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春节临近,猪肉股能否迎来一波行情?| 行研
2022-12-07 08:00

春节临近,猪肉股能否迎来一波行情?|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53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春节腌腊行情或将支撑猪价小幅反弹,但市场情绪也不会高涨,猪肉股难有起色;

  2. 2023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将迎来猪肉股下一轮行情;

  3. 猪价反转的信号:一是产能去化9%以上;二是仔猪价格创新低而猪价未创新低。


在经历了快速回调之后,猪肉股板块近期迎来一波回暖。

 

10月19日至10月28日期间,猪肉股出现明显回调,跌幅达14.64%。之后,猪肉股在10月29日触底反弹,反弹趋势一直持续至12月2日,期间涨幅为14.0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猪价从2022年11月初26.83元/kg的高点一路回落至12月2日的23.13元/kg,期间降幅达13.79%。显然,股价与猪价走势形成背离,这主要是春节临近,市场对年底的猪价预期乐观。

 

(图表来源:东方财富)

 

回顾历史,年内猪价低谷通常出现在3月-5月,主要是因为春季后消费需求转淡,需求疲软对猪价形成压制。而年内高点通常出现在11月-次年1月,主要是因为冬季消费、年关消费叠加腌腊消费需求增加。而8-9月则因为开学季叠加“双节”消费需求增加对价格有所抬升。

 

从2022年内猪价上涨节奏看,猪价低点出现在3月,9月大幅上涨,符合猪价的季节性变动规律。那么,春节消费旺季来临,猪价能否反弹?以及猪肉股能否迎来一波行情?


一、猪肉股短期难有起色


春节腌腊行情或将支撑猪价小幅反弹,但市场情绪也不会高涨,猪肉股难有起色。

 

步入11月,猪价开始回落,主要是生猪供增需减导致的。供给端,在市场预期的影响之下,规模场加快出栏节奏,压栏和二次育肥猪开始集中释放;需求端,因受疫情影响,需求端表现疲软。

 

腌腊和节前备货或能支撑猪价高于当前水平,但难反弹至10月的价格高点。

 

尽管春节前是传统猪肉消费旺季,但今年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季节性需求能否增加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猪价持续下跌降低了养殖户对后市猪价的预期,市场惜售情绪减弱,甚至会引起恐慌性抛售,这会对猪价起到比较明显的压制作用。

 

即使春节前猪价有所反弹,猪肉股也难有起色,主要是市场对猪价后市较为悲观。

 

短期,考虑前期压栏集中释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二次育肥和压栏,博弈的是未来1-2个月左右的猪价,10月期间压栏减少的供给会在12月出栏时形成更大的供给,从而对猪价形成较大的冲击。

 

中长期,2023年3月生猪出栏量将环比增加,供需关系得到恶化,进一步加大猪价下行压力,这一趋势至少持续至2023年8月

 

这是因为,在猪周期分析框架中,能繁母猪代表了生猪产能,当期能繁母猪存栏将会决定约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2年5月开始环比增加,一直持续到2022年10月。

 

基于以上情况,市场认为猪价进入了下行周期,猪肉股就很难有乐观表现。短期看,猪肉股还存在超跌反弹的机会,但从产业逻辑上看,风险大于机会。

 

二、猪肉股后市如何演绎?


当前,猪肉股本轮上涨行情已经结束,妙投预测2023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将迎来下一轮行情。

 

历史上看,猪肉股的上涨行情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预期炒作阶段,即市场通过推演供需逻辑来推测未来猪价会上涨,这时股价会先于猪价开始启动;二是逻辑兑现阶段,猪价上涨起主要作用,猪肉股走势与猪价呈现显著正相关,该阶段板块效应明显;三是利润兑现阶段,业绩驱动,出现分化行情。

 

复盘本轮猪周期的上涨行情,已经经历了前两个阶段:

 

(1)板块预期改善:2021.08-2022.04,历时约5个月,累计上涨26%左右。


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年7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出现了拐点,产能去化是当时猪肉股股价上涨的主逻辑。但2022年4月以后,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幅度趋缓,“产能去化”逻辑被破坏,猪肉股自4月19日开始迎来一轮普跌。

 

(2)逻辑兑现阶段:2022.04.27-2022.07.11,历时2个月多,累计上涨约20%。


沿着猪价回升的轨迹,市场投资逻辑逐渐切换至“逻辑兑现”上,股价开始对猪价上涨给出正反馈。

 

但业绩兑现阶段并没有如期所至,主要是猪肉股前期股价涨幅过多,已经透支了当前业绩,而几大猪企业绩并没有超预期,市场避险情绪高涨。具体详情请看妙解公司《牧原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市场为何不买账?| 一解财报

 

可见,本轮猪肉股行情已经结束,那何时会迎来下一轮行情?

 

当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环比为负,即出现板块预期改善的信号,或将进入炒预期阶段。

  

当前,生猪养殖上市企业的养殖完全成本普遍在16-18元/kg之间,假设行业平均成本线在17元/kg,远低于当前23元/kg左右的猪价,高利润自然驱动产能回补,如上文所述,行业产能自2022年5月开始增加,一直持续到了2022年10月。

 

(数据来源:农业部数据)

 

目前猪价出现回落,养殖盈利自高位下滑但尚未进入亏损期间,行业很难出现去化;而只有当养殖利润转亏时,即猪价低于17元/kg时,行业将进行去化,届时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环比负增长,意味着10个月后生猪出栏出现边际改善;当养殖企业开始亏损现金流,且连续2个季度时,才是真正进入到周期性的去化阶段。

 

那么,市场何时开始持续去化?即出现板块预期改善的投资机会。

 

妙投认为,当前在高利润下,产能上升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按照目前产能回补速度来推演(月度0.4%-0.5%的环比增长),粗略预测2023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能回到2021年峰值,养猪企业出现深亏,之后市场进入去化阶段。此外,相关投资者需要跟踪政策、疫情和投机行为(压栏和二次育肥等)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而回归峰值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的时间(2023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对应到周期内猪价低点应当出现在2024年二季度,即下一轮猪周期有望在2024年二季度反转

 

三、如何把握猪周期反转节点?


这需要复盘历史周期,哪些指标可以预判猪价走势。

 

基于历史上猪周期的复盘,即从2006年至今四轮完整的周期,妙投总结出猪价触底的2个指标,据此,投资者能更好地判断猪周期何时启动。

 

(1)一轮典型的猪周期的产能去化幅度基本上都是在9%-20%之间,即能繁母猪存栏量从高点回落9%-20%,就具备了启动一轮猪价上行周期的基础。

 

(2)自2010年以来连续三轮猪周期的底部特征显示,仔猪价格创新低而猪价没有创新低,这是猪价触底并开始启动上涨的一个显著信号。

 

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仔猪价格和生猪价格的背离实际反映的是补栏意愿(仔猪价格)和养殖利润(仔猪-生猪价差)的背离,这是因为在猪周期底部,产业处于大范围亏损状态时,产能开始集中退出,特别是在猪价(即包括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最后一轮的恐慌性下跌之时,这种背离正是产能加速退出的一个清晰信号。

 

总之,猪周期反转的两个信号:一是产能去化9%以上,即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高点回落9%以上;二是仔猪价格创新低而猪价并未创新低。


而环保政策和疫情等非市场因素能够催化行情加速到来。这是因为,每一轮周期的起点都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叠加环保政策或疫情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造成猪价更大幅度的波动,包括蓝耳病、口蹄疫/仔猪腹泻、环保和非洲猪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