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百亿私募扫货公募!是自己不会炒股了吗?
免费 2022-09-20 18:10

百亿私募扫货公募!是自己不会炒股了吗?

文章所属专栏 基金行业研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资管工厂(ID:izggc888),作者:你们的厂长大大,原文标题:《百亿私募扫货公募!是自己不会炒股了吗?》,头图:视觉中国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最近各个公募基金的中报都出来了,有意思的是其中有几只基金的十大持有人里却出现了百亿私募的身影!百亿私募自己不炒股反而去买公募,是把自己当公募FOF了?就这样还要分20%的收益提成?厂长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私募买公募那些事儿。


宁泉买公募,桥水买黄金ETF


百亿私募里,杨东执掌的宁泉资产一直对公募基金“青睐有加”。


公募中报全部出炉后,显示宁泉又扫货了9只主动权益基金,不过宁泉持有的品种都是上市封闭式基金。


旗下共有五只产品重仓买入交银瑞思三年封闭式基金。累计持有份额871.84万份,占上市总份额比例23.60%。


数据来源:基金2022年二季报


宁泉资产偏向于选择带封闭期的产品,然后进行场内的购买,厂长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套利——这些基金经常出现场内折价的情况。


另外其实宁泉买公募的占比很低,从旗下产品8月的最新月报来看,权益及债券基金投资的比例仅为0.2%左右。


所以大家不要一看到宁泉买了多只公募基金就觉得他们不研究股票了。


截至8月底,宁泉旗下大部分基金的股票仓位在5-7成。通信、非银金融是宁泉重仓的前两大行业,涉及新能源等热门板块的仓位较低。


宁泉的投资操作还是蛮有绝对收益理念的,大部分产品去年斩获了6%+的收益。


今年前8个月旗下的多数产品基本也没亏,后续宁泉表示会继续持有估值相对安全的个股,宁泉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另外,桥水中国,在今年二季度出手买进多只公募黄金ETF。


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在当前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下,黄金应该是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主导部分。


他表示,黄金就像是一个投资组合的覆盖物或是保险,可以构成一个多样化投资组合的15%。


如何看待私募买公募?


对于私募而言,选股能力是重中之重,投资人原因让私募拿20%的收益分成也是因为看中私募的选股能力。


所以表面一看,私募不自己选股反而去买公募着实有点奇怪。这个厂长也是理解,并且买公募本身有管理费,然后还有私募再一层。


如果大比例买公募基金,不一定比投资人自己来配好。


但如果这部分资金占整个仓位相对较低,也是可以看做正常的投资组合配置操作。


有些时候私募买公募的钱属于闲置资金,只是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


当然,如果是刻意为之,配置了一定比例仓位的公募,那大多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系:


首先是可以对整体的投资组合做出有效的补充。


从投研团队的角度来看,即便是规模较大的百亿私募,大多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就是自身的能力圈。


除非是像景林、高毅那种千亿级的私募,正常来说,私募想要在投研力量的配置上做到“大而全”很困难,毕竟研究员的成本很高,私募基本只会招自己擅长的那几个领域的研究员。


而投研团队正好是众多大型公募基金的优势,公募有钱,投研人员也多,涉及的行业也就比较广。


所以买入一些公募基金不失为配置优秀组合的有效方式。


比如某家私募擅长的投研板块为军工和新能源,但又非常看好医药行业的前景,这个时候拿出一些仓位买点葛兰或者赵蓓的医药基金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增加了更多的收益来源,也相对分散了行业风险。


并且,不少大型私募基金经理都是“公转私”背景,对公募基金的研究自是不在话下。


另外私募还可以通过公募基金来参与定增市场、境外市场。


定增市场的参与门槛和难度都不低,对于规模不是特别大的私募而言,借道公募基金是性价比很高的一种方式,通过QDII-LOF基金,私募布局境外市场也更为方便。


还有场内外套利也是私募配公募的原因之一,场内基金普遍具有折价,对于具有长期投资思维的私募来说,可以通过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享受折价收窄带来的好处。


谨慎抄作业


由于私募买公募的目的不同,大家也不要盲目抄作业,再者厂长不只一次强调过,季报、年报都是过去的数据,不代表现在私募依然持有这些公募基金。


盲目抄作业然后如果遇到净值回撤再在网上喷这些私募就没太大意义了。


当然,私募买公募也是经过了自身的深入调研后决定,作为一定投资参考还是可以的。


不仅仅是基金,买股票也是一样,抄作业扑街的太多了。


此前就有不少散户超冯柳的作业,在世纪华通上吃过亏,然而他在接受采访时也提醒过投资人不要去揣测他买股的用意,有时候也就是从一个组合以及流动性上综合考虑的,未必完全是个股逻辑,很多时候的增减操作可能只是应对临时的仓位或资金调动需求,不代表任何观点。


作业真有那么好抄的话,那也就没人去买这些基金经理发的基金了。


买基金还是要看两个点:一个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过往业绩另一个就是团队投研实力。


投资策略决定了基金的波动情况,想买成长型私募那就得有大心脏,比如像节后的这次小股灾,如果能承受这次的回撤那配置点这类私募产品问题不大。


而如果考虑价值型私募那就得有耐心,基金净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没啥变化或者收益不高。


过往业绩至少看3年,经历过一轮牛熊,经常有朋友私信厂长问短期业绩爆炸的私募如何,厂长觉得没有太大意义,这类产品持续性一般都比较差。


团队的投研实力经常会大家忽略,基金经理是最终决策者,但股票池里的几百只股票是需要底下研究员深耕的。


大家一定不要觉得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功劳,私募能持续保持优秀的业绩离不开背后资深的投研团队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资管工厂(ID:izggc888),作者:你们的厂长大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