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电动车+秋季策略+工业通信】电动车板块营收利润延续高增?
2022-09-06 11:00

【电动车+秋季策略+工业通信】电动车板块营收利润延续高增?

文章所属专栏 每日研报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3:16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9月5日的3篇精选研报:

 

东吴证券-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电动车中报总结:上游业绩亮眼,电池Q2反转,中游材料分化

 

精选理由:近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8月一众企业纷纷发出年中财报,投资者可通过本篇研报概览电动车上下游的重点财报数据,把握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1. 22H1 国内大超预期,延续高增,其中 Q2 受疫情影响但仍稳健向上。

  2. 2022H1 上游资源业绩最为亮眼,中游分化,整车承压, Q2 电池业绩显著反转。

  3. 2022 年 H1 行业盈利水平同比提升,价格弹性环节增速领先, 2022Q2电池环节盈利水平改善明显。

  4. 2022 年 H1 行业运营能力提升; 2022Q2 行业现金流同环比高增。

  5. 风险提示: 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增速下滑。

 

一、销量: H1 国内销量持续超预期, 22 年有望维持高增

 

国内疫情后销量强势恢复,上半年销量大超市场预期。 根据中汽协数据, 2022 年 H1 国内电动车销量 259.1 万辆,同比增长 117.0%,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 247.7 万辆,同比增长 119.6%,商用车 11.6 万辆,同比增加 78.5%。

 

海外: 受供应链影响欧洲市场销量偏弱,美国市场维持强势增长。 2022 年 H1 海外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172.4 万辆,同比增长 28.2%。

 

国内下半年新车型密集推出,且年底补贴退坡,抢装效应明显。

 

二、电动车板块: 营收利润延续高增, Q2 受疫情影响仍稳健向上

 

新能源汽车板块 2022 年 H1 营业收入达 13556.76 亿元,同增 29.95%,归母净利润1142.50 亿元,同增 103.05%,板块业绩表现亮眼。 

 

2022 年 Q2 新能源汽车板块受疫情影响仍稳健向上,实现营收 6840.22 亿元,同增27.03%,环增 2.64%;归母净利润 624.45 亿元,同增 95.41%,环增 22.71%。 

 

2022 年 H1 板块上中游盈利能力有所分化,原材料价格高企, 上游盈利充分显现。

 

图: 新能源汽车板块 2022 年 H1 及 2022 年 Q2 毛利率情况


2022 年 H1 板块现金流同增 50.32%,上游现金流同比高增。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部分环节供给紧张影响, 22Q2 上游与整车存货偏紧。

 

三、电动车各板块:上游业绩充分兑现,中游环节盈利分化,电池业绩显著反转

 

从利润分配来看, 22H1 上游环节利润分配最高,占新能源汽车板块比重约 44%。

 

图: 各版块净利润占新能源汽车板块比重(百万元)


锂电池中游板块 2022H1 六氟磷酸锂、铜箔等环节供给改善,部分环节开启降价,盈利能力出现分化; Q2 隔膜、三元正极等环节盈利环比向上,铁锂正极、铜箔环节盈利向下。 

 

电池环节: 国内电池企业份额全球崛起, 叠加储能加持,规模大幅扩张;盈利上,Q1 上游资源价格暴涨,电池盈利低点, Q2 金属定价后盈利反转。 

 

隔膜板块供给紧平衡,龙头公司满产满销,经营杠杆体现,叠加海外客户+涂覆占比提升,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电解液及六氟: 六氟供需格局扭转, Q2 价格跌至底部,但龙头受益于长协及库存收益盈利稳定, Q3 起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正极材料: Q2 三元正极厂商受益于库存收益、产品结构优化,盈利显著增长,铁锂正极厂商加工费有所下调,叠加库存收益消耗,盈利略有下降。

 

负极: Q2 负极行业石墨化新增产能陆续释放,负极龙头公司自供比例提升对冲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铜箔: 受电池减产影响,供需格局阶段性反转,铜箔加工费 Q2 下降 5000 元/吨以上, Q2 业绩增速放缓, Q3 进一步加工费下降,已从高点回落 1 万元/吨左右。

 

铝箔: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叠加产品结构优化, Q2 盈利显著提升。 

 

结构件: Q2 盈利略有下降,主要系受疫情及新产能爬坡影响,预计 H2 有所恢复。

 

核心零部件:龙头盈利抗压力强, 2022 年 H1 盈利增长稳健。 

 

整车: Q2 受电池涨价、疫情导致的停工,收入及利润增长承压,但龙头比亚迪虽规模扩大,盈利显著提升。

 

锂电设备: 下游电池厂商稳步扩产, 2022 年 H1 业绩增长稳健。

 

开源证券-《2022年秋季投资策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精选原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元加息收割全球财富加之地方政治、经济冲突激烈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或将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本文从国内经济形势与趋势、市场流动性形势与趋势研、A股走势及风格等多个角度入手,阐明下半年的投资机会。

 

核心看点:

  1. 国内经济复苏“不进则退”,设立上限“工业用电”回升,复苏可期;反之,设立下限“M1增速”明显回落,则经济下行概率加大。即便复苏亦将表现出结构性、两级性及曲折性等特征。

  2. A股市场流动性复苏的初期,趋势上升的概率依然较大。当前A股仍处于“反弹”阶段:流动性宽裕+而基本面“尚欠东风”——逢调整可增加配置,但不冒进追高。

  3. 成长风格中的优质赛道:电力设备(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能源金属)>半导体>军工。

  4. 风险提示:(1)国内工业用电持续疲弱,M1增速出现明显放慢;(2)国内消费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3)房地产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国内流动性剩余扩张被“打断”;(5)美国“滞胀”、“衰退”概率下降,或对黄金表现形成掣肘。

 

一、国内经济形势与趋势研判:复苏尚需跨越“两道坎”

 

1、当前国内经济复苏的驱动力依然不足,在国内经济驱动力“徘徊”的背景下,设立经济景气度的布林双轨线:突破上限,工业用电回暖,经济景气向上;突破下限,M1再次回落,经济景气向下。


2、2016年逆全球化以来,价格成为同质商品竞争的核心因素;当我国价格明显占优时,往往利好国内出口。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利好中国出口质量、增长稳定性及“市占率”提升。


3、倘若迟迟未见工业用电回升,企业家或信心不足,M1或再次下行,即很快将触及经济景气度的布林双轨下限——新一轮国内经济风险或将开始。

 

二、市场流动性形势与趋势研判:站流动性复苏的初期

 

1、一方面,国内流动性或趋势上升,流动性剩余扩张先行,信用扩张随后(若国内经济能跨过坎);另一方面,海外货币政策收紧虽将延续,但掣肘影响或明显下降,甚至有望吸引资本回流A股。


2、流动性宽松基础是:宽货币“稳地产”或贯穿2022H2甚至到2023H1;流动性增量分两种情况:


(1)若国内经济“跨过坎”,伴随着经济复苏,短期融资下降+M1回升+中长期信贷回暖;


(2)若国内经济再陷入下行风险,预计宽货币力度与财政刺激力度均将加大,市场流动性也不会差,但流动性剩余程度或不及经济复苏的情况。

 

三、A股走势研判及风格辨析:成长风格或贯穿全年主线

 

1、A股“反转”概率依然较大:流动性剩余或加速扩张+基本面至少跨越了“第一道坎”——或开启“戴维斯双击”,上涨空间有望打开,建议“进攻”。A股依然有机会从“反弹”到“反转”,静待:工业用电回升。


2、综合筛选以“新半军”为代表的成长风格中优质赛道,包括:电力设备(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能源金属)>半导体>军工。

 

四、券商布局正当时: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静待基本面“反转”

 

1、复盘过去十五年历史4轮流动性扩张周期,调整均是良机。券商行业具备高弹性属性,超额收益凸显(30%以上);流动性扩张周期“开启当月”,均有较佳表现;流动性扩张周期内,券商行业累计超额收益仍在不断创出新高。


2、在券商业务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资管业务占比或趋势上升,且与两融相关性高达0.8,自营业务对于券商总体营收影响上升,一旦经济向好,上升弹性较大。


3、代理买卖业务及资管业务占比较高,且管理费用率趋于下降的券商公司,有望受益于流动性复苏驱动及净利率上升的弹性,实现较高的盈利弹性;一旦国内经济基本面“反转”,可关注“自营业务”高占比的券商公司。

 

国信证券-《通信设备行业研究框架系列:工业通信》

 

精选理由: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工业乃至各行业的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工业通信作为工业互联网底座,凭借其较强的稳定和可靠性,逐步由工业制造扩展至多个下游应用。那么,工业通信网络是如何构成的?工业通信产业链上有哪些投资机会?让我们通过这篇研报了解一下。

 

核心看点:

  1. 工业通信作为工业互联网底座,凭借其较强的稳定和可靠性,逐步由工业制造扩展至多个下游应用;

  2. 工业通信设备属于产业链中游,通过将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组装销售至下游的各领域应用需求方;

  3. 工业通信公司成长逻辑:领先推出新品实现弯道超车,以性价比优势实现国产替代;平台化产研能力可高效拓展下游领域;布局云平台,提升纵向产业链延伸能力。

  4.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支持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应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反复等外部环境变化。

 

一、工业企业通信网络

 

工业通信作为工业互联网底座,凭借其较强的稳定和可靠性,逐步由工业制造扩展至多个下游应用。

 

传统工业企业通信网络包括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

 

1)工厂内网是在工厂或园区内部,主要使用工业通信设备。满足工厂内部生产、办公、管理、安防等连接需求,主要包括信息网络(IT网络)和控制网络(OT网络)。工厂内网使用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TSN、WiFi、工业无线、5G等互联技术传输信息。

 

2)工厂外网用于支撑工业全生命周期各项活动,使用商用通信设备;满足工厂数据、应用、业务出厂与云平台或者其他网络互联,主要包括公众互联网与专网。工厂外网主要使用通用广域网技术进行信息传输

 

二、工业通信产业链

 

工业通信设备属于产业链中游,通过将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组装销售至下游的各领域应用需求方。

 

上游:芯片类、光器件、接插件、阻容器件、壳体、线路板等,其中芯片和通信模块为大头。

 

中游:包括接入层终端设备商与交换机设备商,行业内国产厂商超过30多家,龙头企业已逐步显现。

 

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有工业制造、轨交、电力、煤矿等。客户主要分为两类,具备自主设计定制能力的大型企业(比如电力)和为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供应商(比如工业制造、煤矿等)。



三、工业通信行业投资的特点

 

1)工规级产品,产品要求高于商业级;

 

2)产品标准化与定制化共存;

 

3)下游应用领域多,需关注具体行业政策推动力;


以电网信息化应用为例,2021年11月南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网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51%),其中配网建设列入工作重点,投资达3200亿元,占比48%;

 

4)涉及生产控制流程,行业需稳健发展;

 

5)技术标准多,新技术带来新机会;


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较大的传输速率,拥有最高市占率,并逐步提升。


无线技术具有较便携灵活的部署方式,可实现柔性制造,市占率正快速提升。随着我国在5G技术的逐步领先和TSN技术正解决协议复杂的统一化问题,布局新技术或可成为国产厂商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6)海外巨头主导,国产替代化低;


国际头部企业包括思科、西门子、MOXA、Belden(百通赫斯曼)等公司,国内公司主要包括三旺通信、映翰通、东土科技等。

 

7)解决方案能力更重要。

 

四、工业通信公司成长逻辑

 

1)领先推出新品实现弯道超车;

 

2)以性价比优势实现国产替代;

 

3)平台化产研能力可高效拓展下游领域;


以映翰通为例,在智能售货检测系统和中压配电线检测系统侧的市场拓展较为成功,且产品方案设计复用了其工业通信产品平台。

 

4)布局云平台,提升纵向产业链延伸能力。


从单一销售设备转向集成性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面更广、行业话语权更大。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