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医疗器械+HJT电池片+医疗服务】国产化、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医疗器械板块哪些企业值得关注?
2022-11-18 19:00

【医疗器械+HJT电池片+医疗服务】国产化、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医疗器械板块哪些企业值得关注?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4:01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大盘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沪指再度失守3100点,创业板指小幅反弹。盘面上,医药股继续活跃,生物制品方向领涨,但许多医药股尾盘出现冲高回落。教育股临近上午收盘前异动大涨。赛道股盘中反弹, HJT 电池方向走强。下跌方面,信创概念股尾盘集体跳水。半导体板块冲高回落。

 

板块方面,教育、生物制品、新冠治疗、中药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酒店、先进封装、数字货币、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

 

医疗器械板块今日涨幅居前,其中尚荣医疗涨停,理邦仪器、宝莱特涨超10%。消息面上,国家卫健委表示,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今天的研报聚焦医疗器械、HJT电池片、医疗服务三个方向。

 

关键词一:医疗器械

 

来源:申万宏源证券、财信证券

 

相关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怡和嘉业、开立医疗

 

核心看点:

  1. 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加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国内ICU床位数量有望大幅提升,带动众多种类和资金量庞大的医疗设备需求。

  2. 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化、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可关注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厂商。

  3.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设备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1、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其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同时加强方舱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建设。

 

2、国内ICU床位数量有望增加


根据各地卫健委数据统计,国内新冠定点医院数量约1500-1600家。以单家医院400张床位估计,共需ICU床位数约6万张。当前国内ICU床位约为13万张,按照二三级医院总计600万张床位计算(不含ICU),当前国内ICU床位配置比例约为2.2%。以此估计,若配置率提升到10%,国内需新增4.7万张ICU床位,提升数量巨大。

 

3、ICU建设涉及众多医疗设备。


ICU涉及医疗设备:监护仪、呼吸机(包括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输注泵、心电图机、呼吸湿化治疗仪、连续性血液透析机(CRRT)、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除颤仪、血氧仪、制氧机、便携式彩超、移动DR、血气分析仪、可视喉镜、支气管镜、营养输注泵等。按照单张床位25万元设备估计,4.7万张ICU床位将带动百亿级别设备需求爆发。

 

4、政府投资主导,专项债发力提供资金保障。2020年以来的医疗新基建重心在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卫生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专项债加速发力为本次医疗新基建提供了资金保障,2022年1-5月我国卫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27.8%。

 

5、结合上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多项防疫措施出现调整。分析师张静含认为,包括加强国内ICU床位建设在内的各项举措的实施相较2020年更为迫切,ICU床位需求有望在短期内得到爆发。分析师邹建军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化、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

 

医疗器械板块可以关注:迈瑞医疗(涉及产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AED、便携彩超等,单床出厂价计算的设备金额超10万元,公司市占率超过50%)、联影医疗(移动DR、车载CT等)、鱼跃医疗(呼吸机等)、怡和嘉业(呼吸机等)、开立医疗(便携式彩超等)、理邦仪器(心电图机、监护仪、血氧仪、便携超声等)、万东医疗(DR、CT等)、宝莱特(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等)、健帆生物(CRRT等)。

 

关键词二:HJT电池片

 

来源:东亚前海证券

 

相关公司:隆华科技、江丰电子

 

核心看点:

  1. HJT降本路径清晰,降本速度加快,产能扩张加速,部分产能已落地。

  2. 2022年-2025年HJT及薄膜电池片出货量分别为6GW、25GW、60GW、125GW。


 

目前HJT电池片转换效率略高于N型TOPCon电池片。由于HJT电池是对称结构,因此可以与钙钛矿相结合成为叠层电池,效率有望突破HJT理论转换效率。TOPCon电池受制于结构问题,无法突破理论转换效率。

 

HJT降本路径清晰,降本速度加快。HJT电池片降本主要有5个方向:设备国产化、低温银浆国产化、工艺改善降低银浆耗量、靶材国产化、硅片薄片化。

 

HJT产能扩张加速,部分产能已落地。据东亚前海证券分析师段小虎统计,我国HJT规划产能或将突破150GW,现有产能约为15.65GW。HJT电池片产能建设周期约为18个月,因此部分产能将于2023年、2024年落地。根据迈为股份预计,2022年HJT产能或将达到20-30GW。

 

根据CPIA预测,在保守情况下2022/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05/220GW,乐观情况下分别为250/275GW,根据当前全球光伏行业的高景气程度,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超过CPIA的乐观预期。段小虎预计,2022-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260GW、345GW、414GW、497GW。

 

由于考虑容配比因素,全球组件需求量高于装机量。假设容配比为1.2。通过计算,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量分别为312GW、414GW、497GW、596GW。

 

由于HJT电池片目前经济性相较于TOPCon和PERC较差,近2年HJT及薄膜电池片需求较少,需求量占比较低。预计2022年-2025年,HJT及薄膜电池片占比分别为2%、6%、12%、21%。

 

根据HJT及薄膜电池片出货量占比,段小虎预计2022年-2025年HJT及薄膜电池片出货量分别为6GW、25GW、60GW、125GW。

 

关键词三:医疗服务策略

 

来源:东北证券

 

相关公司:通策医疗、海正生物、爱尔眼科、爱博医疗

 

核心看点:

  1. 2022年消费医疗公司恢复缓慢,板块估值处于近3年底部,疫情常态化管控下,精准防控措施有望促进促进城市医疗消费需求释放。

  2. 口腔、眼科、中医赛道依旧“内生+外延”增长确定。严肃医疗方面肿瘤、综合医疗刚需属性强,康复蓝海市场,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下高效质优的标准化/精细化住院的服务公司皆存在较大发展机会。


经过上半年大范围疫情,尽管目前各地散发性疫情频发,疫后修复,消费缓慢复苏逻辑依旧确定。在未来疫情精准化防控政策趋势下,一刀切限制性政策有望改善,消费生活有望复苏改善。

 

从医疗服务2022年政策端来看,鼓励支持社会办医风向不变,优质民营医疗服务公司将在行业规范优化中胜出。“监管规范民营医疗服务+医保集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服务未来发展方向。

 

各省市地区陆续发布《DRG/DIP三年行动计划》,DRG/DIP付费下,对各医疗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利好提供高效质优的标准化/精细化住院的服务公司。

 

政策引导治疗类、手术类和中医类医疗服务将提升价格空间;未来耗材、设备折旧占比较大,容易被诱导服务的项目的价格可能会被调低。同时医疗技术创新迎来利好,新增价格项目着力支持基于临床价值的医疗技术创新。

 

消费医疗耗材集采,“技耗分离”背景下,回归高质量技术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集采降价观望期需求将在23年进一步释放。控制流通成本与高毛利耗材价格倒逼医疗服务公司转型提高服务标准,拓展服务新项目,促进“服务高端化”。

 

10月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行业整体利好政策推动中医行业规模迅速增长,中医认可度提升,名医堂工程直接利好中医连锁。人才发展政策从供给端推动中医行业迅速发展;中医连锁优质医师的稀缺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