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TOPCon电池+化工出口+数字电力】“双碳”催生“数字电力”存量与增量大机会
2022-10-11 10:31

【TOPCon电池+化工出口+数字电力】“双碳”催生“数字电力”存量与增量大机会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2:29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10月10日的3篇精选研报:

 

太平洋-光伏新技术系列:TOPCon电池专题-TOPCon引领P型转N型,技术迭代初期性价比为王

 

精选原因:N型电池被行业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技术。TOPCon电池技术为N型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之一。投资者可通过本篇研报了解到TOPCon电池的工序、成长性、盈利性以及相关企业分析,把握相应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1. TOPCon与Perc的兼容性带来成本优势, 新结构打开增效空间。

  2. TOPCon降本增效路径较明确, 有望借力TBC与钙钛矿叠层进化为未来技术。

  3. 对比市场其他技术路线, TOPCon在当前时点性价比高。

  4. 研发能力强、 投产节奏快、 团队精细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有望充分收益。

  5.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不及预期, 新增装机增速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一、TOPCon工序:与Perc兼容设备成本低, 新结构打开增效空间

 

TOPCon为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一,凭借明显的优势有望替代P型电池成为新一代电池技术。

 

在P型电池的工艺基础上, TOPCon电池将磷扩散改为硼扩散,增加了隧穿层及Poly层的制备步骤,取消的工序是激光开槽。

 

LPCVD为当前主流, PECVD、 PVD等多种路线并存。LPCVD为主流,工艺成熟、控制简单。PECVD膜层致密度不高是痛点, PVD路径成本问题是核心, PECVD路径经济性有望反超LPCVD。

 

二、TOPCon成长性:降本增效路线明确, 借力钙钛矿叠层走向未来

 

单结晶硅电池片增效路径明确,着力于降低光学损失、电学损失。

 

光伏电池降本增效是永恒命题。短期TOPCon降本增效路径明确,提升空间较大。

 

过去每个技术迭代周期差不多是10年, HJT、 TOPCon等新型高效电池也即将步入产能加速建设周期。 

 

三、TOPCon盈利性:成本即将持平Perc, 技术迭代窗口期充分享受溢价

 

TOPCon非硅与硅片成本同步下降,有望较快实现NP同本。

 

022、 2023单瓦盈利逐季好转,后续盈利能力有望持续。

 

各大技术路线对比, TOPCon性价比价高。新老玩家纷纷涌入TOPCon领域。

 

四、相关企业分析:新技术带来格局变化, 关注团队能力与发力时机

 

晶科能源:一体化龙头回A上市, TOPCon产能落地助力盈利高增。

 

中来股份:三大业务迎来量利齐升,新布局+新技术值得期待。

 

钧达股份:营收大幅增长, 盈利有望乘新技术而起。

 

本文来自:国海证券_《化工行业专题深度报告:2022年9月更新版-欧洲成本大增,利好中国化工品出口》

 

精选原因:受到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供应出现紧张,俄罗斯天然气占到欧洲天然气使用量较大,俄乌冲突期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数次上涨,欧洲的工业生产成本大幅上行,中欧化工产品价格差距拉大,中国化工产品出口量有望增加。本文从供需两端详细分析了中国化工在各个细分化工产业的机会。


核心看点:

  1. 欧洲能源短缺,价格出现暴涨,欧洲化工品的生产成本将大幅上行,短缺的能源和高昂的成本可能会导致当地化工装置被动降负荷,造成化工品供应的较大缺口。

  2. 中国和欧洲部分化工产品的价差越拉越大,中国化工品出口量有望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供应优势有望持续存在,中国化工品相对于欧洲的成本优势将持续存在。

  3. 国内稳经济措施逐步加强,内需有望复苏,中欧高价差背景下,叠加海运费价格下行,中国化工品出口至欧洲的量也将大幅提升。

  4.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全球疫情反复发酵影响下游需求风险;行业大幅扩张风险;相关标的的安全环保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一、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价格暴涨

 

1、2020年,欧盟消耗的能源共有57.5%来自进口,其自身的生产仅满足了42.5%的需求。2020年,来自俄罗斯的进口能源满足了欧盟24.4%的能源需求。


2、西方现阶段对俄罗斯的制裁都绕开了油气供应等对欧洲至关重要的领域,而是集中在技术领域。但欧洲对于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导致欧洲市场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暴涨。

 

二、部分产品国内和欧洲价差拉大,出口弹性显现

 

1、2022年一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开工不畅、物流受阻,MDI及TDI价格弱势下滑。6月,国内和日韩有部分MDI装置将进行检修,供给端收缩;同时,随着疫情有效控制,下游需求有望复苏,我们看好疫情后MDI及TDI景气快速修复。


2、欧洲TDI产能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受地缘政治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高企,欧洲厂商在成本端面临较大压力,中欧价格差距处于高位,国内产品在价格和成本方面优势凸显。


3、沧州大化是国内TDI主要厂商,TDI产能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欧洲占比达27%。


4、PVC的需求主要集中东北亚(主要是中国)、北美(主要是美国)以及欧洲西部三个区域,其需求量占全球PVC需求量的70%左右。2020年全球总产能在5817万吨左右,主要生产地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地区,中国PVC总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5%以上,世界占比最大。


5、中泰化学是国内PVC龙头企业,截至2021年底,公司PVC产能为205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约8%。


6、世界液体烧碱进口主要来自巴西、荷兰、芬兰等国家或地区,以上三国合计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32.0%。其中,巴西为头号进口国,全年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7%。


7、远兴能源是国内天然碱龙头,拥有天然碱法制纯碱180万吨/年(纯碱市占率5.9%)、小苏打110万吨/年(产能全国第一)。


8、受到欧盟针对全钢胎的双反政策影响,出口欧洲国家的客货车轮胎中轻卡比例上升,整体价格低于中国出口均价,一审欧委会败诉,看好全钢胎出口欧洲数量和价格提升。


9、合成氨是天然气化工另一重要领域,其主要用于氮肥等生产。2021年,全球氮肥产能为54457.96万吨,其中欧洲产能达12005.6万吨,占比22.05%。


10、欧洲天然气供应短缺背景下,当地氮肥生产将受到一定限制,全球氮肥供需将趋于紧平衡。而煤炭价格在我国政策调控下维稳并存进一步下降空间,煤化工路线企业成本优势进一步凸现。

 

本文选自:申万宏源证券-《数字能源之数字电力专题研究:“双碳”催生“数字电力”存量与增量大机会!》

 

精选理由:双碳目标催化数字能源发生重大变化,数字电力是数字能源的重要部分。在数字电力投资中,电网投资具有逆周期调节属性,有望成为2022年刺激经济的投资措施之一。那么,数字电力产业链是怎样的?电网投资中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让我们通过这篇报告了解一下。

 

核心看点:

  1. 数字电力产业链分为电力资产(设计、咨询/工程、设备、基础软硬件、监测/运维、终端/电表)、电力营销、电力企业信息化。

  2. 发电侧重点在于绿色能源的接入。

  3. 电网侧的输电重点关注特高压和柔性输电;配网侧投资占比大幅提升。

  4. 用电侧的机会是智能电表和充电桩,同时碳资产管理、综合能源服务也是增量。

  5. 储能侧贯穿发输变配用,抽水储能发展新机会。

 

一、数字能源和数字电力

 

数字能源包括数字煤炭、数字电力、数字热力、数字水务。本文聚焦在数字电力。




数字电力根据信息化、智能化面向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


1)资产价值链:以设备为中心的、面向电力输配网络的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2)能源价值链:以客户为中心的、面向电力销售和客户服务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3)企业管理价值链:针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如云计算、ERP、CRM等。

 

二、数字电力产业链及投资节奏

 

1、拆解为两个维度


横向为“源网荷储”环节。


纵向为“电力资产、电力营销、电力企业信息化”。其中,电力资产按照电力系统的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分为“设计、咨询/工程、设备、基础软硬件、监测/运维、终端/电表”。

 

我国电力投资主要包括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两大部分,电网投资占比持续提升。电网投资是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的建设、以及对传统输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



2、电源侧:电站运维+设计需求提升


发电侧的重点是清洁能源“量”与“占比”的提升。到2030年,至少有5.6亿千瓦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空间。

 

由此带来的机会:


1)新能源运营。火电+新能源平台现金流及发展速度远胜纯新能源运营商。火电调峰有望与新能源项目获取挂钩,保障火电转型新能源的运营商获得更高速的成长。


2)绿色能源不稳定,预测准确性要求高。解决方式是一方面通过储能,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电站设计/故障检测的需求增加。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对设备运行的物理参数进行采集、筛选、传输和数据分析,预知设备的运行故障及其变化趋势,为设备运维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碳资产管理系统需求。目前电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准确预测配额盈缺、把握市场动态,以及缺少提前规划和对碳资产的有效管理。五大发电集团均建立了碳资产管理或运营公司,依托于碳资产管理软件,盘活内部碳资产。

 

3、电网侧:立足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


1)输电


输电侧重点关注特高压和柔性输电。特高压建设中,变电站成本约占总投资的50%左右,交流设备主要为变压器、GIS、电抗器,主流设备主要为换流阀、换流变、控制保护,一次设备厂商直接受益。对于柔性直流,其核心是IGBT。

 

2)配网


十四五”配电网投资继续加大,有望超1.5万亿。配网投资倾向于二次设备,这是配网自动化的关键。继续提升自动化率将带来较小增量,未来的增长来源于电网本身的扩容。未来智能化投资将加大,如智能监测、智能运维、智能机器人等。

 

3)营销、调度等信息化系统


电力系统的变化将导致营销、调度等系统的需求发生变化。

 

4、需求侧:智能用电需求兴起


未来在用电信息采集、能耗管理、营销平台、智能电表,终端缴费等方面有明显需求,实现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新型“源荷互动”模式转变。

 

在市场化电价的背景下,售电端和用电端都对需要对用电成本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交易规划,为市场化定价提供交易依据。

 

用电环节关注智能电表和充电桩。2021年起智能电表招标量显著回升,总招标量达6724万只。

 

5、储能侧:贯穿发输配售多个环节


为电源服务:1)储能联合火电机组调频;2)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减少弃电与并网考核;3)储能通过共享方式参与调峰;4)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


为电网服务:1)电网企业经营性租赁;2)合同能源管理机制;3)容量电费机制。


为用户侧服务:1)削峰填谷降低电费;2)光储一体化模式提高光伏自发自用率。

 

抽水蓄能在“十四五”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6、电力企业信息化:云+中台是发展方向


电力企业具有跨地域性、层级多等特点,长期的发展趋势是云+中台。


从国网历年的招标情况看,信息化软件、硬件及服务的供应商主要是以国电南瑞(侧重电力生产方面)和国网信通(侧重企业管理、供应链等方面)为主,占到80%左右。


电力企业信息化供应商对于行业know-how是关键,由于客户相对集中,类型单一,产品一旦进入,替换成本高,被替代的可能性就较小。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