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光伏秋季策略+煤炭行研框架+氢燃料电池】多重周期共振,光伏赛道如何布局?
2022-09-16 10:30

【光伏秋季策略+煤炭行研框架+氢燃料电池】多重周期共振,光伏赛道如何布局?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2:12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9月15日的3篇精选研报:

 

本文来自:太平洋证券-《光伏行业2022年秋季投资策略:新技术带来新成长,重视辅材等后周期》

 

精选原因:2022上半年,光伏平价时代刚刚开启,欧洲能源危机带动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加速增长。但国内装机量受原材料成本影响,装机量不尽如人意,但下半年原材料价格有望下行,国内装机量有希望暴增。本文从周期、产业链、新技术等维度,详细分析了秋季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1. 中期看,未来十年或为技术突破最快的一段时期,新技术有望带来产业链变革。长期看,技术革新带来的降本增效将持续进行,光伏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

  2. 硅料产能持续释放,价格即将松动,产业链利润往中下游转移,看好技术、渠道、精细化管理等能力强的企业。

  3. TOPCon凭借性价比在前期脱颖而出,重视HJT降本增效进度;未来随着XBC、钙钛矿叠层技术的进步、成熟,产业链将发生进一步变化。

  4. 后周期方面,看好供需格局较好的、细分领域增速有望超预期的辅材环节,如EVA胶膜原料、玻璃等。 

 

一、多重周期共振,光伏行业景气度长期向上

 

1、预计电气化水平会随着绿色能源转型逐步提高,预计2050年电力需要占能源消耗50%以上。其中光伏风电占比需达到70%左右,太阳能占比有望超过40%。


2、随着光伏降本增效地推进,光伏发电成本有望不断降低。当前光伏发电LCOE已经能低于5美分/kwh,实现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3、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受供需两端影响历经多个周期,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期。

 

二、硅料产能加速释放,产业链利润往中下游转移

 

1、2022年底硅料全球产能有望达138万吨,到2023年硅料产能有望达226万吨。硅料价格将在2022年Q4-2023年逐步回落,产业链的利润将重新分配。


2、未来硅片价格将逐步回落,硅片企业的竞争将加剧,盈利或将承压。具有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有望持续维持盈利水平,提高竞争力,维持或提高市场份额。


3、2019-2021年,行业集中程度提速,组件出货CR3从29.7%提高至48.5%,CR5从45.0%大幅提升至68.6%,头部组价厂商综合能力强,高评级助推获单能力。


4、目前硅烷流化床法相对于改良西门子法能耗和单体投资都能大大降低,反应转化率接近100%,综合生产成本下降幅度约25%。

 

三、加强布局后周期领域,较好供需格局带来更强成长

 

1、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是单晶制备过程的关键设备,随着单晶硅片产能的不断增加,热场行业有望充分受益。


2、预计2022/2023年碳碳热场需求将达到5583/7478吨,需求增速约47%/34%。


3、2022-2023年为行业新增产能释放期,热场竞争格局稳步集中。2024年CR2/CR4/CR5预计将达到61%/82%/89%,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突破95%。


4、优质石英矿资源稀缺,高纯石英砂供应偏紧,高纯石英砂从年初的45000元/吨到年底预计达到50000元/吨,短期内预计高纯石英砂价格仍有上升空间,高纯石英砂有望量价齐升。


5、EVA粒子扩产时间长,供应持续偏紧。从项目规划到生产出EVA光伏料需要4-5年时间。


6、在原材料供应紧张时,胶膜企业的开工率或将受到影响,届时,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有望通过EVA粒子保供实现量利齐升。


7、厚度较低的光伏玻璃具备诸多优势,包括透光率高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重量轻可减少运输安装成本等。随着组件轻量化、双玻组件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玻璃会向薄片化发展,2.0mm玻璃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本文选自:国泰君安-《煤炭行业研究框架:新周期下煤炭股如何投资》

 

精选理由: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煤炭需求大幅提升,煤价高涨。而且,煤价涨跌的预判对大行情预判具备指引意义。那么,如何对煤炭行业进行投资分析呢?除了经典投资视角,在新周期下要留意哪些影响因子和趋势?这篇报告帮助我们形成煤炭行研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把握煤炭投资的底层逻辑。


核心看点:

  1. 煤价对煤炭企业盈利具有决定性作用,供给维持相对刚性,需求稳步提升,全球化石能源价格具备联动性;

  2. 煤炭具备强周期属性,煤价涨跌的预判对大行情预判具备指引意义,买点在于盈利爆发式增长,卖点要等供需拐点出现,需求拉动相对收益,供给影响绝对收益,高弹性在于高经营杠杆;

  3. 俄乌冲突深刻改写全球能源格局,全球对煤炭需求将出现替代性提升,多年缺乏资本支出,供给端问题难以缓解,高现金流下,转型为煤企提供第二成长曲线。

  4.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需求冲击、进口煤大规模进入、供给超预期释放、非煤炭领域转型失败。

  

一、煤炭产业链基础框架

 

煤炭具备极强的资源属性,不同区域的煤炭企业拥有不同煤炭资源,决定其产销规模和盈利能力。

 


二、煤炭产业链研究方法

 

煤价对煤炭企业盈利具有决定性作用,供给维持相对刚性,需求稳步提升,全球化石能源价格具备联动性。

 

1、供给


1)产能实际增量:发改委批复新增、违规产能核准、产能核增。

2)产能释放节奏:前期手续(1~3年)—建设(3-5年左右)—试运转(0.5~1年)—产能释放。

3)核心产区生产状况,动力煤(陕北、蒙西、晋北),炼焦煤(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贵州)。

4)进口情况跟踪,通关政策、政治形势,动力煤(印尼、澳洲),炼焦煤(蒙古、澳洲)。产能调控政策,区域结构性去产能。

5)安全检查、超产治理等。

 

2、需求


1)跟踪四大耗煤行业消费(煤炭市场网,月度数据);电厂日耗、焦化厂/钢厂开工(高频数据)。

2)国内宏观经济,GDP、PMI。

3)房地产开工、基建。

4)产能结构替代: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

5)散烧煤治理、煤改气、煤改电。

 

三、煤炭股如何投资:经典视角

 

1、煤炭具备强周期属性,煤炭板块涨跌的与PMI走势基本相同。以中国神华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煤企和电企(集团层面),中国神华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煤价涨跌的预判对大行情预判具备指引意义。

 

2、煤炭属于周期行业,“周期股”定义一方面来自产能周期,更多的来自经济周期,即需求已经到达相对高位,行业渗透率已经较高,很难有产量上的爆发式增长,其“成长”利润扩张更多的因素来自于价格的爆发。买点在于盈利爆发式增长,卖点要等供需拐点出现。

 

3、需求拉动相对收益,供给影响绝对收益,高弹性在于高经营杠杆。

 

四、煤炭股新周期:产能、全球、转型视角

 

1、煤炭行业自2008年以来已经经历到第五轮库存周期,当前行业仍在主动补库周期的中期。预计行业供给或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

 

2、截至2022年5月,全国煤炭开采洗选企业4553家,较最高点降幅高达51%。山西、山东国企改革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行业CR5达到37%、CR10达到49%,强化大型企业在煤炭市场中的定价能力。

 

3、俄乌冲突深刻改写全球能源格局,全球对煤炭需求将出现替代性提升,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表示或将重启煤电。

 

4、多年缺乏资本支出,供给端问题难以缓解,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印尼和澳大利亚都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增量,全球缺煤问题短期难以缓解。

 

5、煤炭企业转型

 

1)煤炭企业现金流非常优质,经营净现金流与营业收入比值常年在15%~30%,未来进一步降低负债率空间不大。

2)煤炭产能扩张受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转型打下基础。

3)碳中和大方向下,企业有转型需求。

4)转型方向:氢能源、光伏HIT、钠离子电池等

 

五、投资机会

 

1、经典板块性投资机会


1)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煤炭作为上游原材料极端紧缺,价格持续上涨。

2)预期盈利将有大幅反转,行业最低谷时投资。

3)重点关注企业盈利弹性,高成本企业弹性最大。

 

2、短期波动性价格弹性机会


短期矿难、限产的因素导致短期供需错配,产品价格上涨,但价格快速回落后或带动板块指数回落。

 

3、中长期资产重估


1)行业中长期面临低资本开支,企业盈利高位波动收窄。

2)全球能源格局变迁,煤炭行业盈利替代性需求提升,支撑海内外煤炭价格维持高位。

3)企业现金流将更加优质,后续将持续看到负债率、财务费用下降,再进一步看到分红提升。

 

浙商证券-氢燃料电池行业深度报告:规模化推动市场化,2022开启黄金发展期

 

精选原因:随着氢能产业规划的落地、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燃料电池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逐步进入市场化进程。 投资者可通过本篇研报多方位了解氢燃料电池前景、相关产业链、行业竞争格局等信息,把握相应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


核心看点:

  1. 全球及国内燃料电池车需求共振, 2022-2025 年有望进入产业规模化发展时期。


  2. 燃料电池有望加速商用车电气化进程, 中重卡应用助推燃料电池大功率化。

  3. 国产燃料电池零部件国产化加速,电堆核心材料国产化是降本核心。

  4. TCO 平价有望提前于 2030 年实现,最终成本极具竞争优势。

  5. 风险提示:燃料电池规划落地不及预期;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政策规划不及预期。


一、双碳战略催生燃料电池行业的持续性机会

 

氢燃料电池位于氢能产业链的中游,是氢能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低温运行、快速启动、能量密度高的特性,是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交通运输领域是目前燃料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燃料电池车系统装机功率绝对领先。 

 

我国乘、商用车电气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商用车减排潜力巨大。燃料电池补足纯电动商用车使用痛点, 是解决长途、中重载车辆电动化进程卡滞的更优解。 

 

国际社会达成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发展共识,全球重卡领域燃料电池渗透有望大幅提升。

 

动力系统全工况覆盖是必然趋势,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二、全球氢燃料电池发展形成共识,有序推进产业链发展

 

全球氢能应用布局聚焦燃料电池车用领域,工业、建筑等存在一定缺口。 

 

日本拥有完整的燃料电池产业链资源,已形成全产业链极具竞争力的厂商。 其氢能战略规划下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巨大,重点在于落地实施。 

 

全球燃料电池车复合年均增速 81.32%,燃料电池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三、国产化加速推进,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逐步清晰


图:燃料电池车产业链


电堆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进入壁垒高。 


图:燃料电池电堆产业链


100kW 级别燃料电池系统实现装机应用, 200kW 级别产品公告指标与国际水平接轨,耐久性待验证。

 

我国燃料电池已实现零部件级别 100%国产化, 核心材料国产化是未来电堆及系统降本的核心。 

 

市场集中度较高,燃料电池系统竞争格局未稳定。燃料电池整车市场集中度高,呈现“两大多小”格局。 

 

四、下游需求释放, TCO 平价大势所趋

 

规模化推动下燃料电池系统降本空间大,电堆降本更为显著。

 

随着规模化推进,催化剂及双极板在电堆成本中的占比逐渐提升。 

 

燃料电池车与柴油车 TCO 平价是氢燃料电池车在各细分领域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转折点。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