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通威股份走势弱于光伏板块,主要因其业绩增长无法支撑高估值,爱旭股份走势强于光伏板块,主要在于股票回购注销和盈利能力改善可持续;
硅片、组件环节企业的股价出现分化,主要在于其成长性、市占率的差异;
今年光伏是二级市场最为热门的赛道之一,自4月27日光伏概念指数反弹最高幅度达到了71.15%,截至9月13日光伏指数的反弹幅度达到了58.39%。
而整个光伏板块不同环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其中电池片环节的爱旭股份表现最为亮眼,截至9月13日其股价涨幅高达256.8%,遥遥领先。而硅料环节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于7月5日阶段性见顶之后,股价表现一蹶不振。
产业链环节 | 公司名称 | 4月27日到9月13日的涨幅 |
---|---|---|
1.硅料 | 通威股份 | 54.39% |
2.硅片 | TCL中环 | 43.08% |
3.硅片 | 上机数控 | 99.15% |
4.电池片 | 爱旭股份 | 256.80% |
5.组件 | 隆基绿能 | 31.05% |
6.组件 | 晶澳科技 | 41.39% |
7.组件 | 晶科能源 | 66.81% |
8.组件 | 天合光能 | 64.15% |
平均 | 光伏指数 | 58.39% |
(数据来源:妙投APP)
那么,光伏产业链分化为何会如此明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以光伏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为对象分析一下。
一、盈利能力同时改善,反弹幅度差异却较大
从光伏主产业链来看,硅料、电池片企业业绩增速高于硅片、组件企业,其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光伏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并没有在股价上直接体现出来。例如: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的通威股份,股价走势相对较弱,低于光伏指数涨幅。
究其原因,妙投认为,一是股价已被提前透支;二是资本市场担忧硅料企业的业绩高增长不能持续,无法支撑起高估值。
2022年上半年,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硅料企业的毛利率持续提升。同时,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有新增产能释放。这样一来,通威股份便实现“量利齐升”,2022年上半年业绩极其亮眼。
然而,硅料企业的业绩高增长并不能持续。硅料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硅料扩产周期长于下游各环节,导致供不应求。而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2023年硅料价格有望迎来向下的拐点。
届时,硅料企业的毛利率将会出现下滑,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出现下滑。据机构预测,通威股份2022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22亿、200.93亿。
这样一来,资本市场认为,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的业绩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其股价表现较为低迷属于情理之中。
妙投也于7月7日发布的《通威大涨之后回调,是上车机会还是减仓信号》一文中明确指出,投资者需注意其高估的风险。此外,在股价下跌过程中,还出现了“通威切入组件赛道”的插曲,通威股价有一波较强的反弹。由于组件业务暂时未能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较大的提升,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只能认定为短期炒作。
对于电池片环节而言,今年的投资逻辑同样也是盈利能力改善。与硅料上涨带来盈利能力改善不同,电池片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在于重新将上游涨价压力向下传导。
由于中国的光伏组件有50%-60%的产品销往海外,2021年全球海运物流受阻,光伏组件在港口出现了库存积压,抑制了电池片向下游组件传导成本上涨的压力。2022年,全球物流问题得到缓解,欧洲等海外地区的光伏装机需求暴增,光伏电池片也开始涨价。
这样一来,爱旭股份等电池片企业的毛利率有所回升,同时产销两旺,业绩大幅度提升。此外,从机构预测来看,爱旭股份的2022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15.27亿、24.97亿,2023年业绩依旧会保持较高的增长。
而爱旭股份本次反弹幅度能够达到256.80%,不仅仅是因盈利能力改善,还有股东回购注销股份。据爱旭股份公告,公司总股本将从20.36亿股减少至11.39亿股。当公司的内在价值不变时,股票数量减少,股价势必上涨。妙投于6月1日发布的《6连板之后,爱旭股份仍被低估了》一文也已明确指出,爱旭股份上涨的逻辑是股票回购注销和盈利能力改善。
二、产业链相同环节,反弹幅度同样分化明显
对于硅片环节,TCL中环、上机数控等硅片企业的股价走势也出现了分化,并不像硅料企业股价走势有较强的一致性。TCL中环的股价于7月1日阶段性见顶,而上机数控的股价于8月17日阶段见顶。
究其原因,妙投认为上机数控的成长性更高、弹性更大。
从机构的业绩预测来看,TCL中环2022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67.77亿、86.36亿,同比增长68.16%、27.42%;上机数控2022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31.83亿、52.95亿,同比增长86.03%、66.35%。
可见,随着TCL中环的归母净利润基数越来越大,保持高速增长也将越发困难。此外,上机数控打法更加激进,投资150亿于徐州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扩充硅片、电池片产能,以提升市占率,为未来业绩高速增长打下基础。正是因为,上机数控的业绩基数小,增速更快,其反弹幅度便高于TCL中环,也就不难理解。
在光伏组件环节,各企业的反弹幅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反弹幅度分别为31.05%、41.39%、66.81%、64.51%。
从业绩的角度来看,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79%、138.64%、60.14%、79.85%。这显然不能完全与反弹幅度一一对应。隆基的业绩基数大,增速相对较低,涨幅小,尚属情理之中。那么,晶澳科技业绩增长快,为何反弹幅度也较小呢?
究其原因,妙投认为组件企业的反弹幅度分化与其市占率变化、成长性关联更大。
组件环节的壁垒并不高,新入局的玩家多于光伏其他环节,导致其整个竞争格局较为均衡。2021年,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的市占率分为20%、13%、13%、12%。今年,通威切入组件环节的消息开始发酵,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的股价均出现大跌。可见,资本市场对组件竞争格局的变化较为敏感。
如果通威的组件做不起来,市场份额很小,以上组件企业就面临被“错杀”的可能。
而2022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的市占率排名又发生了变化。据统计,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货量达到18.21GW,排名较之前上升了3位,天合光能仍居于第2位。而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出货量排名分别下滑了2、1位。从组件出货量排名来看,可以发现与各公司反弹幅度较为一致。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
此外,从机构业绩预测来看,2023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于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成长性更好,弹性更大。可见,2023年的业绩增速与各企业的反弹幅度也较为一致。
公司名称 | 2021归母净利润(亿) | 2022E归母净利润(亿) | 2023E归母净利润(亿) |
---|---|---|---|
隆基绿能 | 90.86 | 144.32 | 189.2 |
晶澳科技 | 20.39 | 43.61 | 66.71 |
晶科能源 | 11.41 | 28.04 | 50.44 |
天合光能 | 18.04 | 36.54 | 64.35 |
(数据来源:choice)
三、小结
光伏赛道虽然出现集体性的上涨,但分化也较为明显,需要结合行业、业绩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从光伏板块分化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更认可业绩增速快的光伏企业。其中,硅料企业的业绩无法持续高增长,应尽量回避。而对于光伏其他环节,投资者可优先关注成长性更高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