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大盘全天低开后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血氧仪概念股全天强势领涨。旅游酒店股再度活跃,电力股展开反弹。下跌方面,汽车产业链个股集体调整。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800只个股下跌。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50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8亿。板块方面,血氧仪、旅游、电力、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汽车整车、农业、一体化压铸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0.26%,深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0.9%。
今天的研报聚焦免税行业、银行业、医疗三个方向。
关键词一:免税行业
来源:东吴证券
相关公司:中国中免、海汽集团、海南发展
核心看点:
中国居民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疫情期间下滑约30%,但本土奢侈品销售规模出现翻倍情况。
口岸及市内免税店是出境游重要的消费场景。随着出境游的恢复,口岸免税店销售规模将迎来修复,市内免税店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其中对中外人员往来管理进行了优化,其中重大调整主要是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和集中隔离,及取消国际航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即2023年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后,国际航班有望有序恢复,出境游将有序开放。
2019年,中国居民全球消费个人奢侈品规模为6519亿人民币,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3%,但其中仅有2173亿的规模成交在中国,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1%。
疫情影响下,消费回流初显成效,但中国居民奢侈品消费仍受到明显压制。经过2年全球疫情,中国居民消费回流趋势确立,中国奢侈品成交额占比从2019年全球的11%提升至2021年的21%,但从消费群体整体成交额上看,中国人奢侈品消费从疫情前的全球33%下滑至2021年的21~23%,下滑幅度显著。
疫情后国际往来几乎中断,大量本来成交在外国的奢侈品消费需求在本土落地,本土奢品消费规模加速提升,2020/2021年销售额增速提至48%/36%,实现两年翻倍。
中国居民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疫情期间下滑约30%,但本土奢侈品销售规模出现翻倍情况,造成此现象的供需两端原因在于:
供给端方面,疫情袭来国际通航中断后,各大奢侈品牌未能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大陆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重心,形成了中国大陆市场的供不应求;
需求端方面,疫情之下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压制,而作为可选消费的奢侈品与出境游支出一起作为非刚需支出受到缩减,造成中国居民整体奢侈品消费规模下降。
预期到2025年,中国居民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销售区域。在持续的消费回流趋势下,免税行业有望持续受益。口岸及市内免税店是出境游重要的消费场景。随着出境游的恢复,口岸免税店销售规模将迎来修复,市内免税店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关键词二:银行业
来源:湘财证券
相关公司:常熟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核心看点:
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有望进一步趋缓,负债端成本节约效应将继续释放;
房企融资政策逐步落实,房企资金来源改善,房地产风险趋于收敛,资产质量更加稳定。
随着美联储加息放缓和经济预期改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有望恢复增长,将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对盈利的贡献。
1、2022年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57bp,环比下降16bp,相比6月环比降幅20bp已经收窄。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133个基点,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降幅也已经明显收缩。总体来看,贷款利率已经到达历史低位,未来贷款利率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另外,在9月,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为是2015年来的首次行业自律调整,在居民储蓄意愿较强的情况下,将对舒缓银行计息压力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减轻银行息差压力。
2、近期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融资措施已经紧密部署落实,通过对存量和增量的双重融资支持,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增强,房地产资产风险将缓释。此外,今年房地产需求端因城施策,出台了包括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购房补贴、房贷利率下调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预计明年商品房需求端放松政策继续加码,随着经济整体向好带动居民收入提高,商品房销售有望逐渐回暖,银行房地产资产质量将进一步趋于稳定。
3、根据麦肯锡预测,2020年到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而银行坐拥最广泛的财富客群,是金融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将持续受益于财富市场扩张。另外,中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目前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足,第三支柱养老比例偏低,未来养老理财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三:医疗
来源:中信证券
相关公司:金石亚药、康希诺、迈瑞医疗、诺唯赞、万孚生物、益丰药房
核心看点:
疫苗和中医药板块:短期受益于抗疫需求,长期发展持续向好。
医疗器械板块:短期看ICU+检测,长期看医疗新基建+择期诊疗复苏。
抗病毒药、退烧药、抗生素、维生素等需求有望释放/恢复,预计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原料药/制剂高端制造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血制品的需求较刚性,明年供给将恢复持续增长态势。
1、12月26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标志着新冠防控进入新的阶段。世界各国均在Omicron时代择时放开,我国已做好准备。
2、疫苗和中医药。作为抗疫相关板块,短期受益于呼吸系统相关OTC药物、“新一代”新冠疫苗的加强接种带来的业绩增量。长期,新冠疫苗具有持续性需求,分析师陈竹判断未来新冠疫苗的市场规模类似流感疫苗。非新冠疫苗受益于消费升级、健康需求增加仍长期向好。中药板块受政策大力支持,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下具有长期增长逻辑。
3、医疗器械板块。短期看ICU+检测,长期看医疗新基建+择期诊疗复苏。疫情防控放开管理,可以预见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全国医疗机构将进入医疗设备采购的高峰期,特别是综合ICU必备设备采购需求将持续激增。高值耗材及常规IVD受疫情冲击后,预计恢复速度有所分化。
4、原料药/制剂高端制造产业链。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下游对于抗病毒药、退烧药、抗生素、维生素等需求有望释放/恢复,同时院端用药的需求也有望得到改善。预计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原料药/制剂高端制造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5、血制品板块。需求始终比较刚性,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分品种来看,白蛋白销量保持稳健,而静丙月平均销量整体呈稳健增长趋势;供给端则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整体呈现持续回升的趋势,分析师陈竹预计2023年供给将恢复持续增长态势。
6、投资策略。短期关注抗疫需求和防控放开带来的变化。疫情防控放开后,全国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将迎来数次感染高峰。呼吸系统相关OTC药物、“新一代”新冠疫苗的加强接种、ICU等硬件建设、抗原试剂的居家使用成为新冠防护的有力工具。同时预计退烧药/抗生素上游的相关原料药板块以及OTC药物下游的连锁药店板块都将成为短期抗疫需求受益板块。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