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一本书带你最快搞懂元宇宙|荐读
2022-08-27 10:00

一本书带你最快搞懂元宇宙|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53

头图|视觉中国


鼓吹“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一度被认为是“金融的未来”,它也的确成为诸如黎巴嫩、阿根廷等国家的新一代金融工具,但这些国家用户的使用方式,却并不是加密货币原来的样子。


整形技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状况,而社交媒体上的滤镜技术以及即将大规模应用的 AR/VR 技术,又会如何改变人们对于脸部审美的认知?本期提供两个不同的思考角度。


关于元宇宙的信息良莠不齐,本期推荐一本当下最值得一读的图书,让你以最经济的方式了解元宇宙。本期还将推介以下议题:


  • 为什么 Netflix 的剧集都如此相似?

  • “写东西”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UI 的历史;

  • 十三个简短视频,话题涉及脑机接口、成人行业与 DIY 政府等;


“More Reading, 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阿根廷的加密货币


FreeThink|2022-08|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


关于加密货币的故事里,经常出现一夜暴富的幸运儿,或一群理想主义者追寻去中心化金融的乌托邦实验等情节,但在一个常年处于经济崩溃边缘、法币(比索)极其不稳定的阿根廷,加密货币让这里的人看到了希望。


如果你不了解阿根廷的货币变化,这个数字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基本概念:1995 年一个人在银行存下价值 10 万美元的比索,2022 年取出来的时候,这笔钱只值 310 美元。


这篇长文勾勒出加密货币之于阿根廷人的意义,在这里,硬件钱包(比如 U 盘里的数字货币钱包)更方便,而当地人也看到了一个事实:与其使用一定会下跌的法币(比索),加密货币至少还有上涨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加密货币的流行,不仅正在改变阿根廷人的金钱使用方式,也在影响产业发展,比如受益于支付的便捷性,大量远程工作变得流行起来。


但另一方面,阿根廷人并没有遵循加密货币的“正确用法”,所谓去中心化、社区治理之类理论或概念并不是当地人所关注的事情,对于普通的阿根廷人来说,这是一种相对安全对冲政府金融决策的财产保存方式。


几个关于加密货币落地的延伸阅读:


  • 中东小国黎巴嫩,在国内经济面临崩溃以及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加密货币成为一个新的试验场,链接


  • 作为中北美一个不算发达的国家,萨尔瓦多数字技术薄弱,信用卡等金融体系也非常不健全,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更像是利用比特币政策为自己做宣传,并未自上而下推出配套措施,这使得比特币的应用遇到一系列困难,在经历了早期的热闹之后,该国的“比特币革命”变成了一场闹剧,链接


为什么 Netflix 的剧集都如此相似


Vice|2022-08|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我算不上 Netflix 迷,或者准确地说,我很少看流媒体上的剧集(连续剧),不过在最近经历了搬家、置办家具从而填满一个空房子之后,身心俱疲的我,周末的时候躺在沙发上无脑地看了两天 Netflix。


然后我发现,Netflix 的所有剧集,特别是自制剧集,尽管在剧情和故事类型上存在差别,但色彩、对话风格等方面极其相似,以至于一度让我无法分清自己到底看的是哪一部剧集。


这篇文章就部分解释了这个现象,比如 Netflix 对于所有剧集的拍摄和制作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甚至对拍摄时使用什么类型/品牌摄像机都有明确规范;而为了能向用户提供 4K 分辨率的订阅产品,Netflix 进一步统一了视频压缩标准。


尽管 Netflix 这样统一、标准的剧集制作流程,保障了一部剧的基本观感,但对观众而言,相似的剧集封面、相似的调色方式与相似的剧情推进形式,让一件本该充满创造性的事情变成了工业化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社交媒体脸”


New Yoker|2019-12|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

MIT TR|2022-08|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数字技术与工具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比如,社交媒体上的人脸滤镜就在成为定义“美”的新标准。


本期选择了两篇探讨这个话题的长文,New Yorker 这篇两年前的旧文,以素描的视角展示了医疗整形与“社交媒体脸”之间的复杂关系,涵盖医美行业、社会发展等宏大议题,夹叙夹议的风格,很“New Yorker”。


MIT TR 这篇“新”文章则把焦点放在技术和伦理层面,这些面部检测与优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在产业界积极布局元宇宙的时候,基于面部技术的数字人或虚拟形象,也会进一步改变你我对于所谓“美”的认知。


探索“写下来”的意义


Eliot Peper|2022-08|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写东西”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无论是笔记工具还是任务管理工具都鼓励用户写下自己的想法或思考?


即便像我这样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常年和“写东西”打交道的人,有时候也会提出上述疑问,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把“写”当作一种探索行为,通过把想法、思考转换为文字——无所谓是手写还是使用键盘敲击,在这个持续转化的过程里,你会找到新的想法。


一如作者所言,“写东西”并不应该是某类职业的专属能力,在极少数为公众写作的人之外,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写东西”,这是对自己生活的记录(比如日记),也是拓展想法、延伸思考的方式。


UI 的历史


@vponamariov|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UI(user interface)”是一个很年轻的词语,专指机器与人类用户之间进行交互与信息交换的界面或媒介,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个人计算机以及 90 年代互联网大潮,人机交互的场景愈发普遍,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各种 UI 设计,并被这些 UI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这篇关于 UI 发展历史的长文(或者说网站),以 1973 年施乐首款支持图形交互界面的 Xerox Alto 为探索的起点,一直延续到 2007 年 Mac OS X Snow Leopard,通过大量软件交互界面的图片,展示了个人计算机用户交互界面的变化与迭代,非常值得收藏。


聆听不一样的声音


Heretics|2022-08|链接|60 分钟(观看时长


这是一组非常有趣的视频,每个视频时长大概在 5 分钟左右,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谈论一系列充满争议的话题,比如性工作者讲述为何性行业有利于社会稳定,或者讨论 DIY 政府的可能性以及脑机接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组视频里的观点正确性并不重要性,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正确或错误”两个选择,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聆听不同领域、行业传达出来的信息,是这个时代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图书:这可能是一本最快了解元宇宙的图书


Matthew Ball|2022-07|亚马逊 Kindle 商店|4 小时(阅读时长


在过去四年时间里,前亚马逊 Studios 战略高管 Matthew Ball 一直在关注元宇宙,并且撰写了大量分析文章,我在去年的 Deep Reading 里也推荐过他撰写的一组长文(链接、2 小时阅读时长)。


去年开始,随着“元宇宙”成为行业热门词汇,Matthew Ball 也趁势出版了新书 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Will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这本书包括三大部分:


  • 元宇宙是什么

  • 元宇宙所需技术以及产品需求

  • 元宇宙将如何改变各行各业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感受,这更像一组文章的合集,结构上比较松散,缺乏令人信服的联系。但另一方面,这可能就是当下“元宇宙”所面临的问题——它似乎无所不包,又似乎缺乏逻辑——产业界如此,一本图书又如何能避免呢?


如果你希望以经济的方式了解元宇宙的前世与可能的未来,这依然是目前市面上最值得翻看的读物。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