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振鑫
头图|视觉中国
从2019年12月出现首例病例到2022年底防疫大调整,疫情差不多整整三年时间。这三年间,不仅宏观的经济总量经历剧烈波动,微观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疫情的显著影响之外,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产业格局的变化。
有些行业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而有些行业却在惊涛骇浪中逆势崛起,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启一个疫情三年行业剧变的专题。我们将从A股市场的几百个行业赛道出发,看看哪些行业在近三年的大变局中最为受益,哪些行业最为受损。
行业分析有很多维度,先说一下我们选择的分析方法。
第一,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不包括港股、美股及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最优质的一批公司,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主流赛道,而且财务数据最为透明,一方面便于对比,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和投资接轨。
不过,对部分行业的统计会存在偏差,比如疫苗行业这三年肯定是大幅增长,但像科兴等疫苗公司没有在A股上市,而其盈利规模是极其惊人的,只看A股会有明显低估。
第二,以盈利增长作为唯一标准。短期股价强势的不代表就是高景气行业,如果只是估值提升而没有真实的盈利增长,那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主题炒作。
长期来看,股票投资投的是公司盈利,盈利才是衡量行业景气高低的最佳指标。有些行业股价很热闹但不盈利,依然不算高增长,有些行业可能营收趋冷但盈利增长,依然算是高景气。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全文为 2957 字,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