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疫情三年十大悲惨行业(一)|行业
限免 2022-12-14 18:43

疫情三年十大悲惨行业(一)|行业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投资参考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9:07

作者|朱振鑫

头图|视觉中国

 

从2019年12月出现首例病例到2022年底防疫大调整,疫情差不多整整三年时间。这三年间,不仅宏观的经济总量经历剧烈波动,微观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疫情的显著影响之外,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产业格局的变化。


有些行业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而有些行业却在惊涛骇浪中逆势崛起,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启一个疫情三年行业剧变的专题。我们将从A股市场的几百个行业赛道出发,看看哪些行业在近三年的大变局中最为受益,哪些行业最为受损。

 

行业分析有很多维度,先说一下我们选择的分析方法。

 

第一,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不包括港股、美股及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最优质的一批公司,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主流赛道,而且财务数据最为透明,一方面便于对比,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和投资接轨。


不过,对部分行业的统计会存在偏差,比如疫苗行业这三年肯定是大幅增长,但像科兴等疫苗公司没有在A股上市,而其盈利规模是极其惊人的,只看A股会有明显低估。

 

第二,以盈利增长作为唯一标准。短期股价强势的不代表就是高景气行业,如果只是估值提升而没有真实的盈利增长,那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主题炒作。


长期来看,股票投资投的是公司盈利,盈利才是衡量行业景气高低的最佳指标。有些行业股价很热闹但不盈利,依然不算高增长,有些行业可能营收趋冷但盈利增长,依然算是高景气。

 

在盈利指标的选择上,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归母净利润,这可能会因为一些非经常性损益造成一定误差,个别行业影响较大。比如,盐湖股份疫情前一年处置资产导致爆亏400多亿,对整个稀有金属行业的盈利造成了很大干扰,我们对这种极端情况会进行适当的剔除或处理。

 

第三,以主流ETF的跟踪指数为基础进行行业分类,没有ETF的结合中信二级行业。中信二级行业已经分得很细致,大概109个行业。但这种传统行业分类有些不太符合投资者的认知和投资习惯,所以我们在行业分类中主要参考目前主流的行业ETF,其实就是中证和国证指数的行业分类,然后再结合中信二级行业进行补充。

 

第四,对比2020-2022年年均盈利相对2019年盈利的增长情况。我们选取疫情后三年的平均盈利而不是直接用2022年的盈利,更能准确反映疫情后的整体情况。比如有些行业可能是前两年很赚钱,2022年不赚钱,但总体看疫情后还是赚钱的。


具体来说,我们先选取2020年和2021年全年盈利,2022年用截至到最新三季报的12个月滚动净利润代替,然后用这三年的平均盈利去计算相对于2019年盈利的增幅并进行排序。

 

从A股整体来看,疫情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所有行业总计盈利4.2万亿左右,疫情后三年也就是2020-2022年分别盈利4.28万亿、5.09万亿和5.22万亿,年均盈利4.86万亿左右,相比2019年增长了15.8%。如果单看2022年,A股整体盈利相比2019年增长了24.2%,年均增长7.5%。

 

从非金融石化板块来看,2019年总计盈利1.91万亿,占A股整体的45.4%。疫情后三年也就是2020-2022年分别盈利2.05万亿、2.44万亿和2.44万亿,年均盈利2.31万亿左右,相比2019年增长了33.1%,占A股整体的45.7%。如果单看2022年,非金融石化板块盈利相比2019年增长了28.1%,年均增长8.6%。

 

总体来看,疫情三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不仅没有下滑,还有明显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因为部分强势行业的爆发。如果分行业来看,各行业的盈利差异巨大,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严重衰退。其中最惨的十个行业合计损失了超过近4000亿净利润,盈利降幅平均高达111.6%。详细情况如下:

 

第10名:保险行业


疫情前:年盈利2724亿,市值3.4万亿(2019年

疫情后:年盈利2184亿(2020-22年平均),市值2.2万亿(2022年

盈利变化:-19.8%(-540亿/年

市值变化:-36.6%(-1.2万亿

 

保险行业虽然在A股只有5家上市公司,但疫情前年盈利已高达2724亿,仅次于银行,是A股的第二大赚钱行业。更难得的是,保险行业的盈利在疫情前还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疫情前三年,全行业盈利从1129亿大幅增长到2724亿,平均每年增长34.1%。


但疫情后的三年里,保险行业急转直下,三年平均盈利仅2184亿,比疫情前平均每年少赚540亿,降幅达19.8%。其中2020-2022年分别为2523亿、2160亿和1869亿,呈逐年下滑态势。相应的,保险股市值已经从2019年的3.4万亿大幅缩水至2.2万亿,整整蒸发了1.2万亿。

 

从盈利角度看,保险行业的衰退和疫情有一定关系。主要是疫情之下居民收入普遍下降,储蓄防风险的意愿上升,投保意愿下降。而且传统保险销售比较依赖面对面沟通,这在疫情下也受到显著影响。但疫情似乎不是主因,非疫情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

 

首先是监管“清虚”:这三年正好赶上保险代理人“清虚”的改革阵痛期,导致新业务价值增长乏力。过去保险个人代理是保费增长的主力渠道,占比接近一半。2019年之前保险大繁荣和保险代理人激增有直接关系。2015年新《保险法》大幅降低代理人门槛,保险代理人从以前三四百万的水平激增到2019年的973万人,个人代理保费规模也从不到1万亿大幅增长到1.8万亿元。


但这种过度宽松的监管催生了自保件、互保件、主动退保等一系列乱象,2019年开始,银保监连续出台代理人监管、佣金制度调整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监管,要求“清虚”,此后保险代理人队伍断崖式下降。截至2022年中,保险代理人只剩571万人,减少41%。如果看上市险企的数据,降幅更是超过一半。比如中国人寿从161万降至75万,中国平安从120万降至51万。

 

其次是投资波动: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巨大,其投资收益对盈利影响显著。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以债券、存款等固收类资产为主,占比基本在70%以上,只有少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基金及长期股权等高风险资产。2020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还不错,主要是股市走牛、利率上行。

 

但2021年之后投资收益转向下滑,在疫情和经济内生因素的作用下,各类金融风险频发:


一是房地产市场下行,大量房企爆雷,使险企投资的房地产股权和债券资产大幅减值,比如仅中国平安一家在华夏幸福上的资产减值就高达432亿;


二是股票市场大跌,2021年开始A股市场各板块接连进入熊市,使险企投资的股票及股票基金受损严重;


三是利率下行,经济衰退导致利率近两年再下台阶,长期利率下行导致险企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下降。不管是房地产、股市还是利率的风险,表面上看是由经济内生的衰退所致,但实际上也都和疫情脱不了关系,尤其是2022年疫情对经济的拖累更为明显。

 

行业代表性公司全梳理:

 

100%的公司盈利下滑。从公司层面看,5家A股上市险企的盈利无一例外地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行业内最赚钱的中国平安,疫情后三年平均每年少赚357亿,降幅达23.9%,其次是中国人寿(-134亿/年,-23.0%)。降幅最小的是中国人保,平均每年只少赚4亿,降幅1.7%,其次是中国太保(-25亿/年,-8.9%)。


今天先讲到这里,之后我们再继续讲其他行业。


本内容为妙投付费专栏内容免费试读,谢绝转载,了解更多,欢迎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