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9月8日的2篇精选研报:
东方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新能源东风已至,碳化硅御风而起
精选原因:受下游需求旺盛影响,SiC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因此受益。投资者可通过本篇研报了解碳化硅产业链等相关内容,把握相应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SiC能够有效满足电力电子系统的高效率、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是制作高温高频、大功率高压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
未来随着大直径衬底占比提升、衬底和外延晶片质量提高、单晶平均可用厚度持续增加以及扩产导致规模效应增大,SiC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有望持续降低,并实现对于下游领域的加速渗透。
海外头部厂商占据产业链主要份额,国内企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新能源车、光伏等下游需求爆发,SiC迎来历史性机遇。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一、碳化硅优势
同半导体材料硅(Si)相比,其禁带宽度是硅(Si)的3倍,击穿电压是其8-10倍,导热率是其3-5倍,电子饱和漂移速率是其2-3倍。
SiC在耐高压、耐高频、耐高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SiC主要用于功率或射频器件,适用于600V以上的高压场景,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风电、轨道交通等等电力电子领域。
二、碳化硅产业链
SiC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衬底、中游外延、下游器件制造和模块封装,产业链价值量倒挂,其中衬底制造技术壁垒最高、价值量最大,是未来SiC大规模产业化推进的核心。
图:碳化硅产业链
衬底:最为核心的环节,价值量最高,约为46%。根据电阻率的不同,可分为导电型和半绝
缘型衬底,分别用于功率和射频器件领域。
外延:价值量占比约23%,是指在衬底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以满足器件生产条件。其中导电
型SiC衬底用于SiC外延,生产功率器件,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半绝缘型SiC衬
底用于氮化镓外延,生产射频器件,应用于5G通信等领域。
器件制造及模块封装:价值量占比约20%,产品包括SiC二极管、SiCMOSFET、全SiC模
块、SiC混合模块。
应用:依据电阻率区分,导电型SiC器件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光伏、轨道交通、充电桩等领
域;半绝缘SiC器件主要用于5G通信、数据传输、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图:国内外企业SiC产业链布局
三、碳化硅发展
半绝缘型SiC衬底市场增长迅速,6英寸晶片成为发展趋势。导电型SiC衬底市场发展前景良好,6英寸衬底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SiC主流大厂正陆续推出8英寸晶圆片。
全球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火热,车用SiC晶圆需求攀升。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SiC功率器件有望进一步突破。多维度优势赋能车用SiC器件。
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竞相布局SiC器件。新能源车高电压平台大势所趋,SiC器件彰显优势。国内外车企纷纷布局800V高压平台,SiC大规模车载应用可期。800V高压平台需要电源产品配套升级,充电桩等迎来发展良机。
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成长天花板被打开。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高速增长,IGBT作为逆变器“心脏”作用凸显。SiC器件可有效提高光伏逆变器性能,有望逐步替代硅基IGBT成为逆变器核心。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加快布局,为SiC国产化提供历史性机遇。
在大容量、轻量化和节能化要求下,轨道交通领域采用SiC大势所趋。国内外厂商纷纷布局轨交系统SiC器件。
本文选自:艾瑞咨询-《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精选理由:随着国民口腔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口腔产业发展,数字化技术渗透,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代。口腔医疗服务是投资市场的重要赛道,它的现状、空间、发展趋势如何呢?让我们通过这篇研报了解一下。
核心看点:
口腔医疗以口腔医疗服务消费为基础,包含医疗及消费双重属性,目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进入蓬勃时代;
目前我国口腔产业链上游国产种植体竞争压力大,国产替代机会逐渐出现;中游集中度提高,综合性口腔服务平台出现;下游医疗机构民营化程度加快,数字化技术渗透营销、运营与诊疗。
我国口腔行业发展趋势:全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采用“商业保险+医疗服务”模式,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一、口腔行业概况
口腔医疗是以口腔医疗服务消费为基础,包含医疗及消费双重属性,是为满足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口腔美容等需求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行业。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进入蓬勃时代,需求端、供给端、政策端和资本端共同发力,进一步推动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口腔行业仍面临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足、口腔医生短缺、口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诊所经营问题频发等痛点。
二、产业链发展现状
1、上游
主要为耗材及器械厂商,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及设备。
高值耗材集中在种植和正畸两大领域。
1)种植体
种植领域中,种植体是核心耗材,占据较大的价值量,但目前我国种植体市场中,欧美及韩系等进口品牌占据主导优势,国内种植体企业竞争压力大,市场开发困难。
欧美系主打技术壁垒,在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精密设计上形成优势,占领公立医院等高端市场。韩系主打价格优势,已在民营医院市场形成客户粘性。
国产种植体发展机会:
a.有望下沉与二三线市场的更多医院达成合作
b.种植牙集采将加速种植牙渗透率的提升
2)正畸
近年来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隐形正畸牙套的核心材料是膜片,我国有企业已开始掌握膜片研发技术,依赖进口膜片的局面开始打破,隐形正畸价格有望降低。
双寡头市场竞争格局稳定。2021年,按照达成案例数统计,时代天使占市场份额的41%,隐适美占市场份额的36%。但长期来看,随着膜片技术的掌握及口碑效应的增加,双寡头市场格局将被改变。
3)上游数字化服务
口腔上游数字解决方案是通过口内扫描仪/CBCT完成口内扫描获取数字牙模,然后通过CAD/CAM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3D打印机打印器具后直接进行零件生产环节,最终服务患者,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其中,CBCT设备的出现是牙科数字化的重要节点。在2012年以前CBCT设备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面向病人量大、临床要求高的公立医院)。2012年以后,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度日趋提高,美亚光电、朗视、菲森科技、博恩登特等品牌逐渐掌握CBCT的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具有价格优势,面向民营专科医院及口腔诊所。
2、中游
近年来,综合性口腔服务平台等新型渠道商将数字化引入中游,针对上下游存在的产品信息透明度、诊所运营管理、牙科从业资源等问题,采用科技手段整合全渠道资源、帮助传统诊所转型、为牙医提供培训教育及先进技术。
对标美国等成熟市场,我国口腔中游的行业整合和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代表性企业仍在发展早期,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3、下游
主要分为四类: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连锁口腔诊所及个体口腔诊所。目前个体口腔诊所成为市场主体,占比高达83%。
近十年来,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专科口腔医院共计945家,其中民营口腔医院数量781家,占比约83%。2011-2019年间,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增加564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
此外,口腔专科医院在过去十年的综合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医疗机构平均水平,2020年遭到疫情冲击,净资产回报率均有所下降,但口腔专科医院的ROE仍达到了12%,依旧高于医疗机构平均ROE(-4%)。
口腔医疗服务对医生依赖度高、对设备依赖度低,主要依靠医生的双手及经验。另外,口腔医生供给数量低、独立执业意愿强导致下游个体诊所星罗棋布,行业业态分散,医生资源整合难度较高。
目前口腔下游医疗机构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1)流量红利消失,获客成本高,下游诊所众多,监管困难;
2)诊疗流程不规范、管理困难导致诊所运营效率低,业绩增长出现瓶颈;
3)牙医供给侧不足导致诊疗效率低。
数字化技术渗透营销、运营、诊疗,帮助口腔医疗机构转型。
三、市场空间
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1507亿元。
在国民爱牙意识增强、口腔诊疗需求扩大、国民收入快速增长、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持续发力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张,有望于2026年突破3千亿元,达到约3182亿元。预计2022年到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6%,口腔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四、发展趋势
1、建立口腔综合防控体系,全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2、“商业保险+医疗服务”做到医险融合,支付先行
3、上中下游数字化进程加速,实现口腔医疗全面惠普化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