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里新能源板块集体大涨,造就了众多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这两年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大多都重仓新能源。这些基金经理在新能源领域研究比较深,但也都面临能力圈扩展的问题,毕竟作为基金经理还是要努力适应不同风格的资产。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孟昊也是在这波新能源热潮中被人记住的基金经理,他从2019年7月开始管理鹏华环保产业股票基金2019-2021年收益率分别达到34.55%、116.68%、39.5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孟昊在新能源板块减持了动力电池产业链,更多仓位配置在光伏上,带来相对不错的同类排名,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鹏华环保产业2020年、2021年和今年以来(截至8月1日)的同类排名分别为12 | 554、36 | 748和113 | 734。
与其他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孟昊在管理新能源基金之前,于2018年11月开始管理一只消费行业基金鹏华消费领先混合,也取得了不错回报,2019-2021年收益率分别达到64.01%、79.30%、14.18%。此后孟昊又管理了几只全市场基金。
目前基金经理中同时在新能源和消费上挣到钱的基金经理不算多。消费是质量价值风格基金经理的最爱,白马股云集,有稳定的增长和不错的市场格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则钟爱新能源,其高增速和广阔空间让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着迷。在看重景气度和增速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看来,消费类公司往往增速不够快。而在质量价值风格基金经理看来,新能源往往估值过高且格局不够集中。既买茅台又买宁王的基金经理并不多。
孟昊同时看消费和新能源,源于其研究经历。孟昊为北京大学理学硕士,2014年加入鹏华基金任研究员,先后覆盖消费和制造,消费主要看过轻工制造,其中的家居、纸巾、文具都是偏消费,后来做过中游制造组的组长,主要是新能源车、光伏、机械、汽车。2018年管理基金组合以来,也在食品、饮料、医药做了一定的研究,纳入到管理组合中。参与比较少的板块主要在周期股和以及创新药、半导体、计算机等创新领域。
虎嗅妙投最近与孟昊就他的投资框架以及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光伏、风电、消费、医药等A股市场热点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4月26日低点算起,股市已经反弹了三个月,新能源车产业链、光伏、半导体、风电设备、军工等成长板块涨幅较大,而消费、医药反弹力度较弱。
成长股和消费、医疗都是很多投资者持仓的重点,这些板块下半年的走势决定了很多人今年的投资收益。
作为对上述板块都有涉猎的基金经理,孟昊认为,下半年大部分机会应该都在成长股,看好的板块,首先是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还有新能源车里面的一些格局仍然比较好的环节。海外能源价格比较高的环境下条件下,对组件非常利好,组件公司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局面。而国内分布式光伏的量利也是比较好的状态。随着四季度以及明年硅料价格下跌,地面电站需求有望刺激出来,支撑光伏高景气度。新能源车产业链则需要选格局比较清楚、进入壁垒比较高的,比如隔膜、负极。动力电池则在二季度有望出现盈利恢复。
至于消费和医疗,孟昊相对都比较谨慎。包括最近上涨的CXO板块,孟昊认为明年CXO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以下是交流实录:
下半年市场机会主要在成长股
妙投:四月下旬以来,成长板块涨幅非常明显,上涨是否具有持续性?您在成长板块比较看好哪些领域的表现机会?
孟昊:我对市场看法比较积极。方向的话市场机会大部分都在成长里。我看好的板块,一是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还有新能源车里面的一些格局仍然比较好的环节,然后还有军工。消费整体配置会少一些,但全市场里面也有一些持股,医药基本上没有,医药我比较谨慎。
妙投:看好成长板块的逻辑大概是怎样的?
孟昊:从我的最底层逻辑里,我觉得投资最大的价值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成长。从中观产业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产业,成长非常快,包括光伏,电动车里面的一些环节,还有军工,其实十四五的规划里的行业都有15~20%的增长。军工企业比较看好偏上游的芯片材料,这些材料有进口替代的逻辑,成长肯定是比行业增长快很多。
妙投:但是今年1到4月地产、基建等板块相对收益比较好一些。
孟昊:这是相对比较短期的。之前大家对经济比较悲观,对稳增长预期比较强烈,所以阶段性去配置一些,也没问题,但我不会基于这么短的视角把组合做一些均衡或者偏移。
整个光伏产业链受益于景气度提升,组件环节最佳
妙投:您一季度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配置的光伏比例相对更多,新能源车配置略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孟昊:我觉得是产业阶段的问题。从需求角度,新能源车2020年开始爆发,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增速最快,今年行业增速往下掉一点,抛开疫情的因素也是这样。
从供给角度看,2021年又是全球新能源车材料供给增加最快的一年。我们统计有100多家公司切进来做正极材料,铜箔也是,大型铜业公司都进来做铜箔。电解液也是,原来做大化工的公司都切进来做添加剂和电解液。所以2021年是行业需求增速最快的一年,但也是供给增加最快的一年。
到2022年,行业增速会往下掉,供给增速仍然往上走,所以在某个时间点很多环节会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出现单位盈利下降。
单位盈利下降会出现一个问题,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会远低于行业增速,而且盈利下降的过程可能会是急剧变化,六氟价格从最高点已经快腰斩了。现在新能源车更多是被上游卡着碳酸锂,碳酸锂供给扩张会比较慢一些,但也是时间的问题,预计明年锂价格中枢就会往下掉了。
光伏的话,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大家觉得材料价格很高,组件、胶膜、玻璃的排产都不好,抑制了下游装机需求,但这个事情是动态变化的。
第一,光伏行业是自我调整的,行业需求好的时候,材料价格肯定会往上走,但是一旦材料价格往上走抑制了需求之后,会负反馈于材料价格。所以在六七月份的时候,排产下来了,材料价格有一些阶段性往下掉,需求又稳定了一个阶段。材料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没有那么持续。
第二,国内政策在刺激这个行业,包括对于新能源的一些刺激,以及对于特高压和储能的一些规划,因为新能源要发展,基础设施很重要,比如特高压的送出以及调频调峰的配套以及储能的配套。2021年下半年有很多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文件。
第三,这个行业有很多企业在扩产,上游公司都在投硅料,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预计会有松动,组件成本会有下降,瓶颈环节会得到缓解。所以我们基于这些因素,把很多的仓位放在了光伏上面。
妙投:怎么评价中国与欧洲均加码光伏以及美国豁免光伏新关税的政策,对行业推动力度有多大?这个过程中什么类型的公司可能会收益?
孟昊:今年能源价格非常高,像欧美的电、石油、天然气、煤,所有牵扯到能源的价格都很高,之后就会有很多政策会来消化能源紧张的问题。光伏底层上也是一种能源,所以欧洲在这么高的能源价格下,对于组件的需求有大幅拉升。
美国基于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的诉求,以及对石油价格过高下替代能源的考虑,被迫阶段性去延缓反规避调查的执行时间。海外这些政策的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源价格过高,会有选择性的替代。
能源价格比较高的环境下条件,对组件非常利好,原来海外对于组件价格两块钱都觉得贵,现在两块可以接受,因为价格是基于与油价、天然气价格比,这些东西同比都是百分之五六十的涨幅,光伏涨百分之十几,客户完全可以接受。所以在能源价格比较高的环境下,它对量的需求刺激出来了,另外它对组价价格的容忍度提升。
国内也是一样,光伏风电特高压都是新基建方向。煤价高,发电成本高,多投点新能源合乎逻辑。国家讲过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是重要方向。现在不可能再去投大量的桥路、高速公路,这是过剩投资。
这个过程当中,整个光伏产业链都受益,从受益程度来看,组件公司肯定最受益,组件公司是量利齐升,一体化的组件单位盈利扩市上涨。
妙投:海外装机、国内的大基地、分布式光伏哪些可能更能拉动需求?
孟昊:今年肯定是海外,一季度是印度,二季度是欧洲。印度3月30号后要增加关税,所以猛拉了一把货,一个季度拉了去年全年的量;二季度欧洲在俄乌战争之后猛拉货,原来预想今年大概欧洲是30GW,现在乐观预期能给到60GW,三季度大概是美国,因为美国原来1-5月份因为反规避调查的问题,税收没确定,很多东南亚的组件没办法往美国发货,下半年看,美国光伏大概率会有一波抢装,所以今年最好的市场在海外。
国内需求的话,大基地不好说,因为海外越好,硅料就越跌不下来,这是一个双刃剑。但对产业来讲是好的,因为大基地是一个蓄水池,明年也可以装,明年对海外需求是一个快速的替代过程。如果明年硅料价格下跌之后,组件成本往下掉,正常来讲国内地面就可以装了。
地面装机今年不要太乐观,这对产业来讲是个好事。因为地面电站越少装,就意味着海外的高价组件越多装。
但对分布式会比较乐观,因为国内分布式其实对于组件价格的容忍度也会比较高,现在大概2块1都能出货,所以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我对明年光伏组件的出货或者光伏装机仍然比较乐观,硅料价格下跌之后,国内大量的地面电站就刺激出来了。
妙投:现在大家预期硅料今年年底或明年就开始降价了,但现在需求起来了,有没有可能硅料明年仍然会维持高位?
孟昊:明年不太可能,今年下半年是有可能。我们统计过今年全球硅料大概在80多万吨,按照装机的出货再除以容配比的话,能够支撑250GW,基本上可以按照目前的预期来走,所以今年下半年硅料预计还是会维持高位,但明年硅料出货量会非常多,国内大概是从70多万吨上升到了120多万吨,净增加 50来万吨,海外还有十几万吨,基本上能够维持大概350GW到400GW的全球装机需求量。所以明年硅料是充足的,大概中枢会往下掉,需求如果很好的话,会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妙投:这几年硅料价格一直在涨,您今年没怎么重仓过上游硅料巨头,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孟昊:我觉得美国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对于整个三季度需求会有非常强的支撑,我原来觉得可能三季度会有一个稍微的淡季,硅料价格会往下回落一下,之后把地面电站的一部分需求刺激出来。
目前从推演角度来看,三季度美国需求释放完了之后,地面电站的需求要推到明年,然后硅料高位横住。
妙投: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哪些可能更有机会?
孟昊:从我的配置来说,最多的肯定是组件,然后是胶膜龙头公司,还有一点逆变器,还有一点硅片和硅料。
妙投:您对辅材环节持股比较多,为什么买了更多的光伏胶膜,对光伏玻璃持有较少?
孟昊:主要是从格局演变的角度,目前来看,胶膜龙头地位是非常稳固的,而且竞争优势非常优秀。玻璃龙头有两家,一家在港股,一家在A股,并不是哪一家的地位牢不可破、竞争优势极其明显;而且有很多企业进来做,原来做建筑玻璃的公司也进来做,所以玻璃的持仓比例是比较低的。
风电缺少长期降本逻辑
妙投:您没怎么持有过风电板块的股票,在电池和光伏都大涨以后,风电板块会不会有表现的机会?大型化会不会提升投资价值?
孟昊:风电长期逻辑肯定没有光伏好,因为两个因素,一是没有长期降本的逻辑或产业趋势,虽说风机大型化有一定的降本空间,但大型化到了一定时候,就不太可能再继续加大,有一定限制,它不像光伏是硅基材料,硅是一个长期降本的逻辑,发光效率越来越高,单位成本就会越来越低。
第二是风的场景比较受限,光伏应用场景很广,可以地面集中,也可以在屋顶,在工商业,还现在搞出来海上漂浮,渔光互补,意味着它将来的天花板会很高。风电则不行,只有海风和陆风。
海风的话,远海成本极高,近海的话对捕鱼和军事有一些干扰,这些影响都有很大限制。陆上的话会有一些噪音污染,风电装了之后附近不能有居民区,因为它有噪音和安全的考虑。所以它应用比较窄,基于这两点,我历史上对风电板块参与比例都不会很高,会阶段性参与一些。这是长期维度。
从中短期维度来看,风电各个环节盈利能力还是会有一定压力,就是竞争格局的压力,光伏的降本过程是通过提升效率的方式,但风机的降本过程很多时候是需要风电风机企业自己去推的。
风机价格从最近一年的3000多一下子降到1500左右,降本过程不是完全通过效率提升实现的,风机企业要对产业链压价,要侵蚀掉一部分风机产业链公司的利润来实现降成本,而光伏通过效率提升,其实盈利没有变化。所以风机企业和风机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只要格局不是很好的话,降本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幅度是比较大的,其实一季度已经看到了很多环节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轴承、法兰这些环节盈利能力都下降很多。
所以风电企业盈利能力整体上是有一些压力的。哪些环节好,核心还是看格局,风电产业链也有一些格局比较好的,如海缆这个环节其实盈利能力是比较高的,因为海缆需要有码头的配套,它有资源的竞争优势、竞争的壁垒,竞争格局一直比较好。股价上已经表现了,海缆在风电行业里面是走得非常强的。
新能源车产业链主要机会在电池、隔膜和负极
妙投:四月底以来整车板块涨幅较大,在您看来,新能源车今年的销量增长与景气度在经过疫情之后会怎么变化?整车板块的上涨是否可持续?
孟昊:车市我们在高频跟踪,包括访问经销商,还有定期跟踪一些产业数据。目前从产业反馈来看,确实恢复情况比较好,包括供应链的恢复,以及电池涨价之后整车涨价对于消费的抑制,目前来看恢复还是比较快的。
新能源车因为有一个很强的渗透过程,以及很强的产品力创新,所以恢复好于其他消费品,当然这中间也有一部分是政策刺激,包括中央、地方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但更多还是新能源车通过产品创新去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所以恢复情况比想象要快。电动车销量去年是330万辆左右,今年估计至少到550万,现在有乐观的给到600万。
整车板块选股比较难,因为整车环节当下没有太多利润,更多还是从景气趋势投资的方向上去考虑。我之前也买了自主品牌龙头股票,然后稍微减了一些,但确实它的趋势很好,只是1万亿市值我觉得差不多了,从市值的角度来看,估值根本就没法看,今年市场乐观的观点给到100亿净利润,我估计到不了100亿,可能差不多五六十亿,1万亿要200倍估值。
妙投:动力电池公司一季度业绩不佳,是否有业绩改善的预期?能否把成本压力转嫁出去?
孟昊:肯定,跟动力电池龙头公司的提价周期有关系,电池向整车企业价格传导,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在二季度应该就能很明显看到它提价之后对于盈利的恢复。
另外从偏中期维度去看,碳酸锂目前价格肯定是过高的,这么高的盈利,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切入做碳酸锂,包括原来做电池的、做整车的、做材料的、做金属的。国内虽说纯的锂矿比较缺,但像江西的锂云母,四川的锂辉石,还有青海西藏的盐湖,其实也都在出货,明年电池回收也会出来,我觉得看长一点,这么高的价格肯定是不正常的状态,很难保持这么高的盈利和价格。它的扩产时间比硅料、比Eva这些会更长时间,但明年肯定能有非常多的出来,碳酸锂价格可能会下跌。
妙投:动力电池有第二增长空间就是储能,但现在电化学储能经济性还不是特别好,增长能不能有保证?
孟昊:今年储能量也很大,不能光看国内,储能80%是海外出口给美欧。动态去看,我还是觉得储能的电池这么高的价格,是一个非常态的状态。其实去年电池有略微的降价,今年电池是涨价,但我们放到过去5年来看,长周期维度,电池降价是趋势,慢慢地国内用户侧的储能会刺激出来。从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三个方向去发力,量会比较大。
妙投:电池材料方面各大环节都在扩产,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哪些环节可能更好一些?您没怎么重仓正极龙头,更多是隔膜负极、电解液多一些。
孟昊:材料我现在主要持有的是隔膜负极两个环节,结构件持仓比例慢慢下降了。我还是从供需格局的角度去看。正极格局比较差,因为正极是来料加工行业,挣的加工费,而且磷酸铁锂也好,三元也好,进入的企业都很多,所以我一直都没有买太多,阶段性有一点,一直都不是重仓。
还是要选格局比较清楚、进入壁垒比较高的,比如隔膜,设备严重依赖于海外,扩产就会比较慢,而且龙头公司一家占50%多的份额,竞争地位非常高。负极主要有石墨化和造粒两个环节,造粒是比较容易切入的,但石墨化很难切入,因为石墨化是高耗能行业,大量聚集在内蒙区域,审批环节能耗环评这些因素会卡得比较严,所以石墨化的价格从过去大概翻了一倍多,就是因为它的进入壁垒相对比较高。
消费、医药机会都不明显,CXO存产能过剩风险
妙投:经济不景气,叠加疫情影响,今年的消费是否还有增长?
孟昊:消费我还是比较偏谨慎,最大的问题不是疫情因素,更多还是大家对于就业、收入预期。就业环境较差,包括大学生、互联网、金融这些都受到一些影响,自然而然大家对于收入的预期都会有一定修正。我们统计发现,1-5月份居民存款比例是上升的,收入是下降的,意味着开支下降很多。我们也看到地产政策虽然出了,但5月份销售还是下滑30%多,也是相同的道理。
妙投:您一直持有坚果零食股票,这个板块的价值和逻辑是怎样的? 其他板块是否还有机会?
孟昊:我觉得坚果零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消费,单位开支非常小,买一包瓜子几块钱,不太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收入预期波动的影响。另外企业通过产品创新,通过渠道的扩张,仍然有一些增长。比如瓜子这个行业很传统,但企业通过口味的创新,从原来的原味到核桃味以及藤椒、火锅味等,通过口味创新,瓜子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另外通过渠道的下沉,下沉到农村一级的小卖部去销售,也会带来一些自然增长。
另外估值也比较便宜,20来倍的估值,我觉得也挺好。
其他消费我都偏谨慎一点,白酒我有少量持仓,主要是这家公司做了一些激励,有公司管理改善的逻辑在里面,对白酒整体我还是偏谨慎的态度,因为白酒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比较大。
家电的话我整体也比较谨慎,这里面有一些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也有增长,包括扫地机器人,但目前来看这种增长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不太好把握。
家居也是偏谨慎,因为受地产影响比较大,地产偏中长期的趋势是,整个全球而不只是全国的销售面积中枢的下降。
速冻食品、预制菜,目前来讲需求还可以,但竞争格局有些恶化,太多企业进来做这块。
妙投:之前您一直持有CXO龙头,最近CXO板块大涨,您对后市看法如何?行业景气度能否维持,市场情绪是否能够得到缓解?
孟昊:我对CXO目前整体偏谨慎,往后看风险比较大,因为它过去的产能扩张比较快,今年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产能是用在了辉瑞新冠特效药上,产能仍然开得比较足,但目前来看新冠特效药卖得很差。我们定期跟踪辉瑞特效药在全球的销售情况,发现终端医院开特效药的量是严重不及预期的,海外很多是没有重症的人员,都是自己在家里隔离,如果不去医院没有重症的话,医生是不会开特效药的,所以大量特效药生产完了之后积压在医院和诊所,没有太多病人去消化掉特效药库存。目前来看,CXO明年会面临供给过剩的一些风险。CXO说到底是是一个代工的制造业,更多还是要从供需的维度去考虑。
妙投:受集采等因素影响,医药板块杀估值很长时间了,现在是否有投资价值了?
孟昊:目前来看还比较难,我不会基于这个行业调整了、估值便宜了去买它,我还是看重产业趋势,目前来看我觉得整个医药的产业趋势没有太多机会。
选股从中观行业比较切入,重点看产业空间、发展阶段和格局
妙投:您在选股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
孟昊:我最开始的着手点是中观行业,对产业趋势最在意,我不会去找一些估值特别便宜、产业趋势往下掉的板块,我会选产业趋势向上、产业空间比较大、产业渗透周期处于偏中早期的产业,通过产业链的角度,把产业拉出来,每个环节去做分析,基于每个环节的供给和需求的维度做分析,再落到具体的企业去抓一些龙头公司。
供需的演变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新能源是一个偏制造业的逻辑,每个环节的供需维度要去重点去跟踪,要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供给严重过剩的风险。我们在去年四季度对动力电池材料环节做了一定减仓,就是在比较多的环节看到供需发生恶化趋势,像电解液、六氟、正极、铜箔这些环节。
如果产业趋势非常确定、产业周期处于早期环节、这个环节里的企业竞争优势又非常强的话,我对估值的容忍度会高一些。更多还是看产业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从它偏中长期市值的维度去看待它的成长空间。
妙投:有些基金经理投资框架中是以中观行业研究为起点和核心的,优选行业之后再去找合适的公司。有些基金经理会自下而上看公司竞争力,再去看行业景气度。这种差异各自的利弊是怎样的?
孟昊:我比较推崇基于中观产业出发,通过产业链去挖掘,有几个好处,一是会有方向,一级行业30来个,非常紧密的多行业覆盖比较难,投资方向怎么来?核心还是基于中观行业的比较。
第二,产业链相互之间可以验证,比方独立判断电池龙头,不知道上市公司是不是基于自身诉求之后有信息过滤,如果基于产业链去了解电池龙头,它有上下游,可以去验证。如果动力电池龙头今年说要出货300GW,我可以去问上游公司有没有这么大的供货,比较高频跟踪排产情况。下游也可以去跟整车,总得有客户去消化它的产能。
第三,公募持仓是一个组合,产业链选股就可以买一串的公司,而且是相互验证的。
当然弊端肯定也会有,就是组合的行业集中度会比较高,相比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组合波动性会偏大。
妙投:在不同行业间筛选,最看重哪些因素或者指标?
孟昊:用一个比较综合的立体的方式去筛选:
第一是产业空间,如果产业空间很大,往往能够找出多家公司,这些公司都能随着产业成长。以光伏为例,能源市场是几十万亿的市场,现在光伏行业在整个能源里面的比例才个位数的比例。还是要放在一个大的产业空间里面去找机会,往往能够养出大鱼,而不是在很小的螺蛳壳里去做道场的思维。
第二,产业阶段很重要。比如新能源车,我们在重仓的时候是渗透率早期阶段,驱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政府补贴向消费级驱动转变。光伏也是,从原来补贴向平价转变的过程中,再面临能源价格中长期上涨的大环境条件下,它的提升空间在于,渗透率很低,提升的趋势又非常确定。光伏以硅为基础的材料,长期趋势是发光效率往上走,长期的单管价格成本往下走。
第三,子行业的竞争格局很重要,不是说一级行业好,就所有东西都买,每个时间点上其实景气的环节是不一样的,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它在当下时间点上的超额利润,也很重要。
妙投:您是喜欢那种格局上有这种集中化的预期的行业,还是喜欢行业已经有大的龙一占据大部分份额的行业?
孟昊:两个都会去买,如果龙头的竞争优势非常确定,格局又是非常清楚,我会买龙头,不会去买龙二龙三;如果这个环节增长确定性非常高,增长速度又非常快,格局不那么清楚,目前还是比较混沌的状态,我会打包买。
比如光伏里面的组件,行业趋势非常确定,目前其实龙头的竞争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各有各的竞争优势,我就会打包买,但像光伏里面的胶膜我就不会打包买。
以市值而非估值角度确定卖出
妙投:您对估值的容忍度是怎样的?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卖出?
孟昊:我对静态估值容忍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尤其在新能源行业里面还是比较高的,消费的估值容忍度相对会低一点,两个行业的视角会有一定差异。什么时候会选择卖出,一个是产业链供给格局发生持续恶化,而且未来看还会是恶化的趋势,不管什么估值,我都会选择卖出。另外长期市值已经透支的,我也会选择减仓,但我不会选择卖光。长期市值突破透支了的话,我就会慢慢减,越涨越减。
妙投:怎么判断已经透支了,是通过估值吗?
孟昊:更多还是通过市值维度去考虑,而不是通过静态估值,静态估值没有太大意义。100倍PE肯定贵,但如果明年是200%多的增长,估值就不算贵了。所以还是要看它的长期市值。
比如动力电池龙头,我们看它的市值长期成长空间,是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多少,然后动力电池龙头市占率是多少,算它的营收和盈利,还要看2025年产业渗透率到了什么阶段,如果已经到很高阶段,估值就会下来很多。如果还能有第二增长极的增长,那估值还能有比较高的状态。电池企业好的是目前已经慢慢的看出它有第二增长曲线出来,即储能方向的快速增长。基于这样的方式去算,电池龙头2025年市值大概在2万亿左右,它涨到1.5万亿的时候,我稍微减了一点,但还是持有很多。它调下来的时候,我其实是不慌的,因为成长非常确定,成本的因素更多是阶段性的问题。
妙投:您的持股比较偏中大型市值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思路?
孟昊:龙头公司确定性会更大一些,他的资源要素、管理层能力、业务竞争优势肯定优于二线三线的公司,而且我本身选择的是快速增长的行业,确定性很重要,因为这种快速增长行业最怕的是买错了公司。我没必要在快速增长的行业里面去找灰马变黑马甚至白马的公司,快速增长的行业已经有了非常高的阿尔法之后,我对确定性要求就会高。
当然,在我的组合里面,也有大概10来个点会买灰马公司,这种公司会阶段性持有,而不是说是长期持有,前十大里面还是偏中大市值的白马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