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猪肉股普涨,但猪周期并未反转 | 行研
2022-06-23 11:00

猪肉股普涨,但猪周期并未反转 |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05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视觉中国


6月初以来,猪周期板块迎来一波普涨。其中以傲农生物和巨星农牧为代表的高业绩弹性的猪肉股,期间反弹幅度均达到了30%以上。

 

而此前,因能繁母猪4月环比下降0.2%,去化大幅低于预期,投资者对猪周期的反转预期降低,猪肉股迎来一轮普跌。自4月19日至5月20日,傲农生物和巨星农牧期间跌幅分别高达45%和38%。

 

当前时点,备受市场关注的是,猪肉股普涨,是否意味着猪周期迎来了反转?

 

本文核心看点:


1.猪周期反转时刻并未出现。目前行业供给严重过剩的局面仍存,猪价还会再次触底来推动新一轮产能去化;

2.当系统性机会确定后,妙投根据成长性和确定性两个维度总结出三类猪企更具备投资机会。

 

猪周期并未出现反转


从猪肉股的普涨来看,市场普遍认为新的猪周期已经开启了,原因如下:

 

第一,生猪价格从4月初的12元/kg左右一路上涨至6月20日的16.66元/kg,已经连续上涨了11个周,涨幅累计高达35%,市场认为行业供需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认为猪价此轮上行趋势可持续。

 


第二,能繁母猪在2021年7月环比首次负增长,意味着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出现边际改善,即供给层面在2022年4月-5月有所优化。

 

如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所示,2022年4月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2%,这是2020年6月份之后的首次同比下降,但生猪出栏仍惯性增长,环比增长1.2%;5月,全国生猪出栏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环比下降0.2%。

 

但妙投依然坚定地认为,猪周期反转时刻并未出现。目前行业供给严重过剩的局面仍存,猪价还会再次触底来推动新一轮产能去化。

 

首先,此轮生猪价格的反弹,主要由于供给端暂时性紧缺,并未扭转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猪价持续上涨的阻碍较大。

 

一是受广东限调政策(5月1日起暂停省外屠宰用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调入广东)以及4月疫情防控加严影响,猪肉出栏受阻、短期供应缩减;

 

二是养殖企业惜售压栏,叠加二次育肥介入,产能释放缓慢,进一步加大供给短缺压力。

 

据涌益咨询统计,6月16日当周,生猪出栏均重124.53公,环比增加1.31%,意味着养殖户对后市猪价较为乐观,其压栏和二次育肥的行为仍在持续。而生猪价格的反弹,也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户对中期价格的乐观程度和当前的压栏决心。

 

但乐观的猪价预期必然会影响行业产能的去化。目前,养殖户补栏仔猪情绪高涨,仔猪价格仍然延续快速上涨势头。6月第2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每公斤35.22元,连续11周上涨,累计涨幅47.6%。

 

(数据来源:Choice)

 

此外,需求方面,据涌益咨询统计,2022年5月屠宰企业开工率48.60%,上月为45.23%,环比增加3.3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39.36%,同比增加9.24个百分点。

 

但是猪价不可能持续上涨。

 

随着养殖户的压栏在后期逐步释放,叠加猪价上涨,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端得以改善,产能去化速度减缓,市场供应量增加,猪价必然会有所回调。

 

其次,上一轮去化并不完全,就已结束。

 

2022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92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2%,仍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5月,能繁母猪环比增加0.4%,结束了连续10个月的回调。这也意味着,2023年3月生猪出栏量将开始环比增加,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利于猪周期反转。

 

一般而言,一轮典型的猪周期的产能去化幅度基本上都是在15%-20%之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7月开始,我国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去化,从2021年6月的4564万头下降至2022年5月的4192万头,降幅累计8.15%,远未达到完全去化。

 

只有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100万及以下,行业处于供给均衡状态,猪周期才能完成筑底并触底回升,进入板块预期改善阶段,即猪肉股迎来下一波上涨行情

 

按照目前产能去化节奏推演,猪价还会再次触底来推动新一轮产能去化。不过,头部猪企的破产将会有利于行业产能去化。如正邦科技的“暴雷”,详情见妙解公司《“布局”新能源,猪企老二正邦也难以翻身

 

可见,目前行业产能去化并不及预期,未来也充满不确定性,但猪周期的长期投资逻辑不改。妙投估计,2022年四季度或2023年才能迎来猪价反转。

 

总之,行业去化不及预期也会带来市场悲观情绪蔓延,猪肉股板块可能再次出现一波调整,但当某个月去化超预期,板块也会迎来估值修复,存在波段机会。

 

但当系统性(Beta)机会确定之后,如何判断结构性(Alpha)投资机会?

 

这些猪企投资机会更大


妙投根据成长性和确定性两个维度,总结出以下三类猪企更具备投资机会:

 

一是成长性高的小而美标的,如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唐人神等;

二是存在困境反转机会,如温氏股份;

三是成本控制具备明显优势,成长确定性强的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

 

(1)成长性高的小而美标的。

 

以唐人神为例。

 

唐人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饲料业务和生猪养殖业务。

 

首先,运用PE法估算其饲料板块市值。

 

按照饲料每吨净利40元,给予10倍PE,唐人神饲料板块市值(2021年唐人神销售饲料510万吨左右)约为20.4亿元。

 

2022-2024年,唐人神饲料销量规划分别为560、620、700万吨,对应的板块市值分别为22.4亿元、24.8亿元和28亿元。

 

其次,按照周期顶部的PE法来估算其生猪养殖板块的市值。

 

假设2024年迎来下一轮周期高点,按照2024年16.5元/公斤的完全成本,20元/公斤的销售价格,120公斤的出栏均重,500万头的出栏目标,可以估算唐人神2024年周期高点的头均利润是420元,假设给予其7倍的PE,那么其生猪养殖板块市值为147亿元。

 

因此,在2024年猪周期顶部,唐人神市值高点在175亿元,据目前118亿元(截至6月22日收盘)还有48%的上涨空间。

 

至于生猪养殖板块成长的确定性有多大,主要考虑以上假设的非系统性指标(生猪出栏、完全成本和出栏均重)是否符合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唐人神目前现金流压力较小,生猪出栏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较大。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唐人神货币资金累计11亿元,可以覆盖8.871的短期借款。

 

此外,成长性高的小而美标的,还包括傲农生物和巨星农牧,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参看妙解公司《如何为傲农生物估值?》和价值清单《巨星农牧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2)存在困境反转机会,如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在“非瘟”之前具备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2017年,温氏股份商品肉猪完全成本约11.9 元/公斤,仅略高于牧原股份(11.35元/公斤),领先行业内其他上市猪企1-2元/公斤。

 

但非洲猪瘟在2018年8月全面爆发,复杂的外部疫情环境和模式问题,使得温氏股份的防疫压力大幅加剧,由此采用了哈兽研研发的疫苗,但疫苗发生变异导致疫苗毒出现,基本摧毁了温氏股份的核心种族群体,使其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2020年和2021年分别仅有955万头、1322万头,被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反超。

 

能繁母猪的骤降,也大幅增加了温氏股份猪场的折旧成本。变异疫苗直接影响了能繁母猪的生产性能与仔猪的质量。在此情况下,温氏股份只能高价外购能繁母猪和仔猪来稳定生产规模,这就大幅抬升了其完全成本。在财务报表的直观体现是,2021年,温氏股份归母净亏损133.37亿,创下其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经历过较大打击后,2020年以来温氏股份在生产经营和内部治理上做了很多改进。2021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已恢复至1321.74万头。2021年底,温氏股份高性能能繁母猪约100万头,预计2022年达到140万头,产能较为充足。

 

此外,在猪企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背景下,温氏股份的短期偿债压力较小。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温氏股份账面资金(货币资金、拆借资金和短期理财)累计109.68亿元,可以覆盖93.65亿元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但由于前期股价透支过多,温氏股份的成长性受限。

 

温氏股份主营业务包括黄羽鸡和生猪养殖。

 

截至2022年6月22日,温氏股份总市值1421亿元,其中黄羽鸡养殖板块市值为387亿元,生猪养殖板块市值为1034亿元。(注:2021年,立华股份2021年出栏3亿黄羽鸡,166亿元市值,温氏股份出栏10亿只黄羽鸡给予7折则对应387亿元市值)

 

假设2024年迎来下一轮周期高点,按照2024年16元/公斤的完全成本,20元/公斤的销售价格,120公斤的出栏均重,3000万头的出栏目标,可以估算温氏股份2024年周期高点的头均利润是480元,假设给予其9倍的PE,那么其周期顶部的市值为1296亿元,距离当前市值还有25%的上涨空间。

 

详情可以参看妙解公司《卖一头猪亏1000元的温氏,2022年是否会边际改善?

 

(3)成本控制具备明显优势,成长确定性强的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

 

与其他行业普遍的“微笑曲线”规律相比,生猪养殖行业在扩张过程中反而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即成本一般会随着经营规模扩张而失控。因此,在规模化扩张中实现成本可控是牧原股份核心竞争壁垒。

 

牧原股份2021年的完全成本为14.7元/kg,做到了全行业上市企业最低。这就意味着,在周期底部,牧原股份能做到微亏甚至不亏,能为其持续扩产平添了不少底气。

 

最直观的体现是,牧原股份头均利润(净利润/出栏数)相对其他猪企存在绝对性的领先优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牧原股份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截至2022年3月31日,牧原股份货币资金余额161.16亿元,难以覆盖319.7亿元的短期借款,资金缺口高达158.54亿元。

 

不过,牧原股份4月份的完全成本略低于16元/kg,低于目前猪价,有利于其现金流回正。而且,只要牧原股份能够合理依次安排偿债并滚动续借,就完全可以撑到猪周期反转来临。

 

关注牧原股份的投资者可以参看妙解公司《牧原2021年逆势盈利,为何市场并不买账?》和《牧原的“雷”是这个

 

此外,关注猪周期的投资者需要跟踪以下指标,来预判周期拐点和猪企业绩的确定性:

 

(1)月度能繁母猪环比数据。环比为正,产能增加;环比为负,产能去化,且幅度越大,越充分,基本面反转也越坚定;


(2)猪企月度经营数据,包括能繁母猪存栏量/生产效率、生猪出栏量/出栏均重和生猪养殖成本变化;


(3)猪企现金流状况,包括融资进展、账面资金和资产负债率变化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