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10月9日的3篇精选研报:
本文来自:东北证券-《一体化压铸深度报告:应时而生,方兴未已》
精选原因:轻量化技术在满足汽车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对汽车减重,降低油耗/电耗、减少尾气排放、缩短制动距离,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在常用的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较为成熟,在各类铝合金加工工艺中,压铸最先进、效率最高。本文从产业链等角度详细分析了一体化压铸的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一体化压铸为汽车轻量化和铝合金的应用提供了新模式,或将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
一体化压铸件相比普通压铸件体积更大、形状更复 杂,提高了压铸设备、材料、压铸模具的壁垒。
在技术、资金的壁垒下,未来一体化压铸件以外供为主,压铸件供应商有望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相关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一、轻量化是必由之路,一体化压铸应时而生
1、汽车每减重10%,在节能方面,汽油车油耗可以下降约3.3%、纯电动车电耗下降约6.3%;在减排方面,尾气排放量可降低5%~6%;在安全性方面,制动距离缩短约5%,转向力减少6%。
2、轻量化使能耗下降,达到相同续航所需电池包能量更低,电池包重量、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轻量化不论对于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必然需求。
3、铝是一体化压铸的最佳材料,2020年纯电动车单车含铝量达到292kg,比非纯电动车高出42%。纯电动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将带动单车铝需求量增长。
4、压铸件只需少量或无需机械加工即可装配使用,材料利用率约60%-80%,毛坯利用率可达90%。
5、特斯拉率先提出一体化压铸概念,先后实现后地板、前纵梁一体化压铸件量产。
6、一体化压铸凭借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为汽车轻量化与铝合金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或将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
二、壁垒高筑刺激产业链发展,玩家布局打开市场空间
1、一体化压铸的部件相比普通压铸件体积更大、形状更复杂,对于压铸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设备方面:一体化压铸需要更大型的压铸设备,其中压铸机锁模力的参数设计十分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压铸机锁模力主要在5000T以下,而特斯拉采用的一体化压铸锁模力达到6000T级别。
3、材料方面:热处理是铸造铝合金比较重要的一项工艺,通过热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加工性能。
4、模具方面:模具不但要承受来自压铸机的锁模力,还要面对高温熔融金属液注入以及冷却过程中反复膨胀收缩的恶劣工作环境,对模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很高。
5、一体化压铸市场形成了“上游设备、材料供应商—中游压铸件生产商—下游整车厂”的产业链。
6、大型压铸设备研发制造难度大,市场上仅少数企业实现了高吨位压铸机的突破。
7、国产企业中,伊之密、海天金属等在大型压铸机领域也有所进展,其中伊之密7000T压铸机完成装配、9000T压铸机完成研发,海天金属8800T压铸机完成交付。
8、免热处理材料对铸件力学性能和生产良率有重要意义,一体化压铸玩家积极布局免热处理材料。
9、我国压铸行业集中度较低,汽车行业铝压铸件供应商主要包括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广东鸿图、拓普集团、泉峰汽车等。
10、新势力如小鹏、高合以及传统车企如沃尔沃、大众也随之推进一体化压铸的布局,其中小鹏、沃尔沃、大众等计划在工厂引入一体化产线进行自制。
华鑫证券-电力设备深度报告:海外户储如日方升,先发企业持续受益
精选原因: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俄乌战争导致这一趋势加剧,目前欧洲主导了全球户用储能需求。投资者可通过本篇研报了解海外户储的市场空间以及相关企业布局,把握相应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欧洲居民电价预计维持在高位,户储具有极强经济性。
高电价与低渗透率是需求驱动因素,美国市场需求有望接力欧洲。
企业加速布局,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风险提示:海外户用储能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居民电价大幅下调的风险;产业链竞争加剧风险;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大盘系统性风险。
一、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电价大幅上涨
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尤其是天然气进口。俄罗斯限制对欧天然气供给,欧洲开源节流、囤货备冬。
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居民电价未来依然将高位维持。
二、光伏+储能是居民经济用电解决方案
电池与储能逆变器是户用储能系统核心部件。
户用储能的获利本质是居民零售电价与户用光储系统度电成本的价差收益,高电价差和光储系统降本是实现户用储能经济性的重要前提。
户用光储系统经济性优异。光伏+储能系统抵御电价风险能力更强,并且即使补贴有较大幅度退坡,业主仍然有利可图。
三、海外户储渗透率依然极低,欧洲持续高增长,美国有望接力
德国是欧洲电费最高国家,占人均经济产出比例大,储能节费是强需求。
美国气候不稳定, 电网可靠度低,电价随天然气价格同步上行, 迈入户用储能加速通道。
其他国家——意大利: 110%高额补贴驱动,装机翻番增长;澳大利亚:户用光伏基础好,各州发布补贴计划;日本: FIT到期+补贴支持,释放户用储能市场空间;英国:出台上网电价激励政策,经济性显现。
四、市场空间:光伏装机和储能渗透率双驱动
欧美是全球户用储能主要增量市场,其增长受户用光伏装机和储能渗透率提升的双重驱动。
全球:测算到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规模及储能逆变器和储能锂电池市场规模。
五、企业加速布局,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产业链上两类参与者,设备提供商(逆变器厂商+电池厂商)和系统集成商/销售商。
特斯拉占据先发优势,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本文选自:艾瑞咨询研究院-《2022年中国电力数字化产业研究报告》
精选理由: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关键,电力数字化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5G、AI、大数据、IoT等数字化技术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融合,能有效助力构建安全可控、绿色低碳、高效敏捷的综合性能源基础设施,最终实现绿色能源运用。那么,我国的电力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前景如何呢?让我们通过这篇报告了解一下。
核心看点:
我国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呈稳健增长态势;
电力数字化市场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
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电力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
输配电侧企业建设重点是推进配/变/用电环节智能化技术;
行业发展趋势是智慧储能、数据与数字技术、数据网络安全。
一、市场规模
我国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呈稳健增长态势。据艾瑞建模测算,2021年中国电力数字化核心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41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9.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39亿元。
二、市场格局
电力数字化市场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
1)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深耕电力行业,专注度与专业度更高,通常对客户公司的信息化水平、特定信息化需求和应用场景更为了解。代表企业:国网信通、大唐先一等。
2)专业电力数字化厂玩家特点:人才聚集优势较强,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沉淀;深耕数字化行业,业务布局全面,部分成熟产品可复用;代表企业:朗新科技、科远智慧、远光软件等。
3)综合软件厂商:技术实力较强,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业务涉及各行业领域,电力业务占整体业务比重较小,专注度较低。代表企业:用友、金蝶等。
4)互联网头部厂商:技术实力较强,拥有多行业案例和标杆客户。缺乏行业积累与生产应用沉淀,业务多限于基础架构性产品。随新兴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攀升,呈现加速布局趋势。代表企业:阿里、百度等。
三、发电侧(传统&新能源发电)
1、主导者:五大四小发电企业、地方发电巨头
2、驱动因素
1)电源侧绿色转型:数字技术助力高弹性、高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电力市场开放化:碳交易与电力市场改革加剧发电市场竞争
3)精益化运营:效率、安全、用户满意度及盈利能力全面提升
3、建设重点:整合发电价值链,推动智慧电厂及新能源应用转型
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电力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涉及企业内外部产业链的数字化及各项业务数据孤岛的集成化。
四、输配电:两大电网-网络优化
1、主导者:电网企业
2、驱动因素
1)输/变/配电与调度环节:电力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间歇性电源大比例接入。
(1)能源通过特高压交直流送出通道远距离传输,网损线损随着通道距离、输送通道及其辅助设备元件数目成倍数地增加。
(2)间接性新能源大比例接入的波动性和季节性,加之配网负荷的非线性、可转移性,复杂化加剧,电网调度分析及电量预测难度加大。
(3)人工运维巡检,存在安全隐患。
2)售/用电环节:电力市场化改革,用电场景多元化,倒逼电网优化运营管理
3、建设重点:推进配/变/用电环节智能化
“十四五”国网、南网配电网投资占比情况:国电配网预计投入超1.2万亿,占电网建设总投资60%以上。南网配网计划投入3200亿元,预计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48%左右。
4、建设内容
输/变/配电与调度环节:沉淀运营数据,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
五、趋势与前景
技术突破:
1)智慧储能,将储能与数字技术结合,推动分布式与集中式能源整合平衡。
2)数据与数字技术,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设备巡检、新能源发电监测、系统辅助分析等重要环节。
3)数据网络安全,加强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中的安全性。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