拉动过啤酒动销(根据盒马数据,11月以来啤酒销售同比+168%,预计整个世界杯期间啤酒销售同比+148%。根据统计局口径,当月啤酒产量为254.3万千升,同比+8.5%,明显高于11月同比增速-1.7%。),春节对啤酒的动销拉动较小,所以本轮啤酒并未出现大的板块行情。

 

其次占啤酒成本更大的瓦楞纸、玻璃等包装材料价格一直在回落,而占比相对小的大麦因为俄乌战争供给受限上涨,但综合成本预计较去年减轻。加上头部企业高端化产品占比逐渐提升,有望享受更多的盈利释放空间。

 

 

另外,妙投觉得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对比国外疫情发展的节奏,随着国民体抗体逐渐减弱,4月中旬后有可能会爆发第二波感染。即使不再封控,但仍存在啤酒旺季动销受损风险,因此建议投资者继续观察啤酒后续现饮渠道需求的修复情况。

 

(3)调味品&速冻食品:关注B端占比高、渠道库存低的企业,速冻烘焙成长性更优。

 

调味品、速冻食品(含预制菜、冷冻烘焙)的机会要分C端、B端两个维度,妙投认为C端渠道的想象空间不大,B端占比高的供应商2023上半年盈利提升会更明显。

 

由于12月居家囤货C端需求已集中释放,春节调味品C端的动销提升不明显,虽然千禾味业受益前期“海天添加剂”事件渠道库存压力好于其他品牌,但“零添加”产品竞争日益激烈,C端占比高的企业可能会因高营销投入挤压盈利空间。速冻产品也仅有预制菜礼盒在过年有进一步的动销改善。

 

 

但B端占比高的餐饮供应企业有望在餐饮需求加速回升下,加速业绩的修复。


一是以千味央厨、安井食品、日辰股份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供应商修复可能会更快,弹性会更大。


二是调味品赛道我们要结合渠道库存低、成本压力改善大、以及估值三个因素筛选具体机会,比如调味品中的中炬高新库存就明显好于海天味业。

 

 

三是冷冻烘焙行业国内市场仅有100亿,尚处蓝海阶段,盒马、山姆、新茶饮等新兴渠为其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2019-2021年冷冻烘焙企业营收增速普遍高于传统烘焙业态,较为头部的立高食品/海融科技/南侨食品营收复合增速分别达33%/13%/11%。

 

妙投认为,2023年冷冻烘焙下游需求及上游成本压力两端承压的状况将得以明显改善,板块有望迎来较强业绩弹性,实现困境反转。

 

 

(4)休闲食品:短期回落风险大,后续可关注渠道和产品改革效果正释放的公司。

 

2022年消费赛道虽承压明显,但休闲食品企业盈利韧性十足,妙投也曾多次强调2022年休闲食品赛道的重要性,事实也确如妙投所言。

 

自2022年3月底发布《熬过艰难的2021,休闲食品是否迎来布局良机?》专栏以来,盐津铺子已涨超104%,来伊份、劲仔食品涨超60%,甘源食品涨超57%等。2022年9月发布《大盘回调,食品饮料最抗跌?》专栏以来,多股涨幅也很可观。

 

(图片来源:妙投APP)

 

展望2023年,妙投认为行业仍会继续生产型龙头逐步替代渠道型龙头的趋势。短期休闲食品回调幅度可能较大,应结合板块情绪提防回落风险。后续我们可以自下而上跟踪来伊份、甘源食品、劲仔食品这类有产品和渠道双重改革红利释放的企业。

 

(5)乳制品:需求上升、成本压力缓解,2023乳企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乳制品行业主要驱动力由集中度提升切换为人均消费量提升,液态奶行业整体已属于成熟期,增速本已开始放缓,奶酪及功能性、特色奶正在起量处于快速发展期。

 

但疫后白奶健康属性凸显,春节送礼消费场景修复,因此春节期间常温白奶、常温酸奶品类动销同比明显改善,货龄较去年同期下降。

 

 

展望2023年,预计原奶价格将平稳下降,行业毛销差将有望改善,释放更多业绩弹性,伊利、蒙牛估值也有望随盈利修复略有提升。

 

 

但妙投觉得,2020年后头部区域性乳企凭借城市奶源顺势发力低温鲜奶,或以新疆奶/水牛奶等差异化卖点出圈,整体销售增速实现了对伊利、蒙牛的反超,2023年依然可能享受更大的业绩弹性。

 

总结看,投资者可以自上而下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筛选出匹配的行业、公司,再结合估值水平把握结构性机会。(下图仅为2月3日时近3月板块个股涨幅前12名,如需全部排名可私信妙妙子获取。)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