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9月14日的3篇精选研报:
天风证券-光伏封装材料:BIPV、轻量化及技术变革带动增量需求
精选原因: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是未来光伏应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广阔,有市场潜力。本篇报告侧重于BIPV用封装材料的介绍及相关标的梳理。
核心看点:
玻璃轻量化,BIPV催生TCO玻璃市场发展。
短期胶膜存供需缺口,BIPV适用PVB膜。
背板份额被挤压,透明产品危中求“机”。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BIPV渗透率不及预期、玻璃&EVA粒子扩产超预期、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
一、光伏封装材料:组件质量寿命的关键
光伏封装材料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光伏玻璃、胶膜、背板和边框。
图:光伏封装材料产业链
封装材料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封装材料单瓦成本约0.5元,组件价格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二、玻璃:保护层排头兵
传统压延玻璃现状及后续扩产计划:双寡头格局,后续扩产计划充足。
BIPV1.6mm玻璃已受主流厂家认可,TCO玻璃成新看点。
压延玻璃需求稳步上升,TCO玻璃三年CAGR+74%
三、胶膜:密封保护的中坚力量
EVA膜为主流,PVB膜为BIPV的最优选择。
胶膜需求量稳定增长,EPE型胶膜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短期行业趋势或出现缺口,主要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供应限制。原料价格波动明显,长期来看EVA仍具成本优势。
产业链集中度最高环节,头部胶膜企业扩产规划足,第二顺位竞争激烈。
四、传统背板:逆境中差异化产品仍有一隅之地
复合型光伏背板种类可以分为含氟背板和无氟背板,结构上看主要有三层。
传统背板份额不断被侵蚀的背景下,透明背板成为新方向,尤其在BIPV应用场景广阔。
本文来自:光大证券-《涂层材料行业深度报告:立足消费电子稳健发展,导入新能源车企加速国产渗透》
精选原因:涂层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除了常规的可以用于建筑领域以外,工业用涂层材料的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医药、家电、电子、交通、船舶等多个领域。本文点明,国内新能源车企给国产涂层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加速国产渗透。将迎来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在国内涂层材料行业中,外资企业依然表现强势,2021年外资涂料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国内市场的44.4%,其中立邦、PPG、阿克苏诺贝尔分别位列国内涂层材料市场前三。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涂料+树脂”自主研发的推进,未来汽车涂料的国产替代或成为大势所趋,以松井股份、广信材料为代表的涂层材料企业已成功进入知名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名单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预计2023年全球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涂层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33-230亿元。
风险分析: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客户验证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一、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应用领域存高壁垒
1、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涂层材料可以分为建筑涂层材料、工业涂层材料和其他涂层材料及辅助材料三大类。
2、从制造成本来看,涂层材料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占比较高,占成本的80%以上。以松井股份为例,原材料中,成膜物质、溶剂、助剂和颜料/填料分别占原材料成本的44.5%、21.7%、20.7%和13.1%。
3、2012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涂层材料市场销售额同比均为上升,其中2016年全球涂层材料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幅最大,为16%。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涂层材料市场销售额为1676亿美元,同比下降3%。
4、美国涂层材料企业占据全球头部市场主导地位,从区域来看,全球前10的企业中,美国企业上榜5家,日本企业上榜2家,荷兰、德国、印度分别上榜1家。
5、2021年,外资企业仍占据国内涂层材料市场近半数的份额,但随着本土企业不断布局外资企业垄断的涂层材料领域,国内企业与外资头部企业的收入规模差距不断缩小。
6、由于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所用到的涂层材料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对应地其验证周期也相对较长,因此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渗透率的企业而言将铸成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而对于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品类来说,所存在的发展空间也相对较高。
二、3C涂层材料行业前景广阔,国产涂层材料稳健发展
1、消费电子产品的行业发展将拉动对应3C涂层材料的市场需求,促使相关3C涂层材料企业稳健发展。
2、近年来手机外观不断更新,厂商对涂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层在手机成本中的占比逐年提高。
3、除了相对较为传统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3C产品以外,近年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也较大程度地拉升了对于3C用涂层材料的需求。
4、预计2023年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涂层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33-230亿元。
三、汽车涂料需求空间庞大,国产企业切入打开成长空间
1、新车市场所需涂料分为新车车身涂料和新车内外饰涂料。新车车身涂料主要用于汽车新车的生产制造流水线,更多选用高温固化涂料,少数也会选用低温固化涂料。
2、美国PPG、德国巴斯夫、美国艾仕得销售额分别位居前三,销售收入分别为38.74亿美元、28.42亿美元、26.7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39%、14.96%、14.05%。
3、我国涂料品牌在全球汽车涂料市场份额较低,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涂料+树脂”自主研发的推进,未来汽车涂料的国产替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湘江涂料全球市占率为全球第9位,市占率2.26%。
4、新能源汽车涂料市场方向将趋于定制化,更突出相关涂料功能性。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涂料产品更新颖、定制化程度更高、对应的价值量更高。
5、8月起我国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全面取消迁入限制,全国二手车市场将加快流转,因此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存量车市场的补漆需求也将保持旺盛。
本文选自:中信建投-《成品油运输行业专题研究:全球成品油运的真正逻辑》
精选理由:成品油海运贸易是不同国家/地区通过进出口弥补供需失衡的主要方式,约占整体贸易量的85%。相较于原油运输市场,成品油运输需求多元,贸易航线相对复杂。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成品油海运需求变化呢?全球成品油海运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通过这篇报告了解一下。
核心看点:
成品油海运处于全球原油加工产业链的下游,主要负责将炼厂精炼产品运输至消费国家;
成品油海运的根本需求来源在于区域内炼油厂的产能与各类成品油的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成品油海运需求取决于炼油厂产能分布、套利贸易机会、运距变化以及区域库存水平;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缓解,欧盟制裁方案调整;欧美炼化产能提升超出预期,进口需求增长不及预期;IMO环保法规等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燃油成本大幅度上涨;疫情造成货物和设备运输成本大幅度上涨等。
一、成品油:种类丰富,柴油和汽油消费需求占比超50%
成品油大致可分为:轻质馏分油(汽油、石脑油等)、中间馏分油(柴油、航空煤油等)、重质燃料油(船用燃料等)以及其他石化产品等。
从贸易流向来看,全球成品油主要贸易流向分别为俄罗斯到欧洲、中东地区到亚太地区、美国到中南美洲和墨西哥。
二、成品油海运:运输需求多元,贸易航线相对复杂
1、相对独立于原油海运,成品油海运是弥补区域供需失衡的主要方式
成品油海运处于全球原油加工产业链的下游,主要负责将炼厂精炼产品运输至消费国家。相比于原油油轮,成品油船涂层化学结构致密,能抵御各类装载油品的溶解、渗透和腐蚀,因此成品油也可以运输原油;而原油船仅处女航可以装载成品油。
成品油海运贸易是不同国家/地区通过进出口弥补供需失衡的主要方式,约占整体贸易量的85%,尽管某些地区也采用管道运输,但相比于海运更加昂贵且更加脆弱。
从成品海运国家分布来看,成品油主要海运出口来源国是俄罗斯、美国、荷兰和中东等地区;主要海运进口国是美国、新加坡、荷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
Clarksons预计,2023年俄罗斯成品油出口海运量将同比2021年下降44.6%至137万桶/天,而美国、沙特、印度成品油出口海运量将分别同比2021年增长22.5%、39.1%和23.9%,达286万桶/天、176万桶/天和155万桶/天。
2、成品油贸易航线相对复杂,以柴油、汽油和燃料油为主,三者合计占比约75%
由于成品油种类较为丰富,成品油贸易模式相较于原油更为复杂,贸易航线更为多样,为提高船只利用率提供了机会。
LR2型船主要用于中东-亚洲、中东-欧洲以及亚洲-欧洲之间的长距贸易航线,LR1和MR型船贸易航线则更加多样。
三、成品油海运需求变化因素:炼厂分布、套利贸易、运距和补库
成品油海运的根本需求来源在于区域内炼油厂的产能与各类成品油的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因此,成品油的海运需求取决于炼油厂产能分布、套利贸易机会、运距变化以及区域库存水平。
1、全球炼厂产能东移,长期支撑成品油运输需求
受新冠疫情影响,叠加欧美炼厂效率较低,2021年美国、欧洲炼厂产能相对于2019年下降5.44%和3.72%,而中东和中国产能增长6.36%和2.68%,同时中国出口配额大幅减少。
未来五年内全球炼厂产能增长的主要地区仍然集中在亚洲、中东和印度,炼厂产能东移的趋势仍将继续。
2、中短期套利机会驱动贸易需求,套利空间决定运价上涨空间
受各国家/地区需求结构和炼厂产能供给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市场间成品油的价格减去运价构成了套利机会,频繁套利贸易下套利空间应趋近0。
当前欧洲柴油价格较其他地区仍存在显著溢价,其中中东-欧洲航线套利机会仍然显著,8月底拜登政府向美国主要炼油商发出警告或遏制燃料出口,造成运输需求或有所回落。
3、2022年底欧盟或将完全禁止俄油,运距拉长效应仍有空间
2022年1-8月欧洲自俄罗斯成品油海运进口量仅同比下降7.5%,欧盟制裁措施中将于2022年底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约三分之二,预计将转向中东、亚洲地区。
2022年底或将带来一次性的行业整体运距增量需求,运价或将冲高后回落,平均运价水平或将高于运距变化之前。
4、全球成品油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或将对后续运价产生支撑
5、成品油船订单运力仅为5%,中长期运力供给受限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