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专业”的金融诈骗有哪些?
2023-02-08 10:00

“专业”的金融诈骗有哪些?

文章所属专栏 新基民的入门课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7:28

头图|视觉中国


之前我们说,一个人要想在市场中,实现长期稳稳的投资,就要以一个平常的姿态面对市场,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


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除了降低收益预期之外,一定要记住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任何时候,你都要仔细了解所要投资项目的特点和风险,不要拍脑门,更不要过于高估自己的辨别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的金融诈骗,不仅普通投资者容易掉进陷阱,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士也会栽跟头。本期内容我们就来就讲讲投资过程中那些高智商的金融诈骗

 

在讲金融诈骗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插曲:

 

2021年8月,在中国和缅甸的边境上,上演了一场回国遣返潮:上万名中国人在缅甸边境排队领号回国,排队叫号的小程序上已经叫到了3万开外,苦等20多天的人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带着被子直接睡在田地里,一听说有号了,就拼了命的去抢号。

 

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都是从事电信诈骗的犯罪人员,被国家下了最后的通牒,回来自首可以宽大处理,不然就会被永久注销户口。

 

有的人就说了,现代社会谁还会信这个啊!但财新网曾统计过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公安部门共侦破32万起电信诈骗案件,总计抓捕36万人,防止了870万人被骗。这个数字其实挺可怕的,在中国14亿人口中,每1000个人当中可能就会有6个人被电信诈骗。

 

那么,究竟为什么在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还会有人不断被骗呢?

 

电信诈骗在很多人眼里是小儿科一般的存在。但实际上,如今的电信诈骗早已蜕变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背后通常是国际机构团伙作案,并且这些诈骗团伙比你还努力,比如他们也有KPI考核,业绩好的奖励,业绩不好的罚钱;另外还会有复盘报告会,每天都会总结成功经验、整理失败教训,再根据这些经验优化当前的诈骗方案。

 

与此同时,他们的诈骗方案也是不计其数:针对老年人卖保健品,针对年轻人包装卖茶小妹······


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诈骗方案,剧本更是已经细化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你的每句话都有上百个回复的精心设计,总有一款需求能打动你。

 

一、几种金融诈骗的类型

 

1、P2P理财

 

普通人所谓的“小儿科”的电信诈骗如今已经非常成体系了,而在这些诈骗当中,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诈骗——“金融诈骗”。“金融诈骗”混杂了很多投资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诈骗人提出了高要求的同时,也让被诈骗者不明多以,甚至有很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都难逃魔爪。国内最典型的比较专业的骗局,就是在2014年开始爆火的P2P理财:

 

2018年,37岁的王女士某天电视综艺上看到了一个叫“某某进”的广告,其中,一位知名主持人还代言了这款产品。出于对这个明星主持人的信任和高收益的诱惑,王女士将自己20多万元存款全部投了进去。


结果,悲剧就发生了。


在王女士购买该产品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网上就爆出该平台高管失联的消息。之后,这家公司也被立案侦查。由此,王女士的20多万就取不出来了,肠子都悔青了。

 

其实在投资这个产品之前,王女士曾做过仔细调研,是在综合考量之下才做出投资决策的。通过网上搜索,王女士发现这家公司背后的创始人背景强大,15岁就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岁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


之后,又就职于国际各大知名金融机构,在2018年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上也是榜上有名。如此金光闪闪的履历很难让人将其与“骗子”两个字联系起来。

 

而除了创始人的光环之外,这款产品本身也是“相当出色”的。比如,这款产品的说明书当中所包含的预期出借回报说明、利息处理方式等话术十分专业,达到了很多专业投资者都不一定能看懂的程度;


另外,这款产品不惜重金砸广告费,在网剧里插播广告、请主持人代言等等,营销信息铺天盖地。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使其成为了一款再“正规”不过的理财产品。

 

但是,如此“包装精美”的公司在2019年就开始出现兑付困难的情况,到2020年彻底暴雷,公司官网显示,其客户规模高达1600万人。



其实,P2P本身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就像菜刀一样,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但是,当其被一些人利用走偏之后,就沦为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骗局。

 

2、美国麦道夫诈骗案

 

在金融领域,有些骗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免不了会掉坑。说到这里,在美国华尔街,就有这么一个人,靠一己之力骗了很多专业的投资大佬,而这就是迄今为止金融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美国麦道夫诈骗案。

 

当时,已经在华尔街功成名就的麦道夫设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并承诺每年会到给8%-12%的收益,且无论市场发生了什么,其收益率都是可以被保证的。但是,这款基金的投资方式高度神秘,反正我能给你赚钱,怎么赚的你就别管了,如果你好奇问的太多,还会把你踢出局。


除此之外,这款基金的购买方式为推荐制,这就使得投资麦道夫的基金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身份象征。于是,不仅是普通人,很多人在业内享有高知名度的专业投资者都被他被吸引住了,源源不断地给他投钱。

 

但仔细想想,天下哪种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呢?真实情况是,麦道夫是拿新投资人的钱去填老投资人的坑,也就是拿新人投的钱来付老投资人的利息。就这样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只要大家不聚在一起集中兑付,那他的资金链就不会出现问题,麦道夫就这样安然无恙的操作了20多年。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客户都同时要求提现,与此同时也不再有新的资金投资进来。这个时候,麦道夫发现纸包不住火了,资金周转不灵了,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一场单纯的诈骗,麦道夫骗了全世界50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很多名人、知名慈善机构和大学机构,甚至还包括世界知名银行汇丰银行等等。

 

3、银行飞单


牛人被骗,是因为背后的骗子抓住了你的疏忽和贪婪。而除了这些专业的诈骗人士之外,还有一些人会利用专业机构进行行骗,就比如银行的飞单,这早已成为了金融行业的公开秘密。

 

所谓的“银行飞单”,简单来说就是一些银行员工为了高佣金而跟一些投资公司进行暗地交易,利用跟客户的关系,以银行的名义兜售不属于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

 

经常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你会嫌弃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太低,此时的银行客户经理可能会悄悄的给你拿出来一份高收益产品,这款产品一般不属于这家银行。但是,一般来说,这种产品收益高的同时风险也高,不出事则已,一出事这家银行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其实,这种骗局的本质就是银行客户经理利用私人关系,通过一些口头上的承诺辅以银行背书,进行偷梁换柱,稀里糊涂地就骗你买了。

 

比如,在2019年上海某家私募机构暴雷的产品当中,有27位老人共计3700多万的资产就是因为被银行客户经理忽悠,购买了这款私募产品,最后导致血本无归。

 

当时,这个银行的理财经理积累了一些上海本地的老人客户资源,这些老人一直通过他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后来,这个经理向一些老人介绍了一款产品,声称“有银行信用做背书,银行刚性兑付,零风险”,最低100万元起买,利率在6.5%-9%之间。很多老人看到这个收益率,就心动了。


据这些购买产品的老人说,之所以会买这款基金产品,正是因为这个理财经理说有这家银行的背书,根本不知道是银行飞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产品普通的投资者都是接触不到的,只有那些银行的VIP大客户、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你说是他们的智商不够吗?


其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抛开高收益的诱惑、保持平常心,认真看好产品描述和合同内容,就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究竟是银行的还是飞单的,搞清楚这些基本事实就可以帮助你抵抗住对面的口若悬河,防止被骗。

 

在金融圈的骗局中,很多情况下不是投资者的智商不够,而是骗子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比如对一些问题的不求甚解,对收益回报的贪婪等等,他们会利用各种说辞讨论让你看的眼花撩乱,最后忽视了真正的问题,从而掉进诈骗陷阱。

 

二、总结

 

本期内容我们通过案例解析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了一些专业的金融诈骗手法。金融诈骗作为一种高智商犯罪,不仅让普通投资者不易分辨,也会让一些专业的投资者偶尔吃亏。

 

其实,这些骗人的陷阱最吸引人的不过就是高收益,其背后反映的则是人性的贪婪。但是,你贪图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借我们一双慧眼、帮我们识别这些骗局呢?其实,在投资当中,有这样一个铁律,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投资品的真假,下期内容我们将为大家详细拆解。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