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国辉
头图|视觉中国
最近行情不错,顶流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多只基金两个月净值涨了40%。但还没到基民喜笑颜开的时候,很多人还亏着。前期张坤的最大回撤已经超过了50%,所以要恢复到此前的净值,需要从底部涨100%才行。这样大开大合的持有体验不能算好。
近两年,基金投资整体体验不好,净值的大涨大跌让人没法安心。2021年曾有若干“画线派”基金经理出圈,当时净值稳定向上、回撤小。但到了2022年,大部分画线派都翻车了,出现了较大回撤,体验归于平淡。
2022年基金整体业绩依然不佳,但也出现了一些基金,收益不一定特别拔尖,但持续性好,回撤较小,净值下跌后修复力强,净值多次创出新高,持有体验更加稳定一些。
这些年里基金持有体验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比较差的,包括长期下跌的,回撤较大导致前期收益亏掉的;
第二种是,长期来看是上涨的,但收益高回撤也大,张坤的基金就是如此,大部分新能源基金也是如此。以华夏能源革新为例,近三年收益很明显,涨了129%,但中间的波动大,最大回撤在40%左右。持有这类基金,需要有较大的风险承受力才行;
华夏能源革新净值走势(资料来源:天天基金)
第三种是,涨幅不惊人但回撤也相对较低的,抗跌能力较强,或者回撤后的修复能力较强。以姜诚的中泰星元灵活配置为例,少有凌厉的上涨攻势,但回撤小,近三年最大回撤不超过20%,收益曲线平滑,近三年收益也达到了92%。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净值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相对来说,第三种比第二种基金的持有体验更好一些,短期内收益不会爆发,但也不太会经历大幅下跌,且对于基民的择时要求不高,多数时点进来,都不会出现较大亏损。而上述第二种基金在高点买入,意味着大幅亏损。
形成比较平滑的净值曲线是不容易的,市场行情向好时,比如2019-2020,大家都能有比较好的上涨曲线,2021年也有明显的结构性机会。而2022年是一个整体下行、大幅震荡的行情,基金仍能保持较好净值增长曲线并非易事,分析这类基金的共同特点,对于我们找到持有体验好的基金会非常有帮助。
本篇文章里我们研究一下,市场上有哪些在2022年的调整市中仍然实现净值持续上涨的基金,这类基金有哪些特点?怎么去筛选持有体验好的基金?
这些基金2022年维持了较好的上涨曲线
2022年,有些基金提供了不错的持有体验。以网红基金金元顺安元启为例,回撤最多在10%左右,基金净值不断创出新高,在多数时点买入都不至于被套牢(当然因为限购也导致基民买不了多少)。
金元顺安元启净值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其他一些基金虽然曲线不至于很平顺,但回撤也不高,净值也能持续修复,如林英睿管理的广发多策略。
广发多策略净值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总结来看,2022年至今净值能不断创出新高的基金主要有以下产品:
2022净值创新高基金一览
这其中,大多有深度价值风格的烙印,包括景顺长城鲍无可、广发基金林英睿、中泰资管姜诚、大成基金徐彦等明星基金经理。这是持有体验较好基金的最大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类型也创造了较好净值增长,一种是通过交易、高换手来增强收益的灵活交易型选手,以华泰柏瑞董辰、交银基金杨金金为代表,还有一种是轮动型选手,包括华商基金周海栋、易方达武阳、英大基金张媛都有比较明显的这种特征。
另外一种是持仓超级分散、量化操作把握机会的基金,主要是金元顺安元启、国金量化多因子,这类基金在市场上数量较少。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各类基金的特点。
注重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的基金经理,持有体验大体上更佳
深度价值风格我们之前多次提到过,重视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对高估值容忍度很低,基本上不参与拥挤赛道的投资,往往能在大家不太涉猎的板块中发现投资机会。
鲍无可
鲍无可在2022年重仓了油气、发电、出版传媒、电信运营商板块的多只股票,基本都是冷门板块,景气度一般,增长速度不如新半军等热门板块。
这些领域的好处在于,格局稳定,商业模式清晰且稳定,龙头公司能创造高质量的稳定现金流,其价值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市场不太关注这些板块,较容易出现低估的机会。这样在低点买入,有较大概率在某些时点出现估值修复。如出版传媒、电信运营商就在2022年下半年以后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徐彦
徐彦也因为业绩的稳定性而在2022年很受关注。其投资理念是基于对社会和时代的理解,以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和好团队。即选择的公司要符合时代潮流,必须以合适的价格买入,在过高的估值和过热的市场情绪下会回避热门行业赛道公司。
但有些公司经过两三年下跌风险已基本释放,也会从其中寻找机会。在2022年,徐彦主要重仓了铁路、航运、金融,以及大跌后的通讯公司,带来了净值的温和表现。
其他一些基金经理虽然不能完全归入深度价值行列,不过大多也都是重视估值合理性的选手。如去年重回公募、2022年4月开始管理招商核心竞争力的朱红裕,以及妙投在2022年采访过的肖觅和蔡宇滨,去年都在下跌行情中实现了正收益。
朱红裕
朱红裕是一位公募老将,2012年之前曾在国投瑞银任基金经理,此后在VC、私募、理财公司任职,2022年加入招商基金重回公募行业,4月13日开始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截止年底收益超过50%,净值多次创出新高。
朱红裕是偏左侧交易的选手,倾向于寻找公司基本面竞争格局好、需求长期向上、竞争格局有向好变化,同时景气、预期、市场交易层面的东西在底部的机会,近两个季度主要在教育、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等经过下跌后估值逐渐合理的板块做了布局,在三四季度多有不错的涨幅。
蔡宇滨
蔡宇滨去年主要配置了地产、保险、建筑、通信、公用事业板块,也都是PE较低的非热门板块。
在蔡宇滨看来,安全边际是买一个公司的切入点。景气度是比较重要的方面,但肯定不是首要考虑的方面,更喜欢壁垒比较高、竞争格局有序的行业。成长和估值要匹配,不能给相对的高成长以过高的估值。
肖觅
肖觅2022年主要配置了快递、航空、铁路、地产,以及港股一些互联网巨头,整体上偏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较少参与估值高企的板块。
肖觅在选股上更看重长期的风险收益比,而不是景气和增速,会把估值放在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如果去看好行业、好公司和低估值不可能三角的话,会更看重好公司的低估值。
由此可以看出,注重估值合理性的基金经理,更容易操作出比较平滑的上涨曲线,持有体验会更好一些。
当然,也并非所以深度价值者都能一直表现不错。2022年也有一些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表现一般,如中欧基金曹名长、中泰资管田瑀、安信基金袁玮,也都出现了一些较大回撤,影响了持有体验。
曹名长
老将曹名长被视为深度价值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中欧价值发现2021年表现不错,但2022年跌了12%,在全市场的排名虽然靠前,但在同类风格基金经理中属于跌幅较大的,净值没有体现出持续上涨的能力。
主要在于所选择重仓的板块包括地产以及家居等地产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与汽车服务,估值不高有一定防御力,但上涨动力不足。
袁玮
袁玮持仓主要是以地产、建筑、煤炭等低估值行业为主,投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价格显著低于未来现金流折现价值的优质公司,长期获得企业盈利增长带来的回报。
代表作安信新常态2022年跌了6%,同样在深度价值风格中表现一般,净值也整体处于下跌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在地产上配置过于集中,且缺少变化,使得组合的防御较强但进攻不足。
田瑀
田瑀的代表作中泰开阳2022年也下跌了12%。田瑀与姜诚的风格非常相似,看重估值,持股偏好竞争优势的公司,持股集中度高,长期持股,换手率低。
在选股上与姜诚也有很多相同的配置,不过不同在于,姜诚在低点配置并不断加仓了建筑和地产,在三季度加仓了银行,都增厚了收益。而田瑀在2022年重点配置了化工、游戏,缺少带领组合上涨的重仓股,导致了价值表现不佳。
由此可以看出,注重低估值的安全边际,可以增强组合的防御能力,降低回撤,然而在震荡行情当中要实现净值的持续上升,还要组合有进攻能力,要有能增厚收益的领涨股票。
如鲍无可对出版、电信运营商的配置,姜诚对建筑的配置,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另外投资中还要有节奏的变化,如果固守一套组合,在震荡市中也难免出现净值的较大变动,影响持有体验。
交易型选手另辟蹊径提升持有体验
除了这类对估值非常看重的选手,在去年跌势中依然能创新高的基金,还有一种是灵活交易型选手。
灵活交易型选手,如华泰柏瑞董辰、交银基金杨金金,近年来基金净值走势都非常不错。这类选手的特点在于,在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还会对持仓股票进行波段操作来增厚收益。
董辰
作为2022年备受市场关注的基金经理,董辰管理的华泰柏瑞富利混合去年涨了7.39%。董辰是周期行业研究员出身,在行业配置上有周期思维,对行业板块有较强预判能力,从2021年底就重仓了黄金、造船板块并在2022年一直重仓持有,而这些都是2022年表现相对不错的板块。
华泰柏瑞富利重仓股变化
另一方面,这些板块的波动也比较大,董辰在重仓股上进行了较多的交易。按照华安证券研究,其实际净值表现要明显强于持仓模拟的净值,原因就归功于波段操作。
杨金金
2021年以 “画线派”出圈的杨金金,2022年业绩依旧出色,管理的交银启诚实现了6%的正收益。
杨金金是小盘股选手,擅长在主流赛道之外的冷门行业发掘细分行业景气、企业家精神锐意进取、公司内部竞争力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会,挖掘机械、化工、电子板块的机会比较多,如在2021年三季度重仓了小盘股台华新材,该股随即在三四季度出现了翻倍行情。
另一方面杨金金也跟董辰一样,有通过高换手交易来增强收益的风格。随着规模增长,虽然换手率逐年下降,从2020年的555%下降到2021年的接近300%,但仍处在较高的换手水平上。
当然这种交易能力的持续性会遇到挑战,最明显的挑战莫过于规模增长,带来交易难度上升。所以市场上的交易型选手,如吴栾江伟、盖俊龙、吴昊、童立等,普遍规模都不大,董辰和杨金金是其中规模较大的,目前都介于一两百亿之间,并且二人还是以行业配置和选股能力见长的基金经理,交易更多是一种辅助。
袁芳
市场上交易型选手翻车的案例其实非常多,如2022年离任的顶流袁芳,就是随着规模增大、交易能力受限导致业绩下滑的典型。袁芳此前业绩非常出色,2021年开始逐渐平庸,2022年多数时间维持了-20%左右的收益。袁芳在2020年以前都是四倍到六倍之间的高换手率,2020年之后随着规模扩大,换手率逐渐下降到两倍左右。换仓不再像之前那样频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袁芳的业绩。
刘畅畅
刘畅畅也是交易能力很强的明星基金经理,2021年因为市场热议的“画线派”而出圈。202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收益曲线不再平滑而是向下弯曲。
刘畅畅的特点是持股极其分散,在2020和2021年最大持股占比也只有3%左右,多行业均衡配置,通过翻石头的方式发现大量优质中小盘股来持有,也会进行非常频繁的交易,重仓股大多持有两个季度左右就会换,通过灵活调整获取收益。
2022年以来刘畅畅进入较为艰难的调整期,随着规模大增,高换手遇到很大调整,刚做基金经理时规模不足一亿,目前则达到145亿,持有市值超千万的股票超过80家,管理难度与此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换手率从2020年底的658%降到2022年二季度的148%。
规模对交易能力的冲击显而易见。董辰与杨金金如果规模持续成长,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持有体验可能会下降。
轮动型选手净值表现不够稳定,持仓高度分散基金过于稀缺
几位行业轮动型选手在2022年创造了较好的业绩,如周海栋、武阳、金沈楠、张媛。从持有体验的角度来讲,这类选手还是不太容易形成持续上涨的净值,波动性会略大一些。
周海栋
以周海栋为例,近几年收益都是非常出色的,近三年、近五年的收益排名都很靠前。 但行业轮动难免有空窗期,会出现较大的回撤。以周海栋代表作华商新趋势为例,虽然调仓比较成功,但2022年以来净值增长还未超过此前在2021年9月创造的高点。
华商新趋势净值变化情况(来源:天天基金)
武阳
武阳也因为轮动做得出色而实现了业绩爆发。2017年底开始管理代表作易方达瑞享,4年多时间任职回报超过140%。武阳选股上偏好选择行业空间足够大、个股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稳定的股票,在2019-2021年对计算机有非常大的持仓,2021年小幅减仓计算机,增加新能源、消费板块白马股的配置,收益也不错,实现了14%的收益。
2022年前两季度除了少量计算机外,几乎全部重仓新能源产业链,到了三季度,重仓股中除了两个计算机个股外,全部换成了机场、航空、免税个股。调仓较为高频且成功率高,使得其产品净值多次实现新高。其持续性可以继续关注。
此外,两只持仓高度分散基金也在2022年实现了净值持续上涨,即金元顺安元启与国金量化多因子。如金元顺安元启在持股上集中在市值30亿元左右的微盘股,持股极度分散,第一大重仓股持仓比例也只有1%左右,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比例不超过10%,通过高度分散来降低回撤,通过设定的量化交易规则来做高频的交易来获取收益。
这类基金表现非常出色,净值不断创新高,持有体验好,目前市场上这类基金做得好的非常少,且其策略容量不大,只能通过限制申购来控制规模,金元顺安元启将用户单日申购限定在了100元,使得该基金成了能看不能买的橱窗基金。
深度价值更能提供稳定的持有体验,但要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
总结来看,基民要选到净值稳定成长、持有体验较好的基金,可以选择在几种类型中进行优选,包括深度价值风格的基金,灵活交易型基金,以及长期胜率较高的行业轮动基金。
从2022年的表现看,深度价值风格的基金形成较好持有体验的概率更大一些。
当然,投资这类基金之前要接受这类基金的特性,否则可能拿不稳。这类基金因为更加重视估值合理带来的安全性,参与热门板块较少,大多在左侧布局一些非热门行业,在标的上涨到自己的心理价位后逐渐退出,其业绩的爆发力是不足的。
如在2022年4月底至7月的股市大反弹中,姜诚管理的中泰星元涨了8%左右,而收益领先的新能源赛道基金这阶段猛涨了50%。另外在2019-2020的大牛市中,中泰星元收益率分别为32%、41%,超额收益不明显,到了2021-2022的震荡行情中,收益分别达到28%和4%,出现明显的超额收益。
这类基金的特点就是熊市能够抗跌甚至出现小幅上涨,牛市则顶多是大盘平均水平。拉长来看表现还不错。如果2023年经济复苏、大盘开始步入技术性牛市,这类基金收益会比较平淡不出彩。
而如果2023年不确定性依然较多、震荡市依旧是主旋律,则这类基金大概率依然是超额收益比较明显的产品。长线投资者可以不必考虑这么多,比较在意短期涨跌的基民如果要买入的话,要么有很强的波段操作能力,要么接受短期的排名靠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