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苹果零售店缔造者的新零售尝试 | 荐读
2022-07-16 09:00

苹果零售店缔造者的新零售尝试 | 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24

头图 | 视觉中国


本期有四篇公司视角的长文:


  • 耐克 50 周年的启示:如何让人们忘记这是一家卖鞋的公司?

  • 苹果零售店缔造者 Ron Johnson 的新公司如何遭遇滑铁卢?

  • 在美国阿片类药物上瘾的悲剧里,麦肯锡公司扮演了怎样角色?

  • 十年探索之后,内容平台 Medium 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吗?


两篇关于 Web 3 的长文,展现出躁动不安的行业情绪与无所适从的从业者心态,至少目前来看,Web 3 最大的创新不是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而是金融工程。


本期还特别推荐一篇探讨进化论的长文,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开始,无论是遗传学还是基因突变,围绕生物进化方式以及“进化论”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一群科学家希望重新定义“进化论”......


“More Reading, 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耐克 50 周年启示录


NYT|2022-06|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今年是体育运动服装品牌耐克成立 50 周年,它的影响力早已不再局限在体育领域,一方面,耐克的市值已经是其同行——阿迪达斯——的两倍,也比 LV、古驰和香奈儿等奢侈品品牌市值更高。


另一方面,耐克早已无处不在,从各种屏幕到虚拟或现实空间,颇具辨识度的 Logo 与 1988 年问世的“Just Do It”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NYT 这篇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耐克带给行业的启示,与苹果公司类似,耐克也实现了从产品、品牌到身份象征甚至流行符号的跳跃,这是一个关于体育运动与市场营销的典型案例,这家公司的很多员工从小就开始购买耐克的产品,然后又成为推动耐克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2 年,耐克创始人 Phil Knight 的这番表态或许是耐克发展策略的最佳表达:耐克最成功的“产品”不是哪一双鞋,而是让消费者忘记耐克是一个体育服装品牌。

 

进化论的进化


《卫报》|2022-06|链接|45 分钟(阅读时长)


人类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地球生物如何演进的真正探索不过 150 多年时间,但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开始,无论是遗传学还是基因突变,围绕生物进化方式以及“进化论”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卫报》这篇长文详细回顾了“进化论”的演进历程,过去 150 多年间不同理论的口水纷争与其说是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争议,倒不如说一场暗含文化、社会议题的话语权争夺。


当下我们所接受的进化理论是上世纪 40 年代融合了达尔文“自然选择”与基因理论的所谓“现代演化综合论”,它引入了数学,使得生物研究更具“科学性”,同时像极了上世纪诸多优雅的物理方程式(比如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一样,实现了对生物复杂进化的简洁而统一的解释。


但就像物理学领域的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间无“达成和解”一样,生物学真的能够通过大一统的“优雅”理论解释所有问题吗?


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零售老兵的新零售尝试


FT|2022-07|链接镜像|20 分钟(阅读时长)


或许很多读者没有听过 Ron Johnson 这个名字,但他却是和乔布斯一起,开启了消费电子设备线下零售先河的那个人。Ron Johnson 曾负责苹果早期的线下零售店业务,让苹果零售店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


FT 的这篇复盘报道展示了 Ron Johnson 的一项新探索,这位零售老兵的移动零售公司 Enjoy 是一家可及时配送到家的移动电商平台,一度获得包括 a16z 在内的众多硅谷 VC 的青睐,也承载着 Ron Johnson 定义新零售的巨大野心。


尽管 Enjoy 在 2021 年以 SPAC 的形式上市,但无论是其商业模式缺陷还是资本市场对 SPAC 热度走低,这家上市即巅峰的零售公司,不到一年就宣告破产,其中的部分细节令人唏嘘。

 

药物成瘾悲剧里的咨询公司


NYT|2022-06|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篇 NYT 的调查文章,通过法庭记录、内部文件以及线人消息,展现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美国阿片类药物上瘾悲剧中的角色和作用。


文章显示,麦肯锡的客户包括普渡、Endo、强生等巨头,这其中,阿片类药物营销是合作的重点。一方面,麦肯锡利用其数据平台,为药企提供市场营销与销售策略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其和监管部门的良好关系,麦肯锡能够帮助药企快速获取药品销售许可。


文中的一个细节是:在被披露与普渡合作后,麦肯锡内部引发讨论,其中一位员工写道“我们可能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所做的工作有什么负面后果,以及如何将其降到最低”。


关于阿片类药物滥用,还有两个延伸资料:


  • 2021 上线的美剧 Dopesick:以普渡公司奥施康定止痛药导致的悲剧为切入点,改编自同名非虚构作品,豆瓣条目

  • Empire of Pain: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ackler Dynasty:这是一部普渡医药实际控制人 Sackler 家族的编年史,亚马逊 Kindle 商店

 

Web3 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的对比


Vice|2022-06|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FT|2022-06|链接镜像|20 分钟(阅读时长)


2022 年上半年,随着加密货币的持续动荡,Web 3 也变得更具争议,本期我选择了两篇长文,提供一些冷静的观察视角。


第一篇长文来自 Vice,结合数据、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心声,展现了全球范围内的 Web 3 热度,但就像文中一位软件工程师所言,Web 3 的最大创新不是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而是金融工程。从合约到代币,从 NFT 到 DAO,无不隐藏着“你需要花钱才能XX”的意味。


第二篇长文以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视角切入,如果把加密货币与上世纪的互联网泡沫进行对比会如何?FT 记者给出了几个线索,比如两种经济或现象都是一次以新技术对抗传统经济秩序的行为,但也需要看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互联网泡沫,整个行业至少拥有诸如电子邮件、电子留言板等真正可用的互联网应用,而现在炒得火热 Web 3,抛开各种钱包,实在找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应用。


更进一步去看,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创新稀少,或许是技术不成熟而不是技术的缺陷,这当然能够通过时间来解决,而且已经有诸多创业公司踏入到这个领域,通过不断降低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门槛,使其变得更好用,由此也引出一个问题:当 Web 3 的基础设施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控制,这难道不是 Web 2 的重复吗?

 

Medium 编年史


Every|2022-07|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内容平台 Medium 本周迎来巨变,该公司创始人 Ev Williams 辞去 CEO 职务,这也让这家“老公司“又有了一些新关注。


我选了一篇前 Substack 员工的长文,正如作者所言,他没有这家公司的独家爆料,但作为内容创作者以及前竞争对手里的员工,他能够以最近的旁观者视角构建起一段关于 Medium 的编年史。


过去十年,也是全球内容创作者以及”创作者经济“崛起的十年,无数 Medium 的模仿者一开始都以”优雅的写作环境“吸引用户,并且为早期创作者提供足够的流量支持,而随着用户群体扩大,这些模仿者们,连同 Medium,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作者最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Medium 上的好作者们去哪里了?其二,Medium 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吗?


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回答的问题。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