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李昱佳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受益于全年龄段对按摩仪需求的攀升,小型按摩仪行业有望加速渗透,龙头倍轻松有望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倍轻松独特的商业模式赋予其极高的业绩弹性和成长性;
倍轻松的估值有进一步拔高的基础,未来仍有不少上升空间。
自12月1日在妙投直播中提及倍轻松有望受益消费复苏以来,这个小型按摩器龙头股价涨幅已超30%。妙投判断这几天的预期消化回落很可能是结构性机会,后续其业绩和估值均有望开启一波向上修复。
下此判断的逻辑有两层:一是倍轻松作为行业龙头未来有望能享受更多行业红利蛋糕。二是倍轻松过去几年正在高速增长的业绩,由于2022年口罩原因下的交通人流量锐减而戛然而止,但随着精准防控措施的逐渐落地,倍轻松不但业绩有望快速扭亏为盈,并且展店速度会快速提升,进一步拔高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
小型按摩器行业有望加速渗透,龙头公司会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趋势下,国民保健意识不断觉醒,推动国内按摩器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按摩器具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及需求增长最快的主要消费市场。
虽然增速高,但国内按摩器市场的渗透率仅有1.5%,对标日韩超1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妙投推测2025年前,细分小型按摩器市场会在供需均扩大的驱使下加速渗透。
从其全年龄段的需求端看,近几年近视率提升快、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催生出大量的青少年护眼需求,中青年因高强度的伏案工作、差旅普遍存在颈腰椎问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望带动均价较低的颈腰椎按摩仪、眼部按摩仪和按摩靠垫的需求更快增长。
从供给端看,小型按摩器生产成本多在百元,已有3000多家企业瞄准机会布局小型按摩器产品,供给的增加也有望带动市场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虽然入局企业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CR5仅有34%。且大多数的竞争聚焦在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竞争格局稳定,SKG和倍轻松已在颈椎、头部、眼部按摩仪优势赛道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未来有望享受更多品类发展红利。
独特的商业模式赋予倍轻松更高的弹性和成长性
倍轻松“轻资产”运营模式和“直营+加盟”的商业模式拥有极大的业绩弹性,妙投判断,2023年倍轻松不仅能在疫后修复中快速扭亏为盈,市占率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业绩高增长。
(1)轻资产运营下产品品类更丰富,溢价能力更强。
小型按摩仪的生产壁垒不高,因此倍轻松将生产外包,重心放在研发上。这种轻资产模式使其总能走在设计工艺最前沿,从而赋能产品,产品品类持续丰富,迭代迅速。
如2021年推出的智能艾灸盒,2022年针对干眼人群推出的智能润眼仪,都获得业内一致好评。新品类的耗材属性更完善了硬件+耗材的商业模式,提升复购率和粘性,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更重要的是,高研发投入下的产品力和品牌力确保了产品明确的溢价能力。
根据长城证券调研数据,倍轻松产品定价普遍处于行业前列,且高定价下仍能销量领先。据天猫官网上数据,半年眼部/颈部/头部按摩仪月销量TOP5的品牌中,倍轻松眼部/颈部/头部按摩仪分别位列2/4/1名,可见产品溢价明确,盈利能力较高。
(2)打造营销闭环,线下渠道修复弹性大。
不论是线下以直营为主,还是线上以B2C为核心,倍轻松一直致力于打造营销闭环。这种商业模式对成长期的倍轻松而言,能更好地维系产品力和品牌力,塑造高端化品牌形象,为后续拓店奠定基础。
直营门店选址于客流量较大的机场、高铁站以及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通过为年轻白领提供按摩、茶水、点心等附加服务,试图打造成用户在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一个疗愈间。
直营门店的这种高客流消费力,既匹配了公司远高于线上线下经销渠道的高端产品定价(2017年至2020年公司直营门店价格普遍在500-700元,远高于线上线下经销渠道100-300元的产品价格区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更易提高客流转化率,增强客户粘性,进而提升产品复购率。2017至2020年的短短三年间,公司的复购率提升近14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后倍轻松立刻调整渠道重心,以B2C模式为核心的线上渠道扩张提速。但线上渠道重视营销,引流及促销费用等销售费用常年维持高水平,价格也比线下渠道低不少,线上渠道增量越来越难以抵消线下渠道的承压。
尤其2022年上半年受高线城市疫情反复,机场、高铁、核心商圈的客流量锐减,倍轻松线下门店销量受阻,前几年营收超30%、净利润约27%的高复合增速戛然而止。
2022年前三季度,因线下门店支出很难大幅缩减,倍轻松销售净利率因期间费用率大涨骤然降至-8.88%,归母净利润亏损0.58亿元,同比下降187.19%。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前期承压越多,修复弹性也就越大,这也是倍轻松在这次消费复苏预期炒作中大涨的原因。虽然业绩承压,倍轻松展店步伐并未停滞,直营门店已有174家,覆盖一线城市机场、高铁站、中高端商场,2021年底启动的加盟门店也拓展了28家。
此外,倍轻松“拟在全国各地新设248家门店”的募投项目和加盟展店也有望迅速拓展。借助加盟模式的低成本优势率先布局低线城市获得先发优势,不仅推动市占率的快速提升,还能有效降低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带动盈利能力的提升。
待明年疫情逐渐褪去后,展店速度提升和线下渠道客流量恢复双助力,倍轻松有望快速扭亏为盈,短期业绩的弹性较高,中期成长性也更强。
倍轻松市值还有多少上升空间?
参考周大福、海底捞、奈雪的茶、绝味食品等公司随线下门店扩张,估值水平也逐渐拔高的先例,未来两年倍轻松随着直营和加盟门店数量的攀升,其估值也极有可能逐渐被市场推高。
因此,以其2021年0.91亿元的净利润为基数,若保守估算2023年净利润比2021年仅增长10%达到1亿元,PE取值参考其2021年(70-80倍)和上市以来均值(59倍)取50倍,对应2023年总市值约50亿元,相较当前仍有51.5%的空间。若再保守些PE取40倍,相较当前仍有22%的上涨空间。
而当下时点,倍轻松前几日已随消费复苏预期炒作上涨超30%,因此妙投建议短线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这两天的股价消化回落机会。
(图片来源:亿牛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