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10月12日的3篇精选研报:
关键词导读:
关键词一:轮胎
轮胎原材料成本处于下降趋势,海运价格也处于下降趋势,国内轮胎企业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具备相对的成本优势,有望提升市占率。
2021年以后全球经济复苏,汽车销量高增带动轮胎的销量,而国内潜在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很庞大,未来可期。
国内汽车企业数量经过数年并购和淘汰,出现大规模下滑,提升了集中度,增强了国内龙头企业实力,龙头有望在新能源趋汽车对轮胎提出新的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后发品牌的弯道超车。
关键词二:煤炭开采
“双碳“政策推进发电结构变化。“控煤”将成为“双碳”政策主要实现途径。
新旧动能转换,用电需求韧性仍存。2025年前煤电需求预计不会达峰。
风险提示: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清洁能源发电超预期,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
关键词三:钠离子电池
2022年是钠离子电池迎来产业化0-1质变的关键节点;电动车爆发推动锂价飙涨,钠电池低成本受到重视;政策明确鼓励发展钠电池;特性和储能适配,有助提升大储收益率。
钠电池行业的中长期机会值得关注,从弹性、确定性、主产业链三个维度看未来投资趋势。
研报摘要
主题一:相对制造成本下降、需求猛增,国内轮胎企业迎来利好
来源:国联证券-轮胎行业深度报告
相关公司:赛轮轮胎、玲珑轮胎
张晓春认为:目前天然橡胶与丁苯、顺丁橡胶均已从此前高点回落,价格都在12000元/吨附近,有效地减轻了轮胎企业的成本压力。炭黑的价格从近期超过10000元/吨的高点回落后又呈现出反弹的趋势,而白炭黑则从前期高点回落后仍在低位。综合来看,轮胎原材料成本处于下行趋势中。
由于轮胎制造行业同时也是高耗能的行业,无论是轮胎本身的制造过程还是其原材料合成橡胶、炭黑的生产过程都需要消耗较多能源,由于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在欧洲地区涨势尤为显著,欧洲以外的轮胎企业获得了相对的能源成本优势。
从海运指数与全球各主要航线CCFI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正从前期的历史高点回落。轮胎行业的海运成本目前还处于下降趋势中,运输成本压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2021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汽车行业回暖,当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268.48万辆,同比增加6.05%,对轮胎的需求也将跟随汽车销量上涨。
中国已经是汽车保有量第一的国家,但按照人均拥有量来算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按照中汽协的预测,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年复合增速约3.5%。
目前新能源车占比的快速提升带来了全球乘用车轮胎新的需求增长点,原因在于新能源车自重大、加速快与噪音低的新特性对轮胎提出了多项新需求,除了给全球轮胎制造业带来全新挑战也给了后发轮胎品牌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
国内备案轮胎企业数量已从2016年的534家大幅降低至2020年的230家。国内轮胎行业通过优胜劣汰结合并购整合,进一步规范了市场,提升了集中度,增强了国内龙头企业实力,为后续的大幅扩张打下了基础。
主题二:煤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显现,中长期煤炭消费韧性预期仍存
来源:国盛证券-煤炭开采行业专题研究
相关公司:中国神华、兖矿能源、陕西煤业、中煤能源
动力煤最主要的下游是电力行业,且煤电目前仍是我国电力供给主体,电力控煤是“双碳”政策中控煤途径的关键。张津铭发现,在技术完备、电力消纳等问题需要时间解决前,我国煤电职责已逐渐从“主力→调峰”转移。
在新兴产业和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成长性及韧性的条件下,张津铭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增至104000万亿千瓦时,2030年将增至127900亿千瓦时,CAGR=5.5%(2020至2030年)。
高温高日耗,加速煤炭社会库存去化,且高温时间持续长,额外多消耗4000万吨煤炭,这将降低淡季库存压力。
10月来临,煤矿及铁路运力优先保长协,市场煤资源依旧偏紧,同时“金九银十”冶金化工等采购积极依旧,下游非电行业刚性备货,随着冬储启动,叠加8月高温带来的库存去化,张津铭预计11月供暖季开始前煤价大概率会保持偏强运行,明年新增煤电装机有望大幅提升,将同步带来煤炭消费量增加。
去年至今的限电事件,反应目前能源供应脆弱,电源系统配臵不足,煤电装机不足,无法体现其灵活调峰能力,煤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显现,市场对煤炭达峰预期延后,中长期煤炭消费韧性预期仍存。
主题三:锂价飙涨,钠电池低成本受到关注,迎来产业化0-1质变关键节点
来源:太平洋证券-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
相关公司:华阳股份、鼎胜新材、容百科技等
1、当前钠离子电池加速发展
1)2022年是钠电池产业化0-1质变的关键节点
2020年后,国内外各企业开始进行GWh级产能规划,预计规划产能将集中在2023-2024年投产。
2)电动车爆发推动锂价飙涨,钠电池低成本受到关注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纯电小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的0.87%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8.7%。过去五年,全球纯电小汽车渗透率增长9倍,这导致上游电池锂盐的需求快速增长;并且受到全球疫情对于供应链的打击,以及各国对于稀有金属锂的管控,锂资源扩产周期大幅长于下游扩产速度,锂盐价格上涨显著。截至2022年9月29日,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较2022年年初上涨80.41%/117.67%。
从中长期来看,锂资源供需错配和锂价高涨仍有维持的可能。资本和企业开始重视或者布局对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国家在政策层面明确鼓励发展钠电池。
3)性能特性和储能适配,显著提升大储收益率
2022年6月,伴随《南方区域新型储能并网与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等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顶层规划的落实,风光发电的进一步持续成长和储能的配套渗透率提升已是明确的趋势。钠离子电池高度匹配储能需求,成本优势使其有望显著改善大储能的收益率,并在大储能领域快速渗透。
2、钠电池行业的投资机会
重视钠电池中长期机会,从弹性、确定性、主产业链三个维度看未来投资趋势:
1)从弹性角度看,电池、正极、负极等环节面临变革性机会,新公司进入有望改变竞争格局: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等电池新公司,美联新材、华阳股份等正负极新公司受益。
2)从确定性角度看,铝箔等环节需求量具有倍增效应(正负极都用铝箔):鼎胜新材、万顺新材等受益。
3)从主产业链看,锂电池产业链创新型公司有望拓展较好第二增长曲线,受益标的包括: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当升科技、贝特瑞、杉杉股份等正负极公司;宁德时代、鹏辉能源、派能科技等电池公司;多氟多、天赐材料、永太科技等电解液产业链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等隔膜公司。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