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公募大厂新锐基金经理盘点:哪些公司人才军备更强?
限免 2022-09-16 10:16

公募大厂新锐基金经理盘点:哪些公司人才军备更强?

文章所属专栏 大咖把脉二级市场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6:50

作者|刘国辉

头图|《赌神》


江山代有才人出。基金行业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基金经理离职,其实与离职相对应的是,行业不断有新人加入。Wind数据显示, 2018年至2021年基金经理离职数据分别是185、224、252、321,新聘基金经理的数量分别是418、470、541、760;今年以来截至8月25日,离职数是167位,新聘数量为343,均远超离职数量。

 

随着新人不断涌入,其中的绩优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同业、基民、媒体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新锐基金经理正在成为所在公司的顶梁柱,成为基民新宠。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拥有更多的新锐意味着更多可以为公司扛规模的人出现,对于看重规模的基金公司来说,是影响未来行业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基民而言,关注新锐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伴随着热门赛道的爆发,新锐基金经理大多有较突出的业绩,统计显示,今年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前50的基金,大多是任职年限不足四年的基金经理管理。2020年至2021年,都是任职年限较短的基金经理获得年度收益冠军,今年可能也会是这样。

 

当然,这些新锐基金经理以后也会继续分化,有人出道即巅峰,之后逐渐平庸;有人经历一段低谷,收益向均值回归,此后成长得更全面;少数人可能会一直优秀。对于基民而言,可以对涌现的新锐保持持续关注,不是每个新锐都值得投资,但值得托付资金的基金经理大部分会在这些新锐里面。

 

与大多数中小基金公司每家可能只有一两个新锐甚至没有相比,头部公司有规模更大的投研团队,也更能招揽人才,因此头部公司新锐数量往往更多。每家基金公司新锐的数量与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排名走向,新锐数量更多的基金公司,未来大概率会在扩大管理规模上走得更顺。新锐数量尤其是内部培养的新锐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投研实力。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非货基月均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排名如下:



在本篇文章里,我们来看一下头部基金公司的新锐基金经理储备情况,哪些公司出现了更多值得关注的新锐,都是什么风格,有哪些特点?一方面为基民投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管窥头部基金的投研实力与规模走向。由于2020年、2021年开始任职的绩优新锐还较少,管理期限也过短,我们在本文中将新锐定义为2019年以后正式任职的基金经理。

 

易方达基金新锐抢占热门赛道

 

易方达在行业里属于短板较少的公司,无论各种风格还是各种不同任职年限阶段来看,都有对应的优秀基金经理。三剑客张坤、萧楠、陈皓即将任职满十年,步入双十基金经理行列,不过今年以来市场上讨论最多的易方达基金经理不再是三剑客,而是杨宗昌、何崇恺等新锐。

 

杨宗昌近年来凭借出色的业绩,实现了规模与人气的提升。化学博士出身的他2019年4月开始管理易方达供给改革,在2020年实现82.34%的收益,在易方达主动权益基金中排名第七,2021年收益40.87%,在公司内部排名第四,今年截止9月13日收益为28.63%,不仅公司内部排名第一,在全行业同类中排名为5 | 2170,处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回撤也较低,大部分时间的回撤控制住20%以内,只是在今年二季度出现最大回撤,达到-29%。且收益较为稳定,在2019年2季度正式管理产品后,易方达供给改革自2019Q3至今只有今年一季度亏损了-4.11%,其他季度均实现了正收益。

 

 

收益可观,回撤控制较好,良好业绩带来规模的提升。张宗昌刚刚接手易方达供给改革时,基金规模只有0.54亿元,在逐渐做出业绩后,规模逐渐攀升,目前达到63.77亿元,再加上2021年2月从张坤接手、与祁禾共同管理的易方达新丝路灵活配置,杨宗昌管理规模达到107亿元,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

 

这样的收益和回撤水平,直接源自杨宗昌在化工领域的配置。与易方达多数明星基金经理喜欢消费、医药板块不同,在化工上有深厚研究功底的杨宗昌将管理的易方达供给改革逐渐变成化工基金,配置了包括农药、化肥、炼化、MDI、食品添加剂、OLED、煤炭、油气、玻璃、铝等大化工范畴的资产,总体上由基础化工向上游的资源品和下游的应用领域延伸,在这些偏冷门的资产中通过认知差取得收益。


化工领域子行业众多,技术和产品上有一定认知难度,外行很难做到精通,杨宗昌有专业上的优势,能比非专业的投资者更能把握不同子领域的周期变化情况以及公司的竞争力,在化工领域选股有较高的胜率,且对于看好的股票进行较长期的持有,重仓股大多持股至少一年以上。如2019年开始杨宗昌就重仓了扬农化工、万华化学等农药、基础化工龙头, 2020年开始重仓轻烃一体化龙头卫星化学至今,均获得了两倍以上的收益。

 

2021年市场经历了较大调整,市场机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风格比较极致。杨宗昌一方面在化工领域抓住了涤纶、煤化工、复合肥等领域的景气,以及大化工企业布局新能源材料的趋势,另一方面开始布局油气类传统能源,实现了40%的较高收益。2022年的大跌大涨行情中,杨宗昌将重仓板块切换到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煤炭上,成就了今年的较好表现。

 

在选股上,虽然选股集中在比较传统的化工行业,但杨宗昌最关注的是企业中长期内生增长能力,包括商业模式、竞争壁垒、能力边界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周期与估值的判断来选股,在公司质地基础上叠加周期带来的景气作为辅助判断因素, 自下而上选股,估值上更偏较低估值,从近期持股看重仓股平均PE在12倍左右。在股价大幅上涨后一般会选择卖出。精选个股与估值控制是回撤较低的主要原因。

 

能力圈方面,杨宗昌在化工之外将能力圈延伸到了上游的煤炭、油气等资源,从去年开始又逐渐增加了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配置,包括汽车玻璃、铝合金压铸件、智能座舱等,也在钢铁、消费电子等领域买入了一些重仓股,有盈有亏,目前来看胜率还不及化工板块。

 

总体来说,杨宗昌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新锐基金经理,有比较独特的能力圈,在偏好食品饮料和科技成长的易方达,这种能力圈对公司的研究实力也是一种补充。


萧楠的基金在今年重仓了煤炭,陈皓也表示下一步要在周期股上进行深入研究拓展能力圈,或许也是受到了杨宗昌的影响。此外杨宗昌在选股上有较强能力,规模虽然上涨较快,但收益并不是靠快速调仓,在大中小盘股上也没有特别偏好,因此目前规模对其收益还没多大影响。

 

市场比较担心的是其选股在化工上比较集中,但化工其实是个非常大的范畴,有些化工品作为原材料更偏大宗商品,有点则更偏消费端,如味精、添加剂等等,风格上既有价值也有成长,在整体性波动上并不明显。买杨宗昌的基金,风险更多来自于拓展能力圈的过程中,会交一些学费,且随着行业配置的均衡性,收益水平可能会有下滑。

 

除了杨宗昌,易方达近年来还涌现了何崇恺、贾健、王元春、刘健维、刘武、蔡荣成等新人,也都有相对不错的表现。何崇恺2019年11月28日开始管理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不到3年的任职时间实现147%的收益,特别是2020年和2021年收益都处于市场比较靠前的位置,规模从2019年底的34亿增长到目前的179亿,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军工主题基金。再加上管理的另一只基金易方达积极成长混合,何崇恺规模达到225亿元。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近年来收益表现


而在何崇恺之前,该基金由明星基金经理陈皓管理,任职回报为负值。军工行业前几年军改过程中,订单未能大量落地,景气度不足。2019年之后军改逐步落地,2020年6月提出练兵备战,订单逐渐恢复,军工也由此进入高景气。


随着订单的落地,军工顺着下游总装、中游核心零部件、上游材料与元器件等出现业绩改善,何崇恺较好地把握了这个趋势,2020年主要持有飞机主机厂以及坦克装甲车龙头,以及中游的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2021年至今主要重仓军工上游的材料、元器件、信息化、半导体等,较精准地把握了行情的节奏。

 

除了军工,何崇恺也在尝试逐步扩展能力圈,在他的另一个产品易方达基金成长中配置半导体、新能源设备、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个股,不过占比还不大。

 

由于处在军工赛道,何崇恺的产品回撤是比较大的,今年4月底创出了他的最大回撤-37%。

 

除了何崇恺、杨宗昌两个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贾健是偏新能源方向的基金经理,2021年5月29日正式从祁禾手中接管了易方达创新驱动,在1年又103天的时间里实现收益50%,今年5月7日又接替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林森管理易方达瑞程,任职基金经理才一年多,规模已经达到96.7亿元。从任职以来的几个季度看,持仓都集中在新能源车、光伏赛道上。今年以来业绩也在中上游水平。

 

 贾健管理的产品收益与排名表现


从风格看,贾健基本不择时,仓位一直稳定在较高位置,几个季度里都是对光伏配置较多,在新能源车上配置较少,跟今年的主流判断比较类似。

 

刘健维自2019年7月12日开始,与陈皓共同管理易方达科讯,今年1月12日开始独立管理,三年多任职回报达到101%,2020年6月开始独立管理的易方达科融,两年回报达到86%。管理规模也逐渐扩大到81亿元。刘健维也是一位成长风格的选手,持股主要集中在新半军等高景气赛道。与贾健不同,刘健维在二季度重仓了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光伏板块布局较少,业绩较贾健也就逊色一些。

 

蔡荣成2019年4月开始正式管理基金,与刘武共同管理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至2020年6月一年时间里取得了67%的收益,此后刘武单独管理该基金,蔡荣成去管理易方达策略成长混合等两只基金至今年4月,两只基金都实现了正收益,4月21日后又将该基金交给新人张琦管理,蔡荣成回去重新管理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141天里实现了36%的收益。经历了这样一些波折,目前管理规模只有8个亿。蔡荣成能力圈主要集中在TMT领域,2019-2020年持仓以TMT为主,在TMT低谷期的当下,目前持仓除了一些TMT龙头外,更多重仓了新能源。

 

除了这些2019年以后开始任职的新锐,易方达还有王元春、刘武等2018年底开始任职、历史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刘武管理规模129亿,也是比较明显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2019年初从曾经的风云人物宋昆手中接管了易方达新兴成长, 2019年延续宋昆的TMT风格,重仓了TMT,另外加入了光伏龙头进入组合,2020年仍以TMT为主,同时开始重仓动力电池,2021年全面转向了新能源与半导体,今年持股几乎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2019年-2021年收益分别为89.87%、59.17%、24.54%。今年以来表现不佳,亏了-18.55%。主要源自今年持仓全在动力电池产业链,过于集中,虽然经历了4月份之后的大涨,但7月份之后动力电池处在调整阶段,表现弱于光伏。

 

王元春属于萧楠团队,与萧楠共同管理两只基金,管理规模346.91亿元,单独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0亿元左右。从业绩来看,2018年底开始管理的两个基金长期业绩较好,其他基金为2021年新发基金,任职回报都还是负值。今年表现来看除了重仓煤炭的易方达瑞恒排名非常靠前外,其他基金均亏损了14%以上,排名居于中游。王元春风格与萧楠非常相似,看重好生意、好价格,整体持仓以消费、医药以及TMT龙头为主。

 

总体而言,易方达作为行业龙头,在基金经理人才储备上也非常丰富,新锐不断涌现,也非常吸金,为公司带来相当多的管理规模,不过隐忧在于,偏赛道型选手居多,不得不让人思考这些新锐业绩的持续性。

 

争次席阵营中的三家基金公司中,新秀开始挑大梁

 

目前易方达龙头地位稳固,行业第二的位置则是三家基金在争夺,分别是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拥有更多的新锐对于未来行业地位的稳固,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谁能坐稳行业次席的位置。

 

广发

 

广发基金最近三年都一直有基金处在争夺年度收益冠军的位置,如2019年的刘格菘、2020年的郑澄然、2021年的唐晓斌。今年广发基金经理业绩普遍不突出,都没有争冠的可能。同时,广发基金经理更多是中生代更出彩,新锐中除了郑澄然,业绩普遍不够出色。

 

郑澄然是明显的成长风格,任职于刘格菘任总经理的成长投资部,2020年5月开始正式管理基金,与孙迪共同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2020年收益达133%,进入全市场前十,一炮而红。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广发鑫享在2年又116天的任职期内也实现了138.29%的收益,该基金2021年和今年以来的业绩也处在同类前20%左右的位置。由于业绩出色,90后的他管理规模已经达到359亿元。

 

郑澄然研究员阶段主要覆盖电力设备,在持股上,对光伏板块的配置一直较多,此外也在半导体、化工、金融、医药等做一些平衡配置。2020年二三季度广发高端制造几乎全仓光伏板块,辅之少量半导体股票,两个季度分别取得了38.91%、30.89%的收益,四季度斩仓了光伏和半导体,重点配置了进军新能源的化工股,并尝试配置了银行保险、家电、煤炭、建筑板块的白马股,当季收益也接近20%,没能超越四季度仍重仓新能源、最终获得年度收益冠军的赵诣,但也进入了市场前十。业绩好带来规模增长,广发高端制造规模从2020年6月底的7.34亿飙升到2021年3月底的238亿元。

 

2021年至今郑澄然的锐度有所下降,广发高端制造四个季度都取得了正收益,但都是个位数,全年收益达到26%,居于同类的前20%,但离收益冠军较远。巨大规模下,在配置上更加均衡,重仓股中除了新能源还配置了不少机械、化工、银行等板块龙头,收益的稳定性较强,但组合的进攻性变弱了。这种配置在今年又有变化,重新回到重仓光伏的状况。


这种配置可能更多源于郑澄然的投资框架,即在选股上基于中观行业比较,选择供需情况有变化的行业,把握周期变化,本质上是通过供需变化带来的小周期波动来确定景气行业。从今年来看,很多行业需求都比较弱,相对来说光伏的需求最为强劲。

 

这种配置下,一季度下跌较大,不过二季度有所反弹,目前亏损在个位数,在同类排名上依然处在前20%左右的位置。不过伴随着业绩的平淡,规模逐渐下滑,目前广发高端制造规模已经降到137亿元,较去年一季度的高峰期减少了100亿元。

 

总结来看,郑澄然在泛制造领域体现了不错的行业配置能力,又赶上了新能源的牛市,创造了高收益,在规模变大之后,业绩逐渐平淡,但并没有到翻车的地步。毕竟郑澄然擅长的光伏领域以后有大量的机会。只是再有耀眼的业绩就很难了。

 

郑澄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规模过大,在如此规模之下,郑澄然的能力圈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从持股看,广发高端制造二季度末持股64只,但成规模持有的股票只有18只左右,剩下的股票都是几十万至一百万的持有规模,非常集中,背后是选股的范围较窄。

 

除了郑澄然,广发基金目前还拥有罗洋、刘玉、朱坤、王瑞冬、段涛、蒋科等新锐,不过业绩较之郑澄然要逊色不少,规模也小很多,在市场上关注度都不大。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段涛目前管理资金62亿元,代表作广发利鑫自2020年5月开始管理至今2年又118天,收益率为60.88%。段涛是擅长自下而上选择成长股的选手,更偏好中小盘股,能力圈主要集中在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在持股上相比于郑澄然更加均衡,常会挖掘一些冷门行业的小盘股机会。

 

华夏

 

华夏基金前些年主要靠指数基金贡献规模增量,主动权益基金相对逊色。不过近两年里一些中生代和新生代基金经理崛起,使华夏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出现较大起色。在2019年以后任职的基金经理中,钟帅、李彦、吴昊、屠环宇都是业绩较为出色的新锐。

 

李彦自2020年6月正式管理华夏兴和以来,至今2年又93天的期限里收益达到125.80%。再加上另一只基金华夏蓝筹,目前管理规模达到96亿元。李彦有比较明显的行业轮动特征,从 2020 年年初到 2021 年 6 月底重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2021 年 6 月底到 2022年年初重仓军工行业, 2021 年末进行大幅减持军工,开始重仓地产产业链,都是比较精准的判断,均取得了较高收益。


李彦覆盖的行业比较全面,在众多行业中,侧重对中观行业层面的分析,研究中60%的时间精力用在行业研究上,比较重视政策对于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整个投资框架本质上是行业比较,主要是要比较五大方面:比较小周期 3-5 年具体产业周期的位置、比较未来五年行业的成长空间与增速、比较竞争格局、比较估值水平、股价相对位置。

 

对于看好的板块,李彦会买入多只股票重仓持有,使业绩增厚,也有可能增大波动,不过目前来看李彦回撤并不大,源于买入的板块大多是左侧买入,比如2020年的动力电池,去年底的地产股。这种风格最大的风险在于判断失误。目前来看李彦之前作出的投资大多较为成功,但今年来看,也出现了一些误判,如对于地产机会估计过高,对于新能源板块过分看空,都影响了收益。今年重仓的地产股没能持续上涨,目前华夏兴和的收益在仍同类前1/2位置,但较之前有所变弱。

 

钟帅是一位擅长挖掘中小盘成长股机会的基金经理,持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自2020年7月底开始管理华夏行业景气,2年又47天的任职期内已经实现120.44%的收益,规模也迅速从起初的0.62亿元飙升到目前的111亿元。


虽然买的都是新能源、半导体、TMT、电子等热门板块的股票,但钟帅从未重仓过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马股,大多是买入二三百亿市值甚至更低的股票,以博取更高的弹性。如2021年3季度买入了一家市值只有几十亿元的数字阅读股票平治信息,在四季度该股迅速上涨接近翻倍。这种翻石头的方式为钟帅贡献了较多收益。华夏行业景气2021年收益率达到84%,是当年收益TOP20的基金。尤其在2季度实现了50%的上涨。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钟帅业绩进入平淡期,最大回撤也超过了-35%,一方面管理规模变大之后,灵活性变弱,换手率从2020年底的584%下降到二季度的115%;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板块有较多的配置,经历了暴跌又上涨的过程。展望未来,规模是其业绩持续性的主要挑战,由于偏好中小盘股,钟帅需要翻更多的石头来获取收益。

 

除了钟帅,吴昊、屠环宇也都是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屠环宇更偏好TMT领域,吴昊偏高端制造方向,不过今年以来业绩都不佳。华夏基金新锐中业绩较为出色的是去年10月开始管理基金的夏云龙,是偏好周期股的选手,今年以来代表作华夏周期驱动收益率截止9月9日达到12%。

 

富国

 

富国基金在主动权益投资上一直人才济济,不过更多集中在中生代,在新锐中,孙彬以出色业绩成为机构重仓的基金经理。

 

孙彬2019年5月开始管理代表作富国价值优势,3年又114天实现了183.67%的收益,2019年-2021年同类排名分别为51 | 1014、205 | 2895、109 | 1690,均处在非常靠前的位置。该基金管理规模90亿元,其中机构持有半数左右。在今年二季度,孙彬是被FOF配置次数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再加上其他基金,孙彬管理规模已经达到226亿元。

 

成为机构的心头好,更多源于孙彬的均衡配置策略,孙彬的持仓行业分布非常广泛,横跨不同类型风格的资产,既配置白酒龙头、医药、银行等价值股,也在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热门板块精选个股,在单一行业上的配置不会超过20%,且持仓均以较大市值的白马股为主,以减少波动。持仓也非常分散,即使第一大重仓股持仓比例也只在6%左右。经过这些风控措施,孙彬的最大回撤只有-24.45%,作为股票仓位在九成的主动权益基金,这样的回撤算是非常不错了。

 

今年以来孙彬业绩不算理想,管理的基金普遍亏损,收益率多在-8%至-15%之间,同类排名居于中游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孙彬一直偏好大盘股,而今年行情比较极致,上涨机会主要集中在热门板块的中小盘股,孙彬由于配置分散,在光伏等热门板块配置不多,配置的中小盘股也少,导致业绩不上不下。对于孙彬这种分散、均衡配置的选手,短期爆发力不足,需要拉长持有期限。

 

除了孙彬,富国基金涌现的绩优新锐较少,2019年年中开始管理基金的徐斌、于渤业绩相对优秀,不过都算不上新锐,徐斌此前2011-2019年已经在嘉实、海富通负责机构投资、年金投资,算是投资界的老人了,于渤此前在交银施罗德任投资经理,再加上2018年底才开始管理公募的蒲世林,此前也曾在中信证券做投资经理,三人都是在加入富国后才开始管理公募,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三人都是偏向行业均衡配置,持股分散,并对大盘股有偏好的稳健型选手。

 

孙权是富国基金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今年2月28日开始管理基金富国新兴产业,至今任职收益为18.02%。与其他均衡风格选手不同,孙权是明显的成长风格,今年通过重仓半导体、储能而取得了较高收益,不过目前任职期过短,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观察风格稳定性。

 

其他头部基金公司能扛旗的新锐较少

 

其他位于头部的基金公司中,也逐渐有新锐涌现出来,不过相对于杨宗昌、郑澄然、孙彬等相比,关注度略低。

 

汇添富

 

汇添富这两年排名下滑比较快,从曾经的第二落到第六名。源于主力大将胡昕炜、劳杰男、郑磊、杨瑨等主要能力圈集中在消费、医药、TMT等板块,在新兴成长赛道上布局不多,且都是偏好大盘股的选手,业绩普遍不佳。面对这种状况汇添富做了一些变化,从金鹰基金引进了历史业绩出色的成长股基金经理樊勇,从华宝基金引进了偏均衡配置的詹杰,从华安基金引进了谢昌旭。同时,自己培养的赵剑、刘昇等也都有所表现。

 

赵剑目前任汇添富投资研究部新能源组组长,此前曾在汇添富做投资经理,2020年5月开始管理公募产品汇添富环保行业股票,在至今2年又117天里实现了101.19%的收益,目前管理规模95亿。在选股上,赵剑首先看公司所处产业的行业特征和竞争格局,其次是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最后是公司治理和企业家精神。与其他新能源基金经理相比,赵剑明显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配置更多,在光伏板块配置较少,而今年光伏机会明显优于新能源车,也使得赵剑今年以来业绩一般,同类排名中居于中游。

 

另一位新能源基金经理刘昇则在今年重仓了光伏和储能,取得了较好业绩,今年以来截止9月13日收益达到12%。在4月底之后的股市大反弹中,他管理的汇添富盈鑫混合是涨幅最高的基金之一。刘昇自全年9月28日开始管理基金,目前管理规模11亿元,还处在规模比较舒适的状态。刘昇风格上比较极致,不会因为净值回撤而主动止损,靠收益来弥补回撤。在业绩上大开大合,虽然4月底以后大涨,但此前已经经历了-43%的回撤。

 

另一位新锐董超也在新能源上有较多配置,不过跟赵剑、刘昇相比,更为均衡一些,在半导体、军工、汽车零部件等板块也有配置。自2020年6月开始管理汇添富逆向投资,至今收益超过60%,也是偏成长的选手。目前管理规模57亿元。

 

蔡志文、黄耀锋是两位偏向价值风格的新锐,二人都是2019年开始管理基金,代表作至今收益超过60%,规模也都在二三十亿至今,持股上与上述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非常不同,在周期、银行板块配置较多,此外也配置了较多的消费股,业绩冲劲不足,不过稳定性更强一些。

 

南方

 

南方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并不突出,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锐,如张磊、王博、萧嘉倩、邹承原等,名气都较小。

 

邹承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2021年4月开始与郑晓曦联合管理南方军工改革,一年多时间里实现了超过30%的收益,管理规模达到75亿元,在军工基金中是比较大的一只。

 

张磊2020年2月开始正式管理南方高端装备,2年又220天里收益为81.74%。2020-2021两年业绩排名都还可以,在同类的前30%,今年至今亏损-15%左右,排名靠后。长期以来持股以新能源为主,也在化工、机械等制造板块有过不少配置。

 

另一位成长风格新锐王博管理规模达到132亿元,是南方基金旗下管理规模最大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王博旗下管理产品收益差异较大。王博研究TMT出身,2019年11月正式管理基金,与南方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茅炜共同管理南方科技创新基金,直至今年1月,期间收益达到116%,此后至今由王博单独管理,截止9月13日收益-2.19%。而王博在2020年六七月分别管理了两只新发基金,2年多至今仍在亏损。比较难判断过往较好的收益是来自于王博本身还是来自与共同管理的茅炜。从持股看,王博比较喜欢挖掘中小盘成长股的机会,目前持股主要集中在TMT、半导体、新能源、军工等板块。

 

管理南方产业智选的萧嘉倩也是如此,2019年5月开始与茅炜共同管理基金,收益较好,2020年2月开始单独基金后业绩一般,今年以来截止9月13日亏损-20%,排名靠后。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也交给了新人郑诗韵。郑诗韵管理多只消费基金,业绩均比较平淡。

 

整体而言南方基金近几年虽然出了一些新锐,但在同业中不算突出,导致管理规模也都不大,对带动公司规模还没有起到多大帮助,改变不了南方基金在头部公司中权益一般的局面。

 

嘉实

 

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如谭丽、姚志鹏等都属于中生代,近年来出现的新锐主要有王贵重、吴悠、吴越等。

 

王贵重研究TMT出身,是嘉实基金大科技组研究总监,2019年5月开始管理嘉实科技创新混合,截止9月13日,3年又131天里实现116.64%的收益,目前管理规模63亿元。其持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医药、互联网、电子板块,属于在成长板块中进行均衡配置的选手。

 

吴越研究员阶段负责食品饮料、轻工等行业,目前是消费方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86亿元,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管理嘉实消费精选,收益超过60%。之后该基金由常蓁接管了一段时间,吴越于2020年12月重新管理该基金,此后消费股步入熊市,该基金业绩步入平淡。

 

吴悠是嘉实价值投资策略组基金经理,2020年1月开始与谭丽共同管理嘉实丰和灵活配置,至今(截止9月13日)收益64.17%。吴悠与谭丽一样,风格偏价值,多个行业均衡配置,过往主要持股银行、地产、建筑、化工、电子等板块,在选股上,主要看中公司质地与估值,追求有高价格的好公司,在买白马股的同时,也会翻石头挖掘一些有被市场错杀可能的小盘股。

 

鹏华、招商、博时

 

鹏华基金比较值得关注的新锐是做量化投资的包兵华,以及从摩根士丹利华鑫引进的朱睿。包兵华通过量化手段选股,持股极其分散,今年六月底持股超过300个,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只有22%。朱睿则是化工研究员出身,持股以化工、有色为主,比较擅长周期投资,今年以来业绩相对不错,单独管理的产品收益为正。此前在摩根士丹利华鑫期间也创造了不错的业绩。

 

博时基金主动权益投资能力一般,新锐方面主要靠外部引进,医药基金经理张弘是博时从华泰柏瑞引进的,今年开始在博时管理基金,目前业绩不理想,亏损较大。另外博时基金从中金基金引进了偏均衡配置的于玥,在中金有不错的收益,不过今年在博时管理产品业绩一般,具有同类中游。从工银瑞信引进的赵宪成主要做港股投资,7月刚刚开始在博时管理基金,业绩需要再观察。

 

招商基金固收和指数产品较强,规模上升也很快,二季度进入了行业前五。主动权益投资有起色,但与主动权益强的基金公司相比,新锐基金经理较少,目前主要就是管理招商境远灵活配置。军工行业白金分析师冯福章今年开始管理基金,不过在投资研究上从业经历已经很长了。

 

头部公募格局难改

 

总结来看,从新锐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讲,易方达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新锐数量多且分布在不同风格和赛道,目前为公司贡献的规模也是最多的。十年老将有张坤萧楠陈皓,中生代有祁禾等,新锐也持续出现,背后可能是公司的投研与人才选拔培养能力更强。

 

争夺行业次席的三家公司中,都有非常出色、被市场认可的基金经理出现,并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力选手,也都凸显了相应的实力。不过富国基金和广发基金在有影响力的新锐上数量较少,可能预示着在新人团队培养上存在一定问题,只是问题被大量的优秀中生代掩盖了。

 

其他头部公司中,新锐也出现了一些,不过放在全市场上来看,非常出众的新锐很少,也导致这些新锐普遍规模不大,对公司的规模贡献大多还没有体现。

 

除了主动权益方面,而基金公司还有固收、指数产品线。仅从主动权益投资的角度来窥探行业的话,公募大厂格局较难改变,涌现了更多人才的易方达不易超越。争夺次席的三家公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他头部大厂也较难冲击前面的阵营。

 

对于基民来说,头部公司的上述新锐都有较出色的业绩,不过在投资的时候还是要多观察。问题在于,行业涌现了这么多的新锐,但大多偏行业赛道,有优秀的全市场配置的基金经理并不多。其次,这些新锐大多在牛市中积累了较好收益,在今年的震荡中依旧出色的基金经理却比较有限。很多基金经理在牛市积累了较多超额之后,收益水平在向平均水平回归,如果只看过往业绩而投资的话,风险是巨大的;另外这些基金经理大多代表作业绩出色,但往往管理的其他基金相对逊色。而且新锐基金经理的优秀业绩往往是在与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过程中创造的。作为投资者需要鉴查。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