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信创+医疗新基建+数字化采购】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2022-10-18 10:48

【信创+医疗新基建+数字化采购】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3:25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今天大盘震荡走高,沪指五连阳,两市近4000支股票上涨。从盘面上看,工业母机概念股掀涨停潮,数字经济概念股持续走强,创业板股科创信息3连板,此外,军工、医疗、半导体等板块均表现活跃。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信创板块还能如何关注?我们该如何理解医疗器械板块的这一波走强,以及医疗新基建还将释放哪些投资机会?今日研报,我们聚焦三个关键词:信创产业、医疗新基建、数字化采购

 

来看10月17日的3篇精选研报:

 

关键词一:信创

 

来源:国盛证券-信创: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相关公司:中国软件、金山办公、神州数码


核心看点:

  1. 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对华先进计算和半导体的出口管制持续加码。随着中美博弈逐渐强化,我国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持也逐渐明朗化,信创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2. 预计伴随环境渐稳、支持力度加大、订单拐点出现,信创板块具备中长期向上空间。可以在短期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更高、风险更低的信创软件及部分自主硬件环节。


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对华先进计算和半导体的出口管制持续加码。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在此关口,我国信创产业备受关注。

  

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高畅认为,我国信创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的原因:

 

1、中央及地方强化政策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开启新一轮信创建设周期。1)《“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2022-2025年将开启新一轮数字经济建设周期。2)党政信创将从电子公文向电子政务推进、从省市延伸到街道乡镇。3)行业信创规模化落地,大单不断。4)地方政府出台刺激消费举措,信创产品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环节将直接受益。

 

2、行业信创整体渗透率仍较低,提升空间广阔。据统计,按照信创“2+8”体系,目前党政和金融信创渗透率处于第一梯队;电信、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处于第二梯队;教育、医院领域渗透率最低,处于第三梯队。考虑到行业信创相较党政信创服务器数量更多、业务系统需求更加复杂,未来随着渗透率上升,预计会成为远超党政信创的庞大市场。

 

刘高畅分析师预计伴随环境渐稳、支持力度加大、订单拐点出现,信创板块具备中长期向上空间。建议在短期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更高、风险更低的信创软件及部分自主硬件环节:

 

1、订单拐点的确定性。Q3Q4为计算机传统旺季,招标较为密集。同时近几年客观因素影响了IT建设节奏,20H1部分需求延缓到20H2-21H1集中释放,导致21H1基数较高、21H2基数较低;而22H1部分项目招投标、交付、维护仍受一定影响,导致需求延后到22H2集中释放。

 

2、低风险环节的确定性。在信创各环节中,基础软件(OS、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部分外设设备环节具备比较优势:自主操作系统龙头中国软件、国内自主云办公龙头金山办公、全产业链布局的自主打印龙头纳思达、华为生态中openGauss数据库的佼佼者海量数据、华为鲲鹏核心合作伙伴神州数码。

 

3、长期攻坚的确定性。坚定不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信创战略地位不会改变。产品性能突出的有CPU与GPU龙头海光信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核心龙头中科曙光、全自主架构芯片龙芯中科、云边端全栈布局的AI芯片龙头寒武纪。


关键词二:医疗新基建

 

来源:华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专题

 

相关公司: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伟思医疗

 

核心看点:

  1.  医疗新基建即在此背景下进入新周期,特点上以公立医疗医疗改扩建为主,预计2022年底开始进入项目竣工高峰期。

  2. 融资渠道多元,医院建设、设备购置主要由央地两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2020年该部分资金规模约1.14万亿。

  3. 国产设备在众多领域突破进口垄断,终端医院的使用满意度提升,国产品牌价值突显,高性价比有利于逐渐实现进口替代,从而满足不同购买力的医疗卫生机构需求。 


谭国超认为:《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为医疗新基建建设指明方向。

 

医疗新基建项目从资金下达到项目竣工正式营业预计前后需要两到三年时间,2020年以来不断有更多项目立项,从参与主体看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更多,且多数三级医院投资金额大,从时间推算看,2022-2023年可能为这次新基建项目竣工高峰。

 

医疗设备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配置情况还差异较大,无法形成同质、稳定、就近的医疗服务,这是目前患者更希望去高等级医院就诊的原因。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达7721亿元,其中医疗设备达到4556亿元,占比约59%。

 

政策方面,政策充分鼓励国产医疗设备,不仅在产业政策上有配套,在终端医院的采购环节也加以倾斜。政策鼓励的出发点很多,包括供应链安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发展国产医疗装备产业等等。

 

国产医疗设备价格通常是进口价格的60-70%,且在临床使用上充足满足需求,并能针对中国临床医生的使用习惯加以改进,对医生的多元化的需求快速回应,终端医院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国产也诞生了如迈瑞、联影等优秀品牌公司。

 

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晚于海外,迄今发展仅约50年,在众多高端设备领域尽管实现了突破,但还有很多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仍不足30%,如手术机器人、高能放疗设备、内窥镜、高端彩超、三维电生理标测设备。

 

关键词三:数字化采购

 

来源:天风证券-产业数字化深度研究

 

相关公司:齐心集团、晨光股份

 

核心看点:

  1.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2. 数字化采购的发展驱动力来自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保持供应链及经营的稳定性等基本诉求。 

  3. 后疫情时代,采购数字化趋势持续深化。

  4.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的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

 

吴立认为数字化采购是产业数字化的主力战场之一。数字化采购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可以降低风险、提高合规性,最终提高采购部门可管控的支出项目,帮助企业大幅提高采购速度、效率与敏捷性。

 

当前全球各国供应链承压,在数字化领域有效布局的物资采购企业有望抢先抓住市场前期机遇,巩固行业地位并提升市场份额。

 

2021年我国数字化采购渗透率仅约7.5%,当前央国企成为数字化采购领军者,有效驱动大中型民营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

 

吴立认为现阶段数字化采购仍处于发展初期,看好数字化建设走在行业前列的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或将步入高速增长期。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