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不起眼的鹏辉,为何在锂电企业中一枝独秀?丨一解财报
2022-12-06 08:47

不起眼的鹏辉,为何在锂电企业中一枝独秀?丨一解财报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4:46

出品丨妙投APP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在一众锂电企业中,鹏辉能源今年的股价走势最好,主要是因为乘上了储能的东风;

  2. 汽车动力锂电池头部企业地位牢固,二三线锂电池厂商上升空间小;

  3. 储能将会成为锂电池厂商的又一擂台,及时切换“锂电池+钠电池”储能赛道将增加最终胜算。


整个新能源板块在2022年都经历了大幅的回调,锂电池厂商也不例外。


企业名称1-9月电池装车量GWh同比增长今年股价波动
宁德时代9296.6%-33.3%
比亚迪43.1193.2%-2.2%
中创新航13.3135.8%-47.1%(上市以来)
国轩高科9.499.2%-36.3%
欣旺达4.8--42.8%
LG新能源4.5-11.4%-
蜂巢能源4.5164.7%-
亿纬锂能4.4158.8%-28.5%
孚能科技3.7148.3%-15.0%
瑞蒲兰钧3.2--
正力新能1.817.6%
捷威动力1.871.4%
多氟多1.5--12.5%
鹏辉能源1.0-62.8%


在全行业龙头宁德时代都回撤了33.3%的情况下,今年1-9月电池装机量前15的企业中,已经上市大部分都走出了跌幅。唯有两个例外,一个是今年凭借越来越高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撑住整个板块下行趋势的比亚迪,另一个就是今天要拿出来分析的鹏辉能源。


为什么在锂电厂商中相当不起眼的鹏辉能源,却能够逆着整个板块的下滑走出上涨的趋势?市场给这样答案的根据是什么?随着时间推移,二三线锂电池厂商将会何去何从?投资者又应该关注哪些趋势?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个解析。


动力电池赛道龙头笼罩,鹏辉切换储能获利


早在去年7月的深案例《宁德时代的价值,将由动力电池的“终局之战”决定》中,我们就曾深入地解析过锂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宁德时代。其中在预测未来行业竞争格局的部分,我们直接将宁德时代与台积电进行了对比,都具有极高行业领先性的两者,竞争优势保持的逻辑也非常相似:


  1. 宁德时代通过全力扩展自身的生产规模,以规模效应降低整体成本(台积电通过先进制程赚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加速折旧令先进制程过渡到普通制程),通过价格战压低对手盈利水平,确保自身盈利能力优势;

  2. 盈利差距间接影响新动力电池技术(先进制程)的研发、二三线厂商研发投入比较有限, 在下一个技术节点就会落后于宁德时代(台积电),从而在下一代产品上形成更明显的优势。



由龙头统治逻辑所构成的动力锂电池市场格局可谓“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虽然宁德时代本身的市占率有小幅度的下降,但行业内前五、前十的市场占有比还在不断上升。


市场没有空间的情形下,继续“硬”挤只会头破血流,典型的结果就包括产能过剩。正如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高工锂电年会上说的: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而唯一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成本低的电池产品。


到那个时候,首先遭殃的,显然还是没有更多资金推进规模和新技术研发的二三线小厂。提前寻找出路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而按照目前锂电池的发展趋势看,最大的机会就在“隔壁”——储能市场。



随着风光等发电过程不稳定的新能源占比增多,以及整体电网效率升级提出的调配能力需求,储能的整体市场正在快速爆发,按照多方机构的预测,全球表前(电网侧)和表后(用户侧)的储能总需求,在2025年就有可能突破1万亿。



而鹏辉能源恰好踩中了储能发展的契机,在生产消费类锂电芯和汽车动力电池的同时,2021年就实现了50.1GWh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同比增长 194.7%;户用储能锂电池出货 5.5GWh,同比增长83.3%。一跃成为能电池出货全球第二。



更重要的是,凭借储能市场的布局与需求,公司持续实现了满产满销,不仅没有被动力电池龙头挤压,反倒自己活得非常滋润。


储能市场之战即将开启,抢客户拼技术布局



得益于2019年开始抢先布局储能市场,鹏辉目前已经在多个储能应用领域建立了大客户和更深的战略关系。尤其是中国铁塔、中国移动、南方电网、三峡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这些自带巨大储能市场的企业。



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鹏辉目前的业务架构还在继续向储能赛道倾斜,以今年上半年的业务同比增长为例,其中储能电池业务占营收比约 50%,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300%;动力电池业务占营收比约15%,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104%;消费电池业务占营收比约 28%,较 2021 年同期增长约 17%。


在顶梁柱储能电池之外,鹏辉也没有放弃其他赚钱机会。消费电池领域主攻更新、市场需求更大的便携储能;汽车领域深度合作服务于上汽通用五菱(柳州工厂)。


最核心的研发优势资源基本集中起来抢占储能市场高点,目前主要的研发成果包括锂离子电池水性环保技术(水性粘合剂,更环保、更安全)、以及未来有可能投运到储能市场中的钠离子电池(2023年有希望实现部分生产)。


关键要看接下来能跑多快



在转向储能赛道之前,鹏辉能源已经在动力电池上“落败”过一次。2019年和2020年因为众泰汽车、知豆汽车等客户破产,导致公司分别计提了1.3亿元和1.2亿元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一度出现了糟糕的“增收不增利”.截止今年上半年,境内外的毛利润水平已经提升至17%和22.7%,继续稳步回升。




在赛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鹏辉能源正在全力推动雪球,一方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以期能够站稳储能市场“小龙头”地位。较大规模的投入虽然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利润的获取,但参考动力锂电池赛道,稳固行业地位显然更重要。


当前,鹏辉的市盈率为77倍,凭借储能赛道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自身持续扩大的产能,其营收和净利润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147%。虽然今年其股价已经上涨超过60%,其股价目前仍略微低估。


按照后续每年净利润80%的增幅估算(规模效应凸显),其PEG刚好为1(合理估值),感兴趣的投资者重点关注其阶段性净利润表现,如果超过合理估值范围可以继续持有。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